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人物? 微历史? 微思考

2020-12-11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0年35期

微人物

1.1998年,梁健荣在香港海洋公园的小丑学院受训一个月后正式上岗。海洋公园不缺游客,小丑表演也就从来不缺观众。但为了成为真正的小丑,梁健荣决定去街头锻炼。然而,街头的表演并不顺利,他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每天化妆的意义。于是他远赴美国进修小丑课程。老师告诉他,小丑要有自己的个性,妆容只是一个面具,戴上它就要成为它,不是“我”去做这些事情,而是这个小丑去做。此后二十几年间,梁健荣愈加深刻地体会到,小丑艺术不是假扮愚蠢,而是“认真地做蠢事”。他希望能一辈子都做小丑,对他来说,这不是重复,每一场表演都有新的目标,“永远可以挑战自己”。

2.焉英雯是沈阳一名有轨电车司机。她从小梦想开火车,高中毕业那年,焉英雯在志愿栏里填报了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毕业后,她进入沈阳浑南现代有轨电车运营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有轨电车司机。虽然没有成为火车司机,但是开上了长长的、现代化的有轨电车,焉英雯也十分知足。如今,她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干了7年,现在的她已经带了徒弟,身边有了实习驾驶员。她说幸福不是知道了所有你想知道的,从事了你想从事的行业,而是你知道了和从事了以后,还依然热爱、乐此不疲地喜爱。

3.顾盼生姿的人物像、栩栩如生的花卉图……这些赏心悦目的作品,出自山东32岁的孙国栋之手。他是一名脑瘫患者,生活不能自理,11岁接受了手术才能勉强独立行走。他也曾一度迷茫,不知该怎么生存下去。在当地残联介绍下,他去一家画院学习绘画,从最开始只能趴着写字,练到能依靠画杖作画,自强不息的精神如同一粒种子,在他心中萌芽、长大。7年时间里,他付出了超出常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艰辛,如今他的作品已远销海内外。他用他的画笔验证了这句名言:“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奋斗才会有奇迹!”

微历史

1.祁白水:唐德宗问柳公权:“怎样才能把字写好?”柳答曰:“心正则笔正。”德宗闻之变色,他听出来柳公权是在笔谏呢。启功却说,笔下之美恶,与心中之邪正原无干涉,人好字未必好,字好人也未必就好,此为不刊之论。然而,好的書法书写文章,一大缺陷就是对文章本身形成一种屏蔽,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兰亭序》。千百年来人们的注意力只在书法上,谁会仔细体味他的文章之美?

2.罗尔夫·多贝里:186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巴塞尔观察了荷尔拜因的画作《墓中基督》,被画作吸引得如此之深,妻子不得不在半小时后将他拽走。两年后在小说《白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这幅画作的描写简直如照片般逼真。假如他当时只是通过手中的iPhone和这幅画打了个照面,那么他的描写还会如此逼真吗?肯定很难。要想借助《墓中基督》完成自己的创作,这位伟大的小说家必须先要让自己沉浸其中。这里的关键词是“沉浸”,而它的反义词则是“浏览”。

3.孙香我:《霜红龛杂记》中看到这一段:“司马温公出不张盖,伊川曰:‘市人不识,有未便者。公曰:‘某惟求人不识耳。此言真有味。真人品,真受用,不可与务外之人道也。有人称吾乡一先生曰:‘天下何人不识君!先生应声曰:‘若天下人尽识,再成得人否?余时在侧,心窃喜之,历年尝举以示人。”如今的名人和明星,恨不得要天下人尽识的,认识他的人越多他就越红。红最要紧,若在意“成得人否”,一定红不了的。一时走红,人人尽识,再过几年,你是谁呀?而“某惟求人不识”的,千百年后,单凭一部《资治通鉴》,我们就偏偏还认识他司马光。

微思考

1.石兵:一个人一天可以想到一百件事,但能做到的往往只有一两件。想到的多是欲求不满之事,做到的总是平平无奇之举。一件事做到之后,短暂的喜悦转瞬即逝,无尽的烦恼接踵而来,其中原因,便在于脑中想着许多力所不及的事。想法太多,做法便乱了。一件事没做完,便想做下一件事;一件事刚想到,便抛开了另一件没做完的事。如此一来,每一件事都不会完美。想到大于做到,便是浮躁产生的根源;做到源于想到,才是能力提升的阶梯。想到前不骛远,做到前不自大,得失之惑可解。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