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水果产业发展分析及启示*
2020-12-11盖明媚刘丽高秀玉刘学忠
盖明媚,刘丽,高秀玉,刘学忠
(青岛农业大学,山东 266109)
农业是智利国民经济的四大支柱之一,水果产业是智利农业中的重要产业。虽然智利国土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进口依赖大,但是智利利用其有利的地形和气候大力发展水果产业,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不仅提供了粮食进口所需要的外汇,还为国家发展赚取了大量外汇。智利农业发展的策略之一是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种植效益高的作物,并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2018年农产品出口额达188.7亿美元,占智利商品出口总额的25%,其中水果出口额约占农产品出口额的1/3。
智利水果质量高,符合国际健康饮食趋势,并且经得起远洋运输,使智利水果产业在国际上享有重要地位。智利水果产业是怎么发展的,产业结构怎么调整的,哪些经验值得我国借鉴,这些问题值得研究,其经验对于我国水果产业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杨志敏、李建平、宋海英等对智利的农业发展以及中智农产品贸易[1-3]进行了分析,常伟等对中智农业合作进行了研究[4];郑凤田等对智利果品国际品牌建设的经验进行了总结[5];王守聪对智利外向型农业发展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智利发挥本地气候、地理优势,主攻水果等主导产业以及依靠科技发展水果等产业的经验[6]。单独对智利水果产业进行系统分析的文献不多见。
1 智利水果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分析
1.1 智利水果生产的基本情况
智利生产的水果主要是非热带水果,葡萄和苹果产量最大,2018年产量分别为250.0万、172.7万t,桃(包括油桃)和梨产量均为30.0万t左右,超过10.0万t的水果还有李、猕猴桃、樱桃、鳄梨(牛油果)和柑橘(表1)。
表1 2018年智利主要水果产量和种植面积
各种水果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葡萄,2018年面积达21.2万hm2,其他超过1.0万hm2的水果按照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苹果(3.4万hm2)、樱桃(3.0万hm2)、鳄梨(2.9万hm2)、桃(1.6万hm2)、李(1.4万hm2),猕猴桃、梨和柑橘的种植面积不足1万hm2。蓝莓作为引进品种,近年来种植面积扩大迅速,产量不断增加。容易看出,尽管樱桃和鳄梨的总产量较低,但是由于其价值较高,种植面积分别排在第3、4位(表1)。
1.2 智利水果种植结构调整分析
2001—2018年,智利葡萄种植面积绝大部分年份呈上升趋势,18年间增加了25.9%,是水果当中的第一大树种,面积远远超过其他8种主要水果的面积之和(图1)。位于第2位的苹果栽培面积比较稳定,但近5年呈下降趋势;猕猴桃、梨和柑橘面积变化不大,但近5年猕猴桃和柑橘的面积也有下降趋势;桃面积自2010年开始呈缓慢下降趋势,但其中油桃的面积有所增加;李的面积在2009年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加,之后变化不大,直到最近的2018年下降近20%(图2)。
图1 2001--2018年智利葡萄面积变化
图2 2001--2018年智利葡萄以外8种主要水果面积变化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鳄梨和樱桃的种植面积有较大扩大,2013年以前鳄梨面积增长较快,尽管2014—2015年有小幅下降,但近4年比较稳定;樱桃的种植面积变化最为突出,由于樱桃价值较高,对中国等国出口量较大,故其种植面积迅速增加,18年来种植面积翻了2番多,年均增长近10%(图2)。如果再将时间范围放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看,1981—1998年智利樱桃种植面积基本上呈缓慢增长趋势,20世纪90年代末期,准确说从1999年开始增长速度加快,1999—2005年年均增长达5%,2005年以后增长速度则更快,2005—2012年年均增长达9.8%,2012—2018年年均增长达14%,到2018年智利樱桃种植面积已达3.0万hm2(图3)。此外,近十几年智利的蓝莓产业发展也较快,蓝莓种植面积从2005年的0.14万hm2增加到2017年的1.56万hm2。不难看出,为了利用有限的耕地,提高水果产业的经济效益,智利对水果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扩大了高价值水果的种植面积。
图3 1981--2018年智利樱桃面积增长趋势
2 智利水果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措施
农业的供给侧主要由土地、资本、劳力、创新等要素构成,以下主要从这4个方面对智利水果产业供给侧改革进行分析。
2.1 调整耕地在种植业各产业的分配
智利国土狭小,耕地有限,为了提高农业的产出和效益,智利不断调整农业内各产业的种植结构,从1966年开始实施“果树栽培计划”,压缩了部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果树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对水果种植面积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除了梨以外,绝大部分水果的种植面积基本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葡萄、樱桃和鳄梨呈快速增长趋势,九大水果的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的14.99万hm2增加到2011—2018年的35.30万hm2,增加了135%(表2)。
表2 1971年以来智利主要水果年均种植面积
2.2 政府与企业加大对水果产业的资金投入
“果树栽培计划”实施后,政府广泛筹集数十亿美元发展水果生产,所有的有力政策措施都促使水果产业发展迅速。为了促进农产品出口,1995年智利政府建立了专门的出口促销基金,启动基金1000万美元,后来还多次追加资金,主要用于市场促销活动,水果出口从中受惠很大。智利政府对于水果出口企业在目标市场的广告宣传等活动给予一定的资助;对水果出口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对水果生产需要的机械进口免税;还建立了扩大农产品出口投资基金。
2006年智利园艺产业技术联盟育种项目(PMG)启动,主要目的是提高智利水果的国际竞争力。PMG项目第1阶段,智利创新基金(FIC)提供25亿美元研发资金。2013年进入第2阶段,由园艺产业技术联盟和创新智利提供84亿美元研发资金。
此外,智利还鼓励外资进入水果产业。2013年中国联想佳沃在智利收购了5个果园,主要种植葡萄、蓝莓和猕猴桃,2017年智利水果巨头Hortifrut宣布与其签署合资协议,在中国成立浆果分销合资公司;2018年深圳君为信股份有限公司与2家智利水果种植及出口商签署合作协议,投资蓝莓、樱桃的种植、加工以及出口,未来还将扩大投资范围,计划将更多智利水果出口到中国;2014年起,美国都乐(Dole)公司正式开始投资智利的蓝莓生产,2016年都乐收购智利的TucFrut农场和包装工厂,2/3的土地(约647.5hm2)种植蓝莓、苹果和猕猴桃,都乐谋划在智利长期发展。
2.3 劳动力 回流农村保障了水果产业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前,智利的农民大多属于小规模经营者,盈利很小甚至入不敷出,多数农民还要到城市打工,现在多数农民拥有自己的农庄,并且在行业联合会的帮助下,各地区农户通过技术共享、联合外销实现了产业的横向联合,通过兴建附属加工业延伸产业链实现了产业的纵向联合,进而打造出在全球都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智利面向国际市场发展水果产业,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生产以及贮运、包装、加工等环节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前的果农成为出口环节供应链的供应商,妇女从事的农业劳动大幅增加,以前到城市务工的男性劳动力回流农村。而且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未受教育人数减少3/4,受过专业技术或高等教育的人数增加约50%。
2.4 创新驱动水果产 业发展
2.4.1技术创新
智利十分重视农业科技的发展,千方百计引进先进技术,同时注重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并与许多欧美农业科研机构长期保持交流合作。智利早在1960年就与美国加利福尼亚签署了10年大学合作计划,为智利培养了大量的水果专家,这批专家早已成为智利水果产业的骨干[6]。智利还非常重视农业应用技术的推广,尤其是水果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此外,智利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较高,尤其是水果加工和葡萄酒业较发达,技术主要来自欧美。
政府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庄园主合作研发,实行有偿服务,同时促进农业科研水平的提高。
(1)引进培育新品种。智利将引进适合本国条件的新品种和品种改良置于农业发展的中心地位,水果育种的力度非常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果品多样化战略,果树新品种培育加之国外引进,促使智利的水果品种不断增多。通过从外国引进以及生物工程等育种技术,引进或研发新型优质高价品种,譬如在水果口味方面,以李为例,智利出口商发现中国消费者不太喜欢特别酸的品种,所以在品种培育方面进行了调整,培育筛选出甜味或酸甜味的品种。2006年智利园艺产业技术联盟育种项目启动,研究的水果品种主要包括鲜食葡萄、樱桃、桃、李、苹果等,鲜食葡萄和苹果的品种选育侧重于抗病控虫,樱桃、葡萄和苹果的品种选育侧重于有利于保鲜、延长贮存期,通过该项目要实现每种水果至少都有1个优质品种。2011年智利大学与意大利乌迪内大学成立了PMG智利-意大利项目,用来研究猕猴桃基因,以开发高品质的猕猴桃品种。2016年金果旗下猕猴桃新品种‘Soreli’在智利得到较大范围推广,这一品种具有独特的颜色、卓越的抗病能力,在各品种中表现优异。为了更好满足中国市场需求,智利樱桃育种者充分考虑长途运输因素,在保持新鲜度以及货架期方面下了足够的功夫。经过多年新品种的培育,延长樱桃上市时间也变成了可能,譬如对低温要求不高的早熟品种,可以适应智利偏北部地区的气候,较早的上市时间为供应市场提供了更多选择。
(2)推广先进的冷处理技术。智利高度重视水果保鲜和加工,出口水果全部实现加工销售,果品实施全过程保鲜贮藏,并预先进行熏蒸消毒、降温。在水果冷处理技术上,智利水果相比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水果都具有优势。
(3)灌溉技术。智利水果主要出产于中部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作物生长季节炎热、干燥,降水严重不足。20世纪80年代开始普遍推广自动喷灌滴灌技术,这一技术的推广大大促进了水果产业的发展。
(4)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转移和扩散是农业技术创新落地、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智利在农业科技转移和扩散方面有其独特的做法,譬如技术转移组(GTT,group of technology transfer),是指某一特定农业生产领域,譬如某一水果的种植企业或个人自发组织起来的农村科技互助组织,在智利农牧业研究院的帮助指导下,开展果树栽培方面的技术交流,分析研究生产中的问题,以改进栽培方法,提高产品质量与产量[7]。
2.4.2组织创新
智利有水果生产者协会和水果出口商协会,是调控水果生产、提高水果质量、促进海外市场开拓和提高行业凝聚力的主体。生产者协会代表生产者与出口商协会协调价格,保护果农的利益,并为果农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有的企业既参加出口商协会又参加生产者协会,在2个协会都有发言权,这使生产者协会和出口商协会相互牵制,又相互依赖,决策透明,通过谈判实现利益的合理分配。这种组织创新对水果生产与出口极为有利。
2.4.3制度创新
1996智利开始实施《按质量标准建立新鲜蔬菜水果出口检验制度》,在出口水果箱上除标明商标和水果品种等外,还要标明农场和生产者的代码、田间编号、果树编号和采摘具体时间,消费者一旦发现果品质量问题,可以追溯到责任人。
当然智利政府意识到国内市场狭小内需不足,着力推动出口农业发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正是在这种方针的指导下,智利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水果出口的政策、制度,引导了产业结构调整,吸引了各种资金流向水果产业,使其成为世界上生产与出口新鲜水果领先的国家之一。
3 智利水果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从20世纪80年代起,智利的水果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受到世人瞩目,一方面是因其具有水果生产的相对优势—反季节生产、地中海式气候,另一方面是智利实行开放和自由贸易政策(智利与世界各国签订了大量的双边自由贸易协议),成功地实施了国际化战略,在这样的政策和战略指导下,通过供给侧各要素的调整,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吸引各种生产要素投入水果产业,并重视技术创新和组织制度创新,造就了今天智利水果产业的辉煌,其中有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3.1 调整产业结构
我国有我国的国情,譬如人口众多,粮食生产一刻也不敢放松,我国不可能腾出耕地发展水果产业,况且目前我国水果产业已出现总量供大于求的形势,2018年我国北方三大水果苹果、梨、葡萄以及南方两大水果柑橘、香蕉,加上国家有统计的红枣、柿、菠萝,8种水果产量约占园林水果总产量的76%,如果再加上国家没有统计的桃,估计九大水果产量占比在80%以上,苹果等大宗水果经常性出现滞销。随着一大批幼树逐年进入丰产期,苹果、柑橘等大宗水果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传统的大宗水果占比大,而小宗水果却发展不够快。所以,水果产业内部的生产结构必须根据市场进行调整,一方面可以调整传统的大宗水果的品种结构,譬如改变苹果品种‘富士’一枝独大的局面;另一方面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适当控制大宗水果的生产,将一些老化的大宗水果果园改为种植具有特色的效益好的小水果,譬如蓝莓、樱桃等,还可以提高冬季大棚樱桃的面积,以提高水果产业的整体效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水果品种、品质要求不断提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大宗水果,产业各方要认清这种形势,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顺势而为。
3.2 完善资本要素供给
改善资本供给必须全面考虑融资渠道,正确引导资本投向,让具有不同资金需求的水果生产经营主体向不同类型的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政策性银行应结合各主产地果业发展政策,根据经营主体特征,开发金融助农产品;商业银行可采用抵押贷款、担保等办法向果农或合作社开展信贷业务;建立健全工商资本引导机制,激发他们进入水果精深加工、果园休闲观光、果园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较大的领域。还可以结合水果产业政策(譬如推广矮砧密集生产模式)的实施进行一定财政补贴。一些水果的主产地也可以建立专门的出口促销基金,用于市场促销活动,对水果出口企业在国内外目标市场的广告宣传给予一定的资助。
3.3 培育新型职业果农.
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果树专业大学生,除了在水果产业相关管理部门工作以外,要鼓励他们回乡创业,真正利用所学知识在水果产业大展身手。对愿意到主产区发展水果产业的大学生给予一定财政补贴或贴息贷款,对返乡投资发展水果产业的农民根据其经营规模给予一定补贴。还要通过各种培训提高果农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果农的综合素质,完善水果产业的劳动力要素供给。
3.4 重视创新
技术创新、经营主体创新和生产模式方式创新对水果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1)技术创新。新的适合商品化发展的品种对水果产业而言很重要,栽培技术的革新也非常重要。技术供需错位、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双重不足是影响技术要素供给的最大障碍。建议政府对部分科研机构可以提供其预算一半左右的财政资金,另一半通过科研单位与水果生产、加工、出口龙头企业合作研发来取得,以提高技术的有效供给。冷处理技术对提高某些水果譬如樱桃、蓝莓的货架期很重要,要在产地到消费者之间建立冷链运输。在对水果进行包装前要进行熏蒸消毒,尤其是对出口水果。
技术创新成果落地离不开技术推广,智利技术转移组的做法特别值得借鉴。我国完全可以利用新的媒体,譬如微信群、QQ群建立这种类似的组织,除了在群内随时交流外,还可以在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定期开展技术交流会,交流水果产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
(2)经营主体创新。我国水果主产区果农绝大部分属于小规模经营,譬如山东省苹果生产,户均3335m2以下的占75%,6 667m2以上的不足10%,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对于资源配置的优化极为不利,经营效益过低,需要创新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以及合作社等经营形式提高经营规模。
(3)组织创新。小的农户要想及时掌握新技术,确保果品质量,产销顺畅,必须有组织保障,要实现果农之间的横向联合,又要实现果农与加工、出口企业之间的纵向联合,主产区果农合作组织的建设不可或缺。要抓好果农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提升合作社,深入推进示范合作社建设,同时加强家庭农场培育计划。
(4)生产模式创新。现代矮砧密植高效栽培模式对提高苹果、梨等水果产业的经济效益明显,对促进产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各主产地要结合当地条件加强引导,有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