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饮食结构”的亮点让人“欲罢不能”

2020-12-12中日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

中老年保健 2020年2期
关键词:饮食结构膳食饮食

文/中日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 石 劢

饮食,兼具“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两大属性。生理功能包括解决温饱、供给营养、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等;社会功能则体现在文化和思想的传承上,比如中国传统饮食方式体现出“以和为贵”“朴素尚实”“重礼遵仪”等丰富的内涵。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人类疾病谱亦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追根溯源: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同在,“贫困病”与“富贵病”并存,很多慢性病是“吃”出来的!

正本清源: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日常健康科学的饮食搭配,是“无须资金投入,就可以提高和改善人民健康状况的有效方法。”医学营养治疗学(MNT),是被医学专家广泛认可的科学治疗方式。

如何吃得健康?《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发布了最佳饮食排名,综合各项评分,确定了年度最佳综合饮食方式:降血压饮食(DASH Diet,又名得舒饮食)和地中海饮食(Mediterranean Diet)并列第一,第三名和第四名分别是弹性素食饮食(The Flexitarian Diet)和体重守护者饮食(Weight Watcher Diet),而健脑饮食(MIND Diet,又名超体饮食)、治疗型生活方式改变饮食(TLC Diet,又名低脂饮食)和低热量容积饮食(Volumetrics Diet)并列第五。

在此先不谈上述饮食方式的特点,我单从一名营养学医生的角度来分析,世界最佳饮食方式中,中国传统饮食结构的身影遍布其中。国际医学界认为,中国传统饮食结构是预防慢性病的最佳饮食。因此,21世纪初期,美国强调膳食模式的战略性改变,即“从动物性食物为基础转变为植物性食物为基础”。

图片来源于:www.baidu.com(2019.12 )

中国传统饮食结构的五大亮点

1.食物搭配,平衡膳食

《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种膳食结构由“谷肉果菜”四大类食物组成,并根据食物的营养作用大小进行分类,动物性食物(五畜)和植物性食物(五谷、五果、五菜)的搭配比例1︰3,是科学的配比。“谷养、果助、畜益、菜充”的全面平衡膳食模式,是世界上最早而又全面的膳食指南,对指导中华民族的饮食起居和促进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2.天然食材,低温烹调

中国式烹饪风格在夏商时期开始形成,烹饪多以蒸、煮、焖、炖为主,温度在100℃左右,与高温烹饪的煎、炸、烧、烤相比,被称为“低温烹饪法”。随着烹饪厨具灶具的改进,爆炒方式出现,中式烹饪强调“急火快炒”,高低温结合的烹饪方式可以减少油脂氧化,保留营养成分。西方烹饪中的炸、烧、烤等,烹饪时的“美拉德反应”会带来特有的色香味,但产生的“丙烯酰胺”“多环芳烃”等致癌物,对健康会造成不利影响。“低温烹饪”是环保健康的烹饪方式。

3.豆类蛋白,植物翘楚

豆腐常被称为中国四大发明后的又一重大发明。西汉年间,豆腐出现,克服了大豆不易消化的缺点,大豆蛋白亦弥补了肉蛋奶等的相对匮乏,提高了人民的健康素养。现代营养学发现,大豆中所含的“大豆异黄酮”“皂苷”“多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可以阻止胆固醇吸收、调节胃肠功能和改善胰岛素水平,大豆成为世界公认的“功能食品”。

发酵豆制品豆豉创制于春秋战国之际。“豆豉溶栓酶”“维生素K2”等营养素均来自豆豉、腐乳等发酵豆制品。“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青菜豆腐保平安”等体现中国居民日常膳食的健康法则,正在被美、日等发达国家娴熟地运用,并不断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4.汤液粥食,温胃调养

中国“食祖”伊尹首创汤液之法,彭祖擅长调羹。汤液雉羹,除了食材的交互融合、取长补短外,还延伸出粥食。清代《粥谱》里记载:粥于养老最宜,一省费,二味全,三津润,四利膈,五易消化。时至今日,南方煲靓汤,北方喝米粥,世代相传。

5.茶叶文明,源远流长

中华“茶文化”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唐代陆羽撰写的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指导了茶叶生产,促进了茶业经济的发展,推广了饮茶风气,陆羽被人们尊为“茶圣”。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茶叶中含有500 多种化学成分,其中茶氨酸、茶多酚、生物碱(咖啡因、可可碱、茶碱)、茶多糖及茶色素等是茶叶发挥药用价值的重要成分。茶具有驱散疲劳、清思明目、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利尿止泻、镇咳平喘等功能。现代医学指出,茶在防治慢性病、抗辐射、抗肿瘤、抗突变等方面的作用值得深层次挖掘。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物种,已风靡全世界,让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受益。

“西化”饮食带来的健康危害

西式饮食结构亦称为“富裕型饮食模式”,是欧美、俄罗斯及中东等地区的饮食模式:肉奶蛋为主,面包土豆蔬菜为辅,佐以方糖、果汁、饮料,是典型的“三高”(高脂、高蛋白、高糖)食品,其结果是能量过剩,导致患慢性病的人数逐年递增。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国人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当前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迅速“西化”,“三高”食品、洋快餐、油炸食品、烘焙食品充斥市场,中国成为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30%的中国人存在超重或肥胖,各类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公共卫生专家指出,膳食结构“西化”是造成中国居民慢性病发病率逐渐升高的首要原因,这一危害在青少年中影响最大,很可能会对国民健康素质产生极坏的影响。因此,回归健康饮食,刻不容缓!

中国饮食结构的持续改进

比较中西方饮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结构,接受平衡膳食理念,坚持“寓医于食,药食同源”的食疗方法,在慢病防治方面将是有益的探索。

中国传统饮食结构并非完美,建国初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存在优质蛋白质、吸收率较高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如钙、铁、维生素A)摄入不足的问题。中国慢病防控机构、中国营养学会定期开展全国居民膳食调查,并根据调研情况不断改进,《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是现阶段的“饮食宝典”。

猜你喜欢

饮食结构膳食饮食
饮食结构对青少年肾功能的影响
春节饮食有“三要”
膳食纤维对母猪肠道的作用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速滑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补充措施
膳食纤维不是越粗越好
大学生饮食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蔬果
优化饮食结构结合运动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