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韩国文学的另一种方式
——韩国当代文学奖研究
2020-12-11李嘉文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李嘉文(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2001年3月,韩国文化振兴院把出版翻译事业和“韩国文学翻译金库”进行了一体化建设,成立了韩国文学翻译院。成立之初,翻译院主要把西欧国家的语种放在首位,直到2005年,中文语种才被纳入支持项目中。目前中国的韩语文学翻译者数量并不多,比较活跃的是薛舟、徐丽红、金冉、金劲旭、谢琼等。在这些翻译家的译介中,韩江的《蒙古斑》、金仁淑的《在海上》、金英夏的《哥哥回来了》、朴婉绪的《那么多的酸模都让谁吃了》、金英夏的《光之帝国》、全镜潾的《玻璃船》、李清俊的《你们的天国》、李文求的《冠村随笔》、申京淑的《寻找母亲》、金薰的《公无渡河》、权知艺的《暴笑》、千云宁的《阿里的跳绳》,等等,逐渐地进入中国读者的阅读视野中。2007年是中韩文化交流年,也是中韩建交15 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把韩国文学翻译院推荐的朴婉绪的《那个男孩的家》和殷熙耕的《鸟的礼物》,与已经出版的申京淑的《单人房》集结在一起,列为韩国文学丛书共同出版,这是韩国当代文学在中国的第一次集体亮相。21世纪以来,译林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等相继出版了韩国小说作家的系列作品。这些入选的韩国小说作家大多获得过韩国多项本土文学奖,亦能够代表韩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实绩,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和读者的关注。
因由语言文化的阻隔和差异,如何在韩国文学作品中选择,如何让中国研究者和读者走进韩国文学创作的真实内核,侧重以文学奖的评价机制做一个参照,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标准和策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世界文学》是呈现韩国文学作品的文学期刊之一,2004年第五期刊发了由薛舟、徐丽红翻译的申京淑作品《钟声》,悼唁“亲密性的消逝、关系的断绝或者孤独的现代人的不幸存在”,描绘“从前我离家出走的记忆、回响与风景”。作家申京淑是韩国当代的实力派作家,获奖众多:“韩国日报文学奖”“当代青年艺术家奖”、第40届“现代文学奖”“万海(韩龙云)文学奖”、第28届“东仁文学奖”、第5 届“21世纪文学奖”、第25 届“李箱文学奖”、英仕曼亚洲文学奖等。两位翻译家持续译介了该作家的《月光之水》《探井》《单人房》《李真》《深深的忧伤》《紫罗兰》《寻找母亲》等作品,不仅拓展了中国读者的海外视野,也让读者在现代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体会到了一种生命唤醒另一种生命的美学感受。2009年第四期,中国的《世界文学》杂志开始与韩国民音出版社的《世界文学》杂志展开了为期3年的中韩当代小说作品交流项目,4 位7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金劲旭、千云宁、李起昊和片惠英的作品一同刊发。虽然目前他们还没有奖项加身,但小说中那种观察社会的视角、那种表达精神贫乏的技术以及对现代人生活里无法告别的象征性寓言,都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离文学的桂冠并不遥远。
一、韩国文学奖的奖项类别
(一)政府、民间财团或报刊、学术团体资助创办的文学奖项
从韩国的文化发展政策来看,为实现“文化立国”的发展战略,加速韩国文学向多元化、世界化发展的进程,韩国政府、民间组织等常常通过设定大量的文学奖项激励更多优秀的韩国作家创作严肃文学作品,将韩国文学、韩国文化推向世界。具体来说,韩国官方政府机构设定了类型多样的文学官方奖项,如现代文学奖、韩国小说奖、世界文学奖、韩民族文学奖、韩国文学奖等。与此同时,“大韩出版文化协会”“韩国出版人会议”和“大山文化财团”等民间文化财团也创办了不同类别、数量繁多的奖项,包括年轻作家大奖、年度年轻艺术家奖等。韩国报刊界也设立众多有影响力的文学奖项,如《韩国日报》的大韩民国新浪潮文学奖、《东亚日报》的新村文艺奖及其他报刊杂志和学术团体设置的文艺园地新人奖、文学村作家奖、湖岩艺术奖、月滩文学奖、怡山文学奖、现代文学新人奖、今日年轻艺术家奖、中央文艺奖等。这些文学奖数量多达上百种,基本上每年都有新的文学奖项出现,形成了一种充满朝气和文学热度的社会文化氛围。在这些奖项的设立和评选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政府、财团、报刊还是学术团体的文学奖奖金都很丰厚,高达上亿韩元;同时,评价机制严谨认真、公平公正,评委多由资深的小说家、获奖作家担当,确保了文学性的纯正和严肃性。除了奖励本国的文学作家而设立的韩国文学奖以外,韩国政府还专门设立了面向海外作家的韩国文学翻译奖,以此奖励世界各国的文学翻译家对韩国文学的译介、传播作出的贡献。文学翻译奖的评选标准是以对韩国文学原著的理解度、翻译的忠实度、翻译的策略等翻译理论及保持文学风格、创作理念的准确度和完整度为衡量标准的。例如,2013年中国学者金冉翻译了韩国作家李文求的小说《冠村随笔》(2012年出版),因其译本忠实地译出了原著独特的韩国乡言俚语、解读了小说相对艰涩的文体美学,获得第11 届韩国文学亚洲区翻译奖。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位获得韩国文学翻译奖的中国诗人薛舟,21世纪以来一直积极关注韩国文学的创作和出版状况,并按照自然年份的分类连续报道了韩国文坛的发展状况。同时,薛舟也持续关注韩国当代小说、诗歌的创作,并开设博客推荐韩国文学作品。韩国文学翻译奖的设立不仅是对像金冉、薛舟这样的韩国文学翻译家文学功绩的认可,同时也表达了韩国文学渴望与世界各民族进行艺术交流的愿景和决心。
(二)以作家名字设定的文学奖项
除了韩国政府机构、韩国日报、民间组织和学术团体设立的文学奖项,一些韩国本土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为推动韩国文学的发展或纪念为文学作出突出贡献的作家,也纷纷创办各种奖项,这些奖项的特点都是以作家的名字来命名文学奖。如万海奖(Manhae Prize)是以韩国僧侣、诗人、独立运动家韩龙云的法号“万海”命名的国际性综合奖项,是万海精神促进会为纪念万海的思想和伟大精神而设立的韩国最有影响的荣誉奖之一;由韩国文学知性社1997年创办的李箱文学奖,在韩国文学界最有影响力和传播力,它如同中国文学界的茅盾文学奖,称得上是韩国最权威的严肃文学奖项。李箱文学奖是为了纪念夭折的天才作家李箱,并传承他的文学业绩而设立的奖项。此奖项以表彰优秀作家,进而发展和推进韩国文学为宗旨,主要授奖领域以中、短篇小说为主,创办22年以来,李箱文学奖为韩国文学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评选出众多当代韩国文学的高峰作品。如:《爱的预感》《妻子的箱子》《我内心的阁楼》《诗人的星星》《浮石寺》《炖的鳗鱼》《大海与蝴蝶》《晨曦之门》《光之帝国》等。这些获奖作品是韩国当代中短篇小说具有较高水准的代表,充分体现了韩国当代小说的特征与发展倾向,对韩国小说的繁荣与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作品的评选,李箱文学奖促使一大批韩国作家成为韩国文学界的中坚力量和代表人物,如刘哲均、申京淑、权智艺、金仁淑、金薰、韩江、郑美京、全镜潾、权汝宣、金衍洙、朴玟奎、孔枝泳、金英夏、金爱烂、片惠英等。
二、韩国文学奖获奖作品的价值取向
(一)趋向民族与人类的书写
在全人类都日益关注生态环境的同时,一种新的文学声音在韩国文学界悄然发声,书写人类命运主题的文学作品在韩国文学界呈现出异常繁荣的景象。以历史、民族、人类文明为依托,韩国文学呈现出体裁多样、主题深刻的特点;以间谍、侦探、女性、犯罪、伦理等多种体裁为载体,韩国文学体现出民族特有的、复杂的社会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韩国历史、社会遗留的现实问题给普通市民、儿童、女性、老人等弱势群体带来的困扰与窘境,痛苦与伤害成为作家关注的焦点。如金英夏的长篇小说《光之帝国》,小说讲述了1984年一个22 岁的年轻人被某国政府派遣到韩国作潜伏间谍,由于历史变革、人事变动、政权争夺等问题被人遗忘之后,在韩国开始了回归平凡小市民的生活。然而,20年后一封邮件却再一次打破他正常的生活轨迹,他被召唤立刻返回国内,社会历史的宏大和冷酷将他抛掷在了历史的虚无之中;第二,从90年代以来的获奖作品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韩国女性作家作品的主人公都特别关注当代女性的生活现状、生存空间及其最终命运走向等问题。如韩江的《素食主义者》通过描写一名普通的韩国家庭主妇对韩国守旧传统的叛逆抵抗,探索了人内心压抑的疯狂与少年伤痕命题;申京淑的《寻找母亲》等一系列以女性为主要表达对象的小说也在彰显着现代女性生存境遇的现实以及这些女性在翻滚的命运中的挣扎;第三,文学创作理念正在由民族个体意识向人类共同体意识转变,作家们开始关注世界人类生存的现状、暴露出的问题并为其积极寻求新的解决路径。获奖小说凭借对现实的真实刻画与人文关怀的展现,体现出大韩民族传统的生活方式、家族观念等特有的民族文化印记与现代生活理念的矛盾和冲突,如作家申京淑《单人房》中的主人公申京淑,从乡村到城市,租住在一间单人房里,她经历了同学姐姐去世的死亡命题,其内心世界的挣扎斗争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少女成长历程与反抗军事独裁),追逐梦想与面对现实的无奈、困厄,以及精神自救的努力与最终破产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处处流淌着作家对传统与现代两种生活方式的思考;殷熙耕的《搭讪》中呈现的孤立、自恋和非浪漫化的现实社会之间的对立关系,也体现出韩国当代社会中资本主义现代化对传统价值观念的破坏与摧残,抛弃家庭、忤逆传统、背叛、僭越等情节的设置使作品萦绕一种充满智性思考之后的悲凉。
(二)趋向年轻化与世界化
从历年获奖情况来看,韩国文学奖获奖作家多数从20 多岁就开始在文学报刊上发表作品,30 多岁时基本上已经日渐成熟,便频频获得多项文学奖,跻身韩国文学界的中坚力量行列,如:崔秀哲1958年出生,23 岁开始发表作品,35岁凭借《冰炉》获尹东柱文学奖、李箱文学奖两项大奖,是韩国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金重赫1971年出生,29 岁在《文学与社会》上发表中篇小说《企鹅日记》,37 岁发表《不合拍D 君》获第二届金裕贞文学奖,40 岁时获青年作家奖,他的作品目前在很多国家畅销不衰。从近几年韩国文学作品获奖情况看,在年轻的获奖者中,女性作家为居多。以李箱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家为例,女性作家占有量很大,并且呈现出数量逐年加大,成迅速上升的趋势。从1992年第十六届至2018年第四十二届的获奖名单来看,在26位获奖的作家中,女性作家为11 人,占百分之44%;从1997年第二十五届到2018年第四十二届的获奖作家来看,女性作家获大奖比例明显上升,获奖的22 位作家中,女性作家占10人,占百分之45%,这些女性作家们创作出大批优秀的作品,成为韩国文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我们还发现,获奖作家其作品的社会背景、叙事主题、创作风格、人物角色等都体现出年轻化与世界化的倾向。正如薛舟在《2011年韩国文学回顾》里解读的那样:“他们的文学观和审美趋向已经不允许他们再像前辈作家那样老老实实地反映现实, 很多人便以更加丰富多样的表现方式和叙事技巧来完成这个时代赋予自己的命题, 想象、梦想或幻想便成为他们最为得心应手的工具。”[1]青年作家身处压抑的社会氛围中,纷纷尝试把文学作为出口、与旧有文学观念、价值取向进行决裂与告别。在创作中,他们的文学理解与审美标准已与老一辈作家的现实主义、伤痕派等创作手法截然不同。例如:金爱烂的短篇小说集《你的夏天还好吗?》中对待爱情、婚姻的喜悦与痛苦;《她有睡不着的理由》中失眠带来的心理压抑;《永远的叙述人》中寻找自我的迷茫与恐慌;《不敲门的家》中既想窥探别人的隐私又厌倦共处的心理,等等。作家们凭借更为细腻的回忆、絮语意识流等文学话语的集中使用,将都市生活中平凡年轻女性的状态和压抑心理展现的淋漓尽致。正是因为韩国获奖作家年轻化的创作趋势,韩国文学与世界进行对话成为了可能。金东里是一个在韩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纯文学作家,多次被推选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他的作品扎根于韩国本土民俗文化,对神与人、生与死等现代问题有极为深邃的思考;同时,女性作家的作品也逐渐走出韩国,参与到世界文学的交流活动中。作为韩国文学界的中坚力量,年轻的女作家们以出色的洞察力、对现实的敏锐觉知和丰富的文学想象力,对人性、生存等社会问题的反思具有独特的思维张力。如46 岁的韩江以《素食主义者》入围英国文学大奖,打败了极具世界影响力、二度入围的中国作家阎连科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就是极好的证明。
三、韩国文学奖的审视与思考
诺贝尔文学奖堪称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含金量最高的文学奖项,选拨出的作品代表了某一时代世界文学的审美追求、思想内涵和艺术水准。通过分析韩国各类文学奖项,我们发现,不但韩国有些文学奖项与国际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之间产生一种微妙的关联,而且韩国有些文学奖创立的目标和宗旨与国际诺贝尔文学奖十分相似,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面向世界,面向人类,希望通过文学奖项的设立,能够鼓励文学家为世界文学作出贡献。比如,在韩国万海文学奖的创始人万海的纪念活动的开幕式上,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等国际知名人士和韩国知名人士将被授予万海奖,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总统曼德拉被授予“万海和平奖”,美国哈佛大学韩国文学教授戴维·麦卡恩被授予“万海学术研究奖”。此外,为了纪念韩国近代著名女作家朴景利而创办的朴景利文学奖(Park Kyong-ni Prize)是韩国著名的国际性文学奖项。该奖由韩国土地文化基金会创立于2011年,以高达1.5 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8 万元)的奖金,专门奖励为世界文学作出卓越贡献的世界各国作家。韩国文学奖打通了韩国作家与世界文坛的通道,韩国作家更是以此为契机,积极试图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与领域。诺贝尔文学奖多年热门人选高银是韩国国宝级诗人、作家,他的作品如诗集《万人谱》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译介到英、美、德等20 多个国家。他的诗歌被誉为“带鬼气的诗歌菩萨”,他的诗歌里充满着东方的奇谲意象,也包含着富有情致的中国韵味,从自然风物到小人物的塑造,作家将自己放置到整个世界之内。他带着韩国语的诗歌游走在大地之上,将自然、土地、生命和空间的内部融为一体,在国际上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多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是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亚洲作家之一。诺贝尔文学获奖者勒克莱·齐奥十分喜爱韩国文学和电影,他表示:通过阅读韩国年轻作家的作品,感到很惊讶,尤其是韩江和金爱烂的作品,非常值得推荐。由此可见,韩国文学奖的设立与施行已经承载着韩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相互沟通、融合的历史重任,并且已经呈现出深度、广度的发展态势。毫无疑问,韩国的文化战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期待2021年韩国文学呈现更多美丽的艺术风景,有更多的青年作家加入到韩国文学的创作群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