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内科的失眠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研究
2020-12-12刘欢欢曹芳芳
刘欢欢,曹芳芳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失眠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在心内科住院的患者发生失眠的几率较高。有研究指出,心内科的患者失眠的发生率高达68% 左右[1]。心内科的患者在发生失眠后会进一步加重其病情,不利于其康复。因此,临床上应对心内科的失眠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减轻其失眠的症状。本文将近年来在某医院心内科住院期间发生失眠的178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对其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8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在某医院心内科住院期间发生失眠的178 例患者。其病情均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且其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排除在入院前存在睡眠障碍、患有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病历资料缺失及中途退出本研究的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87)与对照组(n=91)。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42 ~77 岁,平均年龄为(58.3±2.7)岁;其中,男女分别有51 和36 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有41 例,心律失常患者有17 例,心力衰竭患者有8 例,心肌梗死患者有6 例,其他心内科疾病患者有15 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44 ~78 岁,平均年龄为(59.6±3.3)岁;其中,男女分别有53 和38 例;冠心病患者有43 例,心律失常患者有18 例,心力衰竭患者有9例,心肌梗死患者有5 例,其他心内科疾病患者有16 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P >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抗心绞痛、抗心律失常、调脂、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等治疗。在患者发生失眠后,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在此期间,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用药护理、环境护理及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方法是:1)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在夜间保持其病房及病区走廊的安静。护理人员在夜间查房时要使用手电筒,在走路和开关门时动作要轻,在说话时声音要低。2)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其内心的想法,找出导致其发生失眠的原因。对于因存在不良情绪而发生失眠的患者,鼓励其将不良情绪宣泄出来,并采用安慰、激励、暗示等方式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身心得到放松。3)指导患者在睡眠时保持合适的体位,以增加其舒适度。嘱其在睡眠时尽量保持右侧卧位,避免取左侧卧位,以减轻对其心脏造成的压迫。对于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告知其在睡眠时可保持半卧位,以减轻其呼吸困难的症状。对于接受吸氧治疗的患者,在不影响其病情的情况下,可在临睡前将其鼻塞取下,在第二天清晨再继续为其吸氧。4)指导患者进行睡眠刺激控制训练,方法是:嘱患者夜间在有睡意后再上床休息。若卧床后15 min仍不能入睡,应起床进行阅读书刊等活动,过10 min 左右再上床睡觉。告知患者保持固定的起床时间,无论前一晚几点钟入睡,第二天清晨都必须准时起床[2]。嘱患者尽量减少白天睡眠的时间。5)告知患者每晚按时休息,睡前不能进食过饱,避免喝茶或喝咖啡。让患者在睡前用温水泡脚,并饮用适量的温牛奶。告知患者神门穴、内关穴、足三里穴等穴位所在的部位,嘱其在睡前对上述穴位进行按摩,每个穴位均按摩2 min 左右。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两组患者的睡眠状况。PSQI 的总分为21 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睡眠状况越差[3]。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从睡眠潜伏期持续的时间、每晚累计睡眠的时间及每晚觉醒的次数三个方面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其睡眠潜伏期持续的时间越短、每晚累计睡眠的时间越长、每晚觉醒的次数越少,表示其睡眠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PSQI 的评分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PSQI 的平均评分分别为(13.8±3.4)分与(14.2±3.6)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PSQI 的平均评分分别为(7.1±2.0)分与(10.5±2.7)分,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睡眠潜伏期持续的平均时间分别为(46.3±10.3)min 与(71.8±14.9)min,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每晚累计睡眠的平均时间分别为(7.6±1.2)h 与(6.4±1.9)h,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每晚觉醒的平均次数分别为(2.8±1.3)次与(4.1±1.5)次,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有报道称,有超过一半的心内科患者在首次住院当晚时会发生失眠。导致心内科患者发生失眠的原因主要是[4]:1)患者在夜间出现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导致其睡眠质量不佳。2)患者病房的环境不良(如有噪声、走廊的光线过亮等),对其睡眠造成干扰。3)患者不习惯在陌生的环境中睡觉。4)患者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5)患者在使用利尿剂后夜间排尿的次数较多,导致其睡眠质量不佳。心内科的患者在发生失眠后,会进一步加重其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等情况,不利于其康复。因此,临床上应对心内科的失眠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减轻其失眠的症状。综合护理是一种全面、系统的护理模式。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心内科的失眠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显著缓解其失眠的症状,提高其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