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NP呢”构式的评价功能

2020-12-11

关键词:构式负面预设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北京100083)

一、引言

汉语中“副词+名词”这一类构式,近些年来引起了学界较为广泛的关注,且研究较为成熟。对于“还NP呢”这一构式学界的研究则稍显单薄,主要集中在构式义及能够进入该构式的“NP”类型上。宗守云[1]、杨玉玲[2]、丁力[3]都认为“还NP呢”构式用来表达说话者讽刺、指责、否定等负面口吻。宗守云进一步研究了表达说话者消极情绪的“还X呢”构式,认为该构式是由行域贬抑、知域否定、言域嗔怪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构式系统[4]。郑娟曼认为“还NP呢”构式与否定义相关联[5]。周维维则认为该构式在不同语境下既可表达否定义,也可表达肯定义[6]。可见,前人对于该构式义的研究多集中在消极意义上,而对该构式表达积极意义的探讨还不多见。此外,学者们就何种NP能够进入“还NP呢”构式也展开了较为充分的讨论,如宗守云认为“NP”表现出推移性[7];杨玉玲认为“NP”表现出高标准、高水平的特征[8];丁力认为“NP”表现出肯定性特征[9];郑娟曼认为“NP”表现出反期望的特征[10];周维维认为“NP”表现出异感性[11]。由此可知,前人的研究多考察“NP”的特征,却很少注意到“NP”的类型。更为重要的是,从“NP”的类型出发,以评价理论(Appraisal Theory)为指导,探讨该构式的态度系统还不多见。在评价理论的指导下,既能全面分析“还NP呢”构式的不同类型,又能深入窥探各类型所表达的评价功能。

综上所述,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评价理论为指导,对“还NP呢”构式的评价功能进行探讨,集中解决如下问题:(1)“还NP呢”构式的评价功能是什么?(2)具体表现为哪些类型?(3)每一类的评价意义又是什么?

二、态度系统与“还NP呢”构式的预设

(一)态度系统

评价理论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理论假设的发展,由James R.Martin首次提出。该理论包括 态 度(Attitude)、介 入(Engagement)和 级 差(Grading)三个子系统。态度系统包括3个次系统:情感(Affect)是用以表达情感反应的资源,判断(Judgement)是依据不同的标准评价行为的资源,鉴赏(Appreciation)是表达事物价值的资源[12]。具体而言,情感是说话者对态度对象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比如喜欢和厌恶、同情和冷漠等等,属于心理的范畴。判断是说话者的一种认知,是对应该、不应该以及怎么做的规范,分为社会评判(Social Esteem)和社会约束(Social Sanction)。社会评判关注评价对象的才华、能力以及施展某行为所表现出的决心;社会约束则关注评价对象的道德品行及行为,是否诚实守信,是否正当得体。因此,判断属于伦理的范畴。鉴赏是说话者的一种审美,属于美学的范畴,主要用来对“事物”的价值进行评价。鉴赏的结果可能是负面的,也可能是正面的。也就是说,鉴赏分为负面鉴赏和正面鉴赏。情感、判断和鉴赏三者之间,情感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决定说话者的态度倾向。

由于介入和级差与评价的内容无关,且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故在此不作过多介绍。

(二)“还NP呢”构式的预设

“还NP呢”构式的预设是分析其评价功能的基础。关于预设的概念,学界观点不一①代表性学者为R.Kempson(1975)、G.Leech(1979)和P.Grice(1981)。。本文对预设概念作如下解释:在一个社会团体中,人们对于一个认知对象有着共同的认知经验,或者说是一种共同的认知模式,这种认知经验或模式为该团体中所有成员所认可,或至少为交际双方所认可。例如:

(1)还要让朋友来打电话,自己为啥不打,连打电话都不敢,还北方人呢,一点不爷们②本文例句大多源于网络,部分为笔者自拟。。

当说话者说出这句话时,心中一定有一个预设信息:北方人豪爽、直接,因此做事婆婆妈妈的可能性很小。该预设信息为说话者所在社会团体中的全体成员所接受。又如:

(2)修个表带弄得一肚子都是气,还国际品牌呢,就这个服务态度。

说话者在说这句话时,心中同样存在一个预设信息:国际品牌的售后服务肯定是一流的,因此服务态度恶劣的可能性极小。该预设信息同样为说话者所在社会团体中的全体成员所接受。

因此,“还NP呢”构式中NP不论是人还是物(非人即物),其预设可以概括如下:在一定的时间和场合,说话者认为NP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或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最小,并认定听话者知道也认可这一看法。

“还NP呢”构式的态度表达以其预设为基础,下文将详细分析该构式的态度系统。

三、“还NP呢”构式的态度系统

态度是说话者基于自身的知识背景、价值观念和交际环境等内外在因素对某个特定对象作出的积极性/消极性评价或行为倾向。分析语料发现,当“还NP呢”的评价对象是人时,态度类型偏向于判断;当评价对象是物(非人即物)时,态度类型偏向于鉴赏。说话者无论是对人还是物作出评价,都流露出自身特定的情感。分析“还NP呢”构式的态度系统本质上是围绕评价对象“名”与“实”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包括“名大于实”和“名小于实”两类,相应地产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名大于实”和“名小于实”都表现出该构式的“反事理”评价性特征,因此我们将“还NP呢”的评价功能概括为“反事理”性评价。下文按照判断、鉴赏、情感的次序③之所以按照这样的次序,是因为说话者作出“判断”和“鉴赏”的落脚点最终仍是“情感”表达。逐一分析“还NP呢”的态度表达。

(一)判断功能

基于对语言事实的分析发现,“还NP呢”构式表现了说话者对评价对象能力、道德品行和行为规范的判断。例如:

(3)还大学生呢,连句英文都说不好。

(4)还主持人呢,说话都说不利索。

例(3)和(4)是说话者对评价对象能力的判断,属于社会评判的“能力”范畴。其中,例(3)是说话者对评价对象英语能力的判断,认为其能力与大学生的身份不相匹配,例(4)是说话者对评价对象口语表达能力的判断,认为其表达能力与主持人的身份不相匹配。也就是说,评价对象本该具备的某项能力在其身上却无法体现,即评价对象表现出“名小于实”的特征。换句话说,“还NP呢”构式具有“反事理”的评价性特征。

(5)人家还美国人呢,汉语都能说得这么溜!

(6)还高中生呢,都能发表这么专业的学术论文啦!

例(5)和(6)同样是说话者对评价对象能力的判断。但与例(3)和(4)不同的是,该组的评价对象都表现出“名大于实”的特征,即美国人和高中生在某个阶段原本很难拥有的某种能力在他们身上却得到了体现。一般而言,外国人学习汉语存在一定难度,特别是想把汉语说得很流利则更不容易。例(5)的评价对象“美国人”说汉语的能力超出了一般人的认知范围,即“名大于实”。例(6)同样如此,评价对象“高中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超出了一般人的认知范围,也是“名大于实”。再如:

(7)你们看看,还老师呢,竟和学生发生了不正当关系。

(8)还白衣天使呢,见死不救,天理难容!

例(7)和(8)都是说话者对评价对象道德品行和行为规范的判断,属于社会约束的“得体”范畴。例(7),俗话说“为人师表”,说话者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理应是正当的师生关系,但所评价对象的形象却与教师应有的形象背道而驰,不符合伦理道德。说话者用“还NP呢”对其作出判断。例(8)也是如此,“白衣天使”理应救死扶伤,但其行为却与身份不符,说话者对此作出自己的判断——违背了伦理道德。该组评价对象都表现出“名小于实”的特征,即教师和白衣天使本应该具有的某种思想品行在他们身上却没有体现。这同样体现了“还NP呢”构式具有“反事理”的评价性特征。

(9)还小学生呢,都知道心疼奶奶啦!

(10)还普通朋友呢,一下子就借给了他那么多钱!

例(9)和(10)同样是说话者对评价对象道德品行和行为规范的判断,但与例(7)和(8)不同的是,该组评价对象都表现出“名大于实”的特征。在一般人看来,小学生还处于不懂事阶段,但例(9)中的评价对象却知道心疼奶奶,其行为超出一般人的认知范围,即“名大于实”。例(10)中的评价对象借给普通朋友很多钱这一行为超出了人们对普通朋友间情谊的界定,同样是“名大于实”。

总而言之,当NP是人时,该构式表达判断的评价功能,包括对评价对象能力、道德品行和行为规范的判断。但例(3)、(4)和例(7)、(8)中评价对象的行为表现出“名小于实”的特征,例(5)、(6)和例(9)、(10)中评价对象的行为表现出“名大于实”的特征。该结论在句法上的证据表现为语境小句①“语境小句”的概念由沈家煊提出,他把“还……呢”所在的句子称为“主表小句”,把不带“还……呢”的句子称为“语境小句”。参见:沈家煊.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J].中国语文,2001(6):483-493+575.的说明。例(3)中,说话者想要表达评价对象“名小于实”时,仅仅说出“还大学生呢”是不够的,因此需要追加“连句英文都说不好”这一负面语言形式,这样听话者才能准确推断说话者的评价类型。例(5)同样如此,说话者若想表达评价对象“名大于实”的特征,仅说出“人家还美国人呢”是不充分的,必须追加“汉语都能说得这么溜”这一正面语言形式,这样说话者的评价类型才能被准确推断。

(二)鉴赏功能

“还NP呢”构式除了表现出判断功能外,还表现出说话者对评价对象价值的评估,其结果分为负面的(消极的)和正面的(积极的)。例如:

(11)就这货色,还特级茶叶呢,没见过这么难喝的。

(12)还金子呢,一点儿光泽都没有。

(13)还进口货呢,就这种咖啡!

该组评价对象都表现出“名小于实”的特征,因此鉴赏的结果都是负面的。例(11)和(12)是说话者对“特级茶叶”和“金子”的价值进行评价。特级茶叶是茶叶中的精品,比起普通茶叶,应该具有更高的价值,比如口感更好,但实际不然,所以说话者用“还特级茶叶呢”作出负面反应,并追加“没见过这么难喝的”这一负面意义的语言形式,从而表达说话者的负面鉴赏。金子在一般人的预设里应该是金光闪闪、充满光泽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于是说话者用“还金子呢”作出负面反应,并辅以“一点儿光泽都没有”这一负面意义的语言形式,从而表达说话者的负面鉴赏。同样,例(13)是说话者评价“进口货(咖啡)”的价值。在一般人看来,进口咖啡似乎要比国产咖啡质量好,因为国外有着种植咖啡豆的悠久历史和生产咖啡的丰富经验。因此,说话者用“还NP呢”这一语言形式,辅以“就这种咖啡”,揭示了说话者对“进口咖啡”的反应,是一种负面的鉴赏。

(14)这儿还农村地区呢,家家户户都已经安装上了空调。

(15)还小旅馆呢,服务态度比星级的还好。

该组与例(11)、(12)、(13)有所不同,评价对象都表现出“名大于实”这一特征,所以鉴赏的结果是正面的。例(14)的评价对象是农村地区,在一般人的预设里,农村地区生活水平较低,生活设施不如城市完善,但实际是家家户户都安装上了空调,所以说话者在“还农村地区呢”后面追加“家家户户都已经安装上了空调”这一正面含义的语言形式,从而明确说话者表达的是正面鉴赏。例(15)的评价对象是小旅馆,在一般人的预设里,小旅馆的服务态度肯定不如星级宾馆,但实际却相反,说话者想表达正面鉴赏,于是在“还小旅馆呢”后追加“服务态度比星级的还好”这一正面含义的语言形式,从而凸显了说话者的正面鉴赏。

总而言之,当NP是物时,该构式表达鉴赏的评价功能。当说话者表达负面鉴赏时,NP表现出“名小于实”的特征;当说话者表达正面鉴赏时,NP表现出“名大于实”的特征。

(三)情感功能

情感用于刻画说话者的内心世界,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是说话者对某一行为、过程及现象作出的本能反应。因此,无论说话者对人或物作出判断还是鉴赏,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情感,也就是说,判断和鉴赏的最终落脚点是情感。因此,我们将沿用前文的例证①为保证此处的例子和上文一致,序号不作变更,仅在数字后添加“’”。,进一步分析“还NP呢”构式所表达的情感。具体言之,该构式体现了说话者的心理状态,表达了消极情感和积极情感两个方面。

首先分析判断功能中的两组例子。为节省篇幅,且判断功能的四组例子分析模式基本相近,因此仅选取例(3)、(4)和例(9)、(10)两组实例作具体分析,其余实例则不作赘述。

(3’)还大学生呢,连句英文都说不好。

(4’)还主持人呢,说话都说不利索。

该组实例中,说话者在作出判断的同时也表达了自身的消极情感,具体言之,说话者对评价对象带有贬抑情感。这里的“大学生”和“主持人”受“还NP呢”构式的整体压制,已经失去了其本身所具有的指称性意义,而表现出由该名词延伸而来的某种特征。由于NP延伸出的某种特征与说话者的主观期待存在偏差,即上文所说的“名小于实”,从而导致了说话者的不满,甚至贬抑。在人们的预设里,大学生是接受过优良高等教育的群体,理应知识丰富,懂外语;主持人接受过专业训练,理应表达晓畅,但是,客观事实与主观期待不符,从而激发了说话者寻求一种语言资源来表达对评价对象的不满乃至责怪。“还NP呢”构式满足了说话者的表达需求,可以很好地表现评价对象“名小于实”的特征。换句话说,“还NP呢”构式在语境中表现出的“反事理”特征,符合说话者的表达愿望。

(9’)还小学生呢,都知道心疼奶奶啦!

(10’)还普通朋友呢,一下子就借给了他那么多钱!

该组同样是说话者对评价对象的判断,但表达的情感却是积极的,具体言之,说话者对评价对象带有褒扬情感。甲乙双方评价的对象丙在语境小句中表现出的行为超越了丙在现阶段该有的品质特征,且该品质特征往往是良好的,即评价对象“名大于实”。说话者用“还NP呢”表达了丙的“反事理”特征,从而传达出其对评价对象的褒奖之义。在例(9’)中,一个正常的小学生,可能还处于不懂事阶段,更谈不上懂得心疼人,但此例中的小学生却已经知道心疼奶奶,说话者不禁流露出惊异的情绪,同时也传达出对评价对象的肯定和褒扬。在例(10’)中,一般而言,普通朋友之间不可能借给对方太多的钱,一旦超出了一定的量,在他人看来就是不同寻常的,于是说话者对此表示惊叹,也传达出对于评价对象间关系的褒扬。

需要注意的是,“还NP呢”构式表达的情感功能具有动态性。也就是说,随着语境小句的变化,情感的极性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9’)的语境小句若是换成不会写自己姓名的情况,那么整个构式所表达的情感功能就完全不一样了。试比较:“还小学生呢,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此处表达的就是否定,甚至有一丝责怪的意味。

再来分析鉴赏功能中的两组例子。

(11’)还特级茶叶呢,没见过这么难喝的。

(12’)还金子呢,一点儿光泽都没有。

(13’)还进口货呢,就这种咖啡!

该组实例中,说话者分别对“特级茶叶”“金子”“进口货”进行鉴赏,其鉴赏结果都是“名小于实”,是负面的。与此相对应,说话者流露出消极情感,是对“特级茶叶”“金子”“进口货”的贬抑。

(14’)还农村地区呢,家家户户都已经安装上了空调。

(15’)还小旅馆呢,服务态度比星级的还好。

该组是说话者分别对“农村地区”和“小旅馆”进行鉴赏,结果与例(11’)、(12’)和(13’)相反,是“名大于实”,是正面的,从而表达了说话者的积极情感,是对“农村地区”和“小旅馆”的褒扬。

考察更多的语料发现,当“还NP呢”构式用于应答句时,与以上分析的类型完全不同。此时“还NP呢”构式往往用来表达听话者对发话者信息真值的否定,且不涉及对评价对象的判断或者鉴赏,仅仅表达说话者的“否定”情感,笔者将其归并到消极情感的大类中②笔者认为“否定情感”是“消极情感”的一个次类,因而将其归并到“消极情感”的大类里。。例如:

(16)a:小李六级过了吧?

b:还六级呢,他连英语四级都没过。

(17)a:箱子里有苹果,你自己拿哈。

b:还苹果呢!都烂光啦!

(18)a:老胡今年应该可以评上讲师了吧?

b:还讲师呢,人家早升为教授了。

我们将该组所传达的情感意义概括为否定,也就是说,交际双方中的一方认为另一方所提供的信息不准确,对其持不赞同的态度。具体言之,例(16)说话者向对方确认小李是否通过英语六级考试,听话者用“还六级呢”予以否定,后面继续说明小李四级考试没有通过,言外之意就是六级自然也不会通过,因为从一般认知模式来看,英语六级的考试难度要大于四级。例(17)是交际双方中一方招待另一方,让他自己拿苹果吃,但是拿苹果的人发现苹果都坏了,没法儿吃,所以用“还苹果呢”否定发话者认为苹果可食用的观点。例(18)是交际双方中的一方向另一方询问老胡是否评上了讲师这一事件,其中知情一方用“还讲师呢”否定了另一方所提供的信息。

如何判定在应答句中“还NP呢”是用来否定说话者所提供信息的真值性呢?从句法形式上看,“还NP呢”之后一般会出现对NP的说明句,该说明句既可能是对比说明,如例(16)和(18)中四级和六级的对比、教授和讲师的对比,也可能是解释说明,如例(17)中(苹果)都烂光啦。

总之,当“还NP呢”构式表达说话者的否定情感时,往往出现在应答句中,且交际双方中听话者认为说话者所提供的信息不准确,所以用该构式否定对方所提供信息的真值性。从本质上而言,这同样是在讨论“名”和“实”的关系问题,将说话者提供的信息看作“名”,听话者提供的信息看作“实”,此时“名”和“实”产生信息差,从而表达听话者的否定情感。

还有一类需要注意,即说话者用“还NP呢”构式凸显强调NP,虽不涉及态度系统中的判断和鉴赏,但和情感却密不可分。例如:

(19)这还大周末呢,公司一个劲儿的催着去加班,神烦!

例(19)中,说话者运用“还NP呢”强调周末的属性,即休息,但实际情况是公司要求加班,这里如果把周末应该休息看作“名”,把实际加班看作“实”,则“名”小于“实”,从而表达了说话者的不满之情。

(20)两天睡了三个小时,起个大早奔唐山,还重感冒呢,难受啊!我是这两天嗨过头了吗我?

例(20)中,说话者用“还NP呢”构式强调自身感冒的状态,言外之意是应该得到好好休息,但实际情况是要赶往唐山,这里如果把感冒应该休息看作“名”,把实际赶往唐山看作“实”,同样表现出“名”小于“实”的特征,从而表达了说话者的无奈之情。

因此,在该类情形下同样是围绕“名”与“实”的关系问题讨论“还NP呢”的评价功能。

四、结语

运用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情感、判断、鉴赏)详细分析“还NP呢”构式的评价功能,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从NP的类型来看,当NP是表达人的名词时,说话者用该构式表达判断性评价,具体包括对评价对象能力和道德品行及行为规范的判断;当NP是表达物(非人即物)的名词时,说话者用该构式表达鉴赏性评价,具体包括正面鉴赏和负面鉴赏。

其次,无论该构式是用于对人的判断还是对物的鉴赏,都流露出说话者或消极或积极的情感。但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当“还NP呢”构式用于应答句中时,它既不表示对评价对象的判断,也不表示对评价对象的鉴赏,仅仅用来表达对说话者所提供信息真值性的否定,相应地产生消极情感。二是“还NP呢”构式可以用来强调NP,不涉及对NP的判断或鉴赏,但表达特定的情感,比如不满。

最后,通过对“还NP呢”构式评价功能的分析发现,对该构式探讨的本质是围绕评价对象“名”与“实”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包括“名大于实”和“名小于实”两类。也就是说,“还NP呢”构式表现出“反事理”的评价性特征,因此,我们将该构式表达的评价功能概括为“反事理”性评价。总之,“还NP呢”这一表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说话者对所谈及的人和物的评价。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北京语言大学聂丹教授的悉心指导,特此致谢!)

猜你喜欢

构式负面预设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构式语法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构式理论与韩国语“?”句式教学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就/才”进程—评价构式的认知修辞分析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