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拥抱老传统
2020-12-11唐文轩
唐文轩
当下的“李子柒现象”,以我所见,这是城市生活對古老传统和乡村文化的考量与期待。
以一段段简洁的影像展现一幅幅唯美的画卷,以小小镜头展现生活的点点滴滴,李子柒摄制的视频内容简单纯粹,却能激发观众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她所描绘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
人们之所以会对这样的日子萌生难以遏制的向往,恰恰是由于对传统生活方式久远的疏离,因而当养蚕缫丝、竹艺木工等曾经再平常不过的事务回归视野时,人们重新打量它们,于是有感而发,叹息于传统的精致与朴素的同时不满于眼前现代生活的纷乱与嘈杂。
如今,科技飞速进步,生活日新月异,固然有物质生活的进步与丰富,但也存在精神生活的空虚。我们会因不夜的灯光、嘈杂的街道而彻夜难眠,会因永恒的竞争、奔波的脚步而筋疲力尽。我们在城市中走上文明发展的新路,走着走着又累了,猛然回首时惊叹于自己走得离自然越来越远,渐渐又开始渴望再次拥抱当年朴素而温馨的自足与幸福。显然当下的城市已不再能够提供酿酒品茗、悠然见南山的条件,于是我们把目光投向乡村——试图重温三时三餐四季流转的生活。
正因为此,李子柒的作品才能重新勾勒人们向往的图景,像是一支镇静剂,让人们在与时代大潮的相互裹挟中停下来,站在宏大时代下崭新的城市里考量老传统的意义与价值。我们能看到,人们正积极探索着隽永恒久的乡土中国内核中鲜活迷人的一面。
诚然,农村并非是完美的世外桃源,当我们走进它,我们很可能会失望于它的贫瘠与脏乱,会困顿于它的偏僻与落后。尽管我们对其中自然的田园生活充满希冀,但更会因其破败闭塞而退却。这恰恰就成了反对者质疑李子柒的理由——过度美化令人失望的乡村生活。
但我看未必,她的短视频最初只是经济现象——用她自己的活说是“为了生存”——其本意是展现传统乡村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而非全貌,以此满足观者的精神需求。我们对此也很买账,而背后贫困落后的一面是我们所有人心中的一道坎,大家本就不愿提及。这样一来,如此反驳却像是求全之责,李子柒已然达成自己的初衷,满足了观众的诉求。
其后,这些视频的文化价值超过了经济意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并风靡海内外。此时反对者的言论倘若作为对整个乡村面貌的指正尚且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也值得商榷。乡村,不能总是留给人们破败落后的旧印象,它有独特的令人神往之处。而对于背后糟糕的一面,我们应该相信那终将被修复。
人类从自然中走出,不可遏抑地会产生重新拥抱自然并回归其中的“寻根式”的冲动,这是城市无论如何也难以完全满足的,毕竟“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心灵回归的重点终将被安置在乡村里。我们也能真切地看见,乡村,正被一代又一代的返乡者注入新的血液。人们常常把自己对生存的需求、对财富的渴望留在城市,把对生活的依恋甚至一年中最神圣的符号——“年”,留给乡村,这标志着乡村不可磨灭的地位和永不老去的灵魂。伴随着乡村振兴,不远的将来,乡村将被建设得开放、舒适,那是我们有望获得诗情画意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乐土——那个簇新又依然焕发古老活力的新乡村,它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而是正在路上的现实。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城市与乡村、现代科技与传统生活已走到十字路口,而我们一定能做出一个两全的令人满意的转变。在如今大时代下细细考量旧文化,方能凭小小向往重新拥抱古老朴素的传统生活。
(指导教师:何为)
评点:于智博
文章就眼下火热的“李子柒”现象作以深刻分析。开篇亮出了自己的观点,“这是城市生活对古老传统和乡村文化的考量与期待。”接着剖析现今人们向往乡村生活图景的原因:物质丰富,精神空虚。作者思路清晰有条理,能够从不同侧面论述观点,如“诚然,农村并非是完美的世外桃源”一段。“人类从自然中走出”一段则指出了“怎么办”的方向。与其说文章是在论说“李子柒”现象,不如说是对当今人们心灵的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