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舆情治理的显政思维

2020-12-11杨顺昌

关键词:党和政府舆情肺炎

杨顺昌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具有突发性强、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等特点,再加上对于这一“新事物”的认识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多因素叠加使一些群众存在焦虑、恐惧心理。习近平总书记在研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会议中指出,要“强化显政,坚定战胜疫情信心”。从表面看,“显政”强调的是主动解答群众困惑、不回避矛盾、回应群众关切的舆情思维,强调的是相对公开、透明的信息机制,但其背后还蕴含着丰富内涵。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以显政思维引领的舆情治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显政”是值得深入探究并长期坚持的舆情治理思维。

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舆情治理的“信息之显”

党和政府对于信息权的控制,通常以其对于信息资源的垄断来支撑。但在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去中心化、即时性、交互性、碎片化、海量化等显著特征,并因智能手机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原有的传播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把关人”弱化。在自媒体时代,普通受众也成为信息生产者、传播者、评论者,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需经“把关人”审核信息的传统媒体不同,非组织性社会个体“生产”的信息可不受审核直接发布,“把关人”在私人社交平台的作用微乎其微,更多承担的是“事后监管”职责,这是疫情爆发后谣言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二是时空压缩化。空间、时间制约在信息化时代被打破,形成全球范围的零散信息源和即时传播圈,赋予媒体超强的传播力,受众普遍关注的信息往往能在极短时间内“刷屏”,舆情治理的反应时间被大大压缩。三是“议程设置”草根化。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可以通过信息供给和议题安排来影响受众关注的对象及先后顺序。在过去,主流媒体是议程设置的主导性主体,但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自媒体用户可以通过发布有传播力的信息或微博话题从而形成关注点,当阅读、转发、点赞、评论人数达到一定量便能登上热搜榜,由此成为广泛讨论的议题。

传播生态的变化一方面为谣言或失实信息的生成、传播和泛滥创造了条件,使舆论环境变得复杂,增强了舆情的把控难度,一些舆情事件还销蚀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但也应看到,党和政府在行使公权力或执行公务中产生的信息原本属于一种公共资源,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监督公权力的必要条件,除了部分需保密信息外,公共信息一般都应实现公开、透明。传播生态的变化,为普通民众参与舆论监督提供的技术条件,民众也成为新闻媒介之外另一重要舆论监督力量。从新冠肺炎疫情的舆情演变来看,当理应公开的信息被隐藏或未能及时发布,求知欲进一步增强的群众只能从其他信息源或依靠猜测“寻找答案”,这为怀有“异心”的组织和个人传播谣言和失实信息提供了空间,从而演变成舆情事件。

强调“信息之显”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应然之举,也是显政的应有之义。“信息之显”意味着信息发布要具有及时性、针对性、专业性、权威性,意味着要有比以往更加开放、透明的信息机制,意味着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回应群众的关切”,特别是不因回避、遮掩矛盾而隐瞒部分本应公开的信息。因此,不管是疫情防护知识、疫情数据,还是失职渎职造成的舆情危机,都要求党和政府要主动公开信息,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回应群众所盼所惑,压缩谣言和不良信息的传播空间。一是要及时发布科学信息,引领正确认知。疫情防控中,传播科学防疫知识具有重要价值,要“创造条件让科学家、医生等专业人士多发声,形成对舆论场的知识型引领”,[1]告诉公众“不要过度恐惧”的同时,也要讲清楚“为什么可以不用恐惧”、“要如何防护”,只有科学信息之显才能说服人。从国外一些人以“年轻人、身体健康者死亡率低”为由拒绝戴口罩可以看出,宣传科学的防疫知识和信息,对控制疫情至关重要。二是要及时公开准确信息,提高公信力。在自媒体时代,信息来源多样化和公众知情欲提升,使疫情数据的每一个漏洞都会被觉察和揭露,而公众对于公权力的监督也处于“无时不刻”的状态。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相关部门每天准确公布疫情详细数据,第一时间调查群众关心的红十字会不作为、李文亮、刑满释放人员返京等事件,及时、详细公布调查结果等“信息之显”,是我们把握舆论主动权的重要保障。三是要及时宣传正面信息,传递正能量。信息是中性介体,但信息的背后是价值观。在舆论阵地,正能量信息不去占领,负面的信息就会去占领。这要求我们要增强正面信息供给,形成良性拟态环境。比如,通过解释疫情初期无法“应收尽收”的种种困境获得群众谅解,通过报道钟终南山院士前往武汉时的无座车票彰显“国士”品格等等。

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舆情治理的“作为之显”

疫情爆发后,整个社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由于人员流动控制、停产停学等行为约束,公众最多的情绪是恐慌和焦虑。而没有得到有效纾解的恐惧和焦虑,对疫情防控的危害比病毒本身更危险,这时候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群众更多知道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对坚定全社会信心、战胜疫情至为关键”。应该说,对事物发展状况有科学全面正确的了解,对事物发展方向有向好的预期是坚定信心的基础。在疫情期间,群众对了解疫情走势的渴求、对政府的期待更加强烈,让党和政府大量扎扎实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幕后工作”从“隐”到“显”,是调节社会情绪,增强应对疫情信心的必由之路。总体来说,“作为之显”主要包括以下几层涵义:

一是要有作为可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显政付诸实践要求我们具有经得起“显”的基础。这要求党和政府要积极作为,着力解决百姓普遍关注的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疫情应对等问题,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政策、举措,这是舆论引导的基础。

二是有作为要显。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逐步推进,群众民主意识逐渐提高,公众对于了解党和政府执政、行政作为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知道结果”,“过程性”信息的知情欲也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在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的疫情面前,这种需求急剧凸显。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阵地、全方位呈现党和政府全力抗击疫情“背后的故事”,充分展示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主动让公众全面了解客观情况,消除顾虑、增强信心,提高政府公信力,这是显政的出发点之一。本次疫情中,实时直播火神山、雷神山建设进展,让群众获得“网上监工”的参与感。省委主要领导“村口被拦”的报道,让群众看到干部深入一线和基层严格扎实的举措,从而获得安全感,这是“作为之显”价值的直接体现。

三是“不作为”也要显。疫情期间,多名不作为、失职渎职的领导干部都是在舆情爆发后才被揭露,如“一问三不知干部”、某地区红十字不作为、群众向中央指导组反应形式主义等等。舆情是民意的集合,是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反映。党和政府要敢于直面个别领导干部的“不作为”,通过主动发布相关信息回应群众关切,主动公布督查中存在的、但群众看不到的领导干部“不作为”案例,增进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舆情治理的“能力之显”

能力是完成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实力,是信心的基本保障。一个国家的“能力”不仅仅是外显的综合国力,还有支撑起综合国力的“制度密码”和主体精神力量。

首先,我国应对疫情的能力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这是舆情治理需要凸显、也是最容易凸显的地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的有力保障”,“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2]新冠肺炎疫情虽然暴露了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一些短板,但从国内疫情较短时间得到有效控制的现实成果和世界各国普遍面临困境的国际比较来看,局部性短板并不能掩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我们应该以疫情应对为素材,通过客观的分析、比较,充分宣传展示我国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剖析其背后的制度优势,以高效的舆论引导凝聚民心,汇聚起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磅礴伟力。比如,通过中外疫情防控措施和效果,对比展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巨大优越性;通过各省对口帮扶湖北各市,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的建设和改造速度等宣传,展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通过展示“两会”时间因疫情更改、控制物价、不放弃每一名患者等,展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优势;通过不担当不作为、失职渎职领导干部被调查、问责、免职的深度解析,展现我国“德才兼备、选贤任能”的用人导向;通过讲好军人抗“疫”故事,展现“党指挥枪”的显著优势等等。

其次,我国应对疫情的能力,还来源于全民团结的民族力量。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数万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支持武汉,人民解放军闻令而动,无数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公安干警坚守一线,普通民众主动居家、佩戴口罩,全国各地纷纷支援湖北等等,这些识大体、顾大局的表现充分说明了“英雄人民”的涵义,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如果进行中外民众疫情防控表现比较,可以发现,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和中国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集体意识,是我们抗击疫情的最大合力。

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舆情治理的“价值之显”

文化是更深层、更持久的精神力量,显政除了公开相关信息、展示政府作为、凸显制度优势外,同时也要传递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即弘扬和彰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是要彰显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3]人民性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这里可以看到,人民性包含一切为了人民和一切依靠人民两个维度。比如疫情期间,国家严格控制物价、及时处理恶意涨价行为,推迟“两会”召开时间,密集出台保障民生、保障企业利益、保障就业等全方位举措,短时间内组织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短时间内建好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和改造出十几个方舱医院等等,这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真实写照,是我们在疫情防控的舆情治理中应该凸显的价值理念。

二是要彰显中国精神的价值力量。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要充分用好抗击疫情中的鲜活素材,通过宣传医护人员、解放军战士、基层干部、志愿者和“快递小哥”等各行各业群众的感人事迹,挖掘抗击疫情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讲好“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用有温度的中国故事鼓舞人心,用文化的力量汇聚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这也是降低负面舆情发生率的治本之策。

三是要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念。疫情在全世界范围的爆发和一些国家面临的困境,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焕发更耀眼的光芒。但主导国际话语权的一些西方媒体始终以抹黑中国为政治立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宣传和肯定,部分民众在一些公知和敌对势力的迷惑下产生错误认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舆情治理中,要提升国际话语权,消除国际负面舆论干扰,为国内舆论创造相对清朗的网络环境的同时,向世界展示“以和为贵”的中国价值。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语境下,主动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通过挖掘对外宣传渠道和提高宣传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回应国际关切,展现中国精神,用真挚情感触动人心,让正面的声音淹没抹黑与诽谤。

总而言之,舆情应对与疫情应对应该同向同行。要以信息之显、作为之显、能力之显、价值之显的显政思维,做好疫情防控中的舆情治理。虽然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国外疫情在仍处于大爆发状态,我们应继续密切关注舆论动向,以显政思维继续做好舆情治理工作。

猜你喜欢

党和政府舆情肺炎
来势汹汹的肺炎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走近内心走向爱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十八大以来反腐制度化研究
消费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