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困境及其对策
2020-12-12叶磊
叶 磊
东华大学 学生处,上海 201620
创新创业教师作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施教主体,是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建设,2015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指出要“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将提高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末,历经20年的探索和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营造社会创新氛围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然而,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的环境和挑战,如何突破现实困境,寻求队伍建设健康发展之道是本文的研究主旨。
一、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一)国家对教师素质的更高要求,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新方向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1]。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在“坚守廉洁自律”等十个方面明确了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划定基本底线。由于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创新创业教师除了要走上讲台教书育人之外,还要尽可能地走出校园,了解企业和市场运作,甚至要融入企业参加挂职学习。有人担心,长此以往,创新创业教师会为名利所惑,忘了当老师的初衷,甚至铤而走险犯下大错。
(二)“课程思政”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新途径
2017 年 12 月,教育部党组发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 号),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019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浙江调研高等教育并出席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有关活动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服务国家发展能力。”[2]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因而,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为契合新时代要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守好自己的“责任田”,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末,20年来,一大批创新创业教师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为国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时至今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很多现实困境,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一)教育教学专职化需求与兼职比例过高之间的矛盾
虽然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相应的学科体系还不尽完善,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应逐渐拥有一支专职教师队伍以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然而,据相关研究显示,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中专职教师比例过低,仅为 14.8%。其人员组成以校内学生工作人员为主,占比约为66.7%,而校外兼职教师呈现较大的校际差异,占比低的仅为 5.5%,高的能达到 37.7%。[4]部分高校只是为了完成创业选修课教学,从经管学院、辅导员队伍、学工部门中聘请部分老师担任兼职授课教师。这些教师只是在自己本职工作以外,兼职参与创新创业教学和研究,时间精力都有限,无法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极大地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实效。
(二)教育教学实践性需求与教师缺乏创业实践之间的矛盾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求教师不仅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了解创业过程中的一些实务知识。当前各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专职教师,主要来自校内相关部门。这些老师大都是从读书到工作都没有离开过学校,缺乏企业运营管理的相关经历。从校外邀请担任创业导师的企业家,大多只能以开设讲座、参加活动的形式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来,这大大降低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三)教学知识储备专业化需求与教师学科背景多样化之间的矛盾
创新创业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门类。教师不仅要讲解大纲既定的知识点,还要能举一反三,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要结合相关学科知识作深入解析。但是,目前国内高校负责创新创业教学的很多老师,其自身专业背景与创新创业相关学科相差较远,仅仅通过“KAB”(know about business)、“SYB”(start your business)等认证培训后即走上创新创业课堂教学,虽然“抓住”大纲教学,但是浮于表面,对于自己不熟悉的章节,避而不谈,在学生面前底气不足,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培训研修深度化需求与“浅尝辄止”式培训之间的矛盾
培训研修作为教师队伍健康发展的重要平台,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教学内容“常变常新”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来说,高质量的培训研修尤为重要。但是,目前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大部分以KAB和SYB等项目为主,这类培训时长在4~5天,培训内容通俗易懂,缺乏理论深度。参与培训的老师往往抓住商业游戏等互动性较强的“核心”内容学习,而无暇顾及其他内容,培训结束基本都能顺利结业,获得认证证书,很少被淘汰。另外,目前各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认证培训没有形成梯度计划,培训一次获得认证后便没有后续培训研修,知识更新全靠教师自身努力。在这样“浅尝辄止”式认证培训下,老师能完成既定选修课教学任务已实属不易,何谈提高创新创业教学质量呢?
(五)队伍发展稳定性需求与缺位的激励考核制度之间的矛盾
良好的激励考核制度是建设高水平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重要保证。然而,各高校现有的各项针对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考核,基本是“形同虚设”。一方面,制度没有激励作用。具体来说,很多高校并没有针对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立单独的工作考核、职务晋升、薪资等方面的激励制度,老师们基本处于“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尴尬境地,尤其对兼职的老师来说,没有任何外部激励。另一方面,制度没有约束作用。部分高校只是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了部分公共选修课,对于课程教学质量、教师资质没有好好把关,教学质量堪忧。造成的结果是教师只能“满足于”勉强完成教学任务,极大地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
三、突破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困境的对策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仍面对很多现实困境,各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站在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战略高度,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和制度,以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夯实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创新创业教师面临的教育教学环境更接近市场,因而容易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高校要特别重视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应在加强品德修养上多下功夫,引导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师德,淡泊名利,热爱教育,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一方面,应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推动教师队伍深入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用这一重要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工作。另一方面,应做好警示教育和榜样示范教育工作。通过引领全体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文件,经常性开展警示教育,明确工作生活边界,让全体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敬畏感。同时,应通过“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和教师节集中表彰等活动,向全校师生宣传表彰“爱国、爱岗、敬业、奉献”的优秀教师,营造向榜样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协同融合,守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责任田
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支撑,其教师队伍应深刻领会“课程思政”内涵,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在行动上统一方向,保证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一方面,创新创业教师应在思想上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学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并把两者有机结合,以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形成“1+1>2”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高校应搭建平台,配套政策,建立机制,促进交流融合,努力建设一支拥有扎实思政理论基础、掌握思政教学方法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可鼓励引导创新创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交叉备课、互相学习,组织示范课程旁听等互学互访活动,成立跨课题研究小组,以促进创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三)理顺机制,合力打造复合型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顺畅的组织管理机制是推进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高校应努力理顺创新创业教育组织运行机制,为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支持。一方面,各高校应切实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确保创新创业教育主体明晰化。要避免“谁都在管,谁都不负责”的尴尬境地。要明确责任主体和参与主体,努力形成权责明确、运行顺畅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有条件的高校,应鼓励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实体学院,抓好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要素,尤其要在课程设计、师资培训、课堂教学、实践锻炼等方面下功夫。此外,要根据在校生的数量核定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岗位数。针对岗位特性,制定具体化的岗位说明书,明确创新创业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高校应拓宽教师引入渠道,全方位提高创新创业教师队伍质量。通过招聘、引进、内部转岗等方式积极引入创新创业教师。在招聘引进过程中,要优先考虑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老师。并对教师的工作履历、社会实践、业务水平进行重点考察,争取把对创新创业教育真正感兴趣的高水平教师引进来。此外,应利用校友资源和校企合作平台,邀请知名企业负责人和高管担任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兼职导师。通过相关制度的设定,让校外兼职老师稳定、长期参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真正服务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四)完善培训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师知识更新
教师作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主体,应该加强自我学习和积极参加培训,做到明道、信道,才能正确传道,成为新思想的引领者、新问题的处理者、新使命的承担者[5]。首先,应将创新创业教师培训纳入高校整体教师培训的体系框架,在资金投入、资源分配、平台搭建等方面充分考虑到创新创业教师的成长需求。其次,应建立创新创业教师阶梯式培训体系,逐步建立起以“入门培训—资深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为主线的培训链条。入门培训,要让教师明晰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框架和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帮助教师尽快入门。资深教师培训,要在参与教学的教师中遴选部分学习意识较强、表现出色的教师,就某些重点难点模块对他们进行强化培训和辅导,拓展教学视野,深化理论思考。并鼓励资深教师在校内开设示范课程,形成精品课程,从而辐射其他老师。骨干教师培训,要以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带头人为己任,从业务知识和带领团队两个方面加强实训和研修。要搭建平台,提供机会,让骨干教师走出国门,到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名校访学和研修,开阔视野,努力提高创新创业骨干教师的综合能力。最后,应鼓励教师参与创业实践。为破解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师缺乏创业实践的难题,高校要提供机会,鼓励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参与创业实践。引导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创新创业教育难题,把创新创业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带入课堂教学,进而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创业实践,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效。
(五)注重考核激励,提高创新创业教师工作积极性
建立并健全创新创业教师考核激励机制,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考核激励机制的建立,要遵循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因势而为,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发展,以期更适应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发展。考核方面,应以鼓励性考核为主,以惩戒性考核为辅,充分考虑教师教育教学的特性。在考核指标设立方面,要围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要素,科学设定,并把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和本校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要把定性考核指标和定量考核指标结合起来,把日常考核和阶段性考核结合起来,且做到既规范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又不让教师受限于考核指标,放不开手脚。激励方面,要把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纳入教师个人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绩效评价、薪资待遇指标体系。让那些热衷创新创业教育,扎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老师在工作、生活等方面享受应有的保障。尤其在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创新创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创业实践和竞赛的工作量折算问题,以及教师指导学生创业实践获奖在相关工作评定中的比例和作用问题。从多个方面,激励创新创业教师钻研知识、提升业务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