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三国时代的“用才之道”
2020-12-11
韩 潇/ 图
有人曾说:“三雄之争即是人才之争。”纵观一部三国史,从一开始的诸侯争霸,到最后的三国鼎立,折射出的不仅是英雄人物的是非成败,更是他们背后谋士贤才智慧的比拼。“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依旧是人才的竞争。做好新时代的人才工作,不妨再细细品读三国时代英雄豪杰们识才的慧眼、用才的胆识、留才的诚意,以古鉴今、吸收经验,真正做到寻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汲取“识才之智”。用人之要,首在识人。三国中,刘备识人辨才最是有名,他独具慧眼于市井中挑中了关羽、张飞,于深山里“三顾茅庐”访得了旷世奇才诸葛亮,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曹操也是“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以至于“天下人才归心”,军中人才济济。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拥有一双识才的“火眼金睛”,也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应着力练就的硬功夫和真本领。学习三国英雄豪杰的“识人之智”,一方面,“英雄不问来路,豪情不问未路”,要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包容的胸怀,放宽眼界、五湖四海,立足国际国内双循环,跳出唯“学历论”“帽子论”的识人窠臼,把更多的人才纳入到视野当中;另一方面,要以更加专业、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的手段和平台,统筹考虑当地长远发展、资源禀赋和目标定位,找准“卡脖子”的关键难题,给现实所需人才“精准画像”,建立急需紧缺人才信息库,并利用各类社会组织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等专业力量,发挥大数据“雷达”作用,科学分析研判意向人才的专业特长和能力水平,以按图索骥、靶向匹配、有的放矢。
厚积“用才之识”。“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识才是基础,用才是关键。孙权勇于打破常规,在赤壁大战的关键时刻,大胆提拔和重用周瑜,让其担当起吴军统帅的重任,为抗魏保国立下了卓著功勋。而诸葛亮虽技胜“管仲乐毅”,才比“韩信张良”,但用人上明知关羽“刚而自矜”、马谡没有任何指挥战役的经验,却错用关羽失荆州、误用马谡败街亭,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兴复汉室宏图的破灭。才以用为要,用以适为贵。现实中,有的地方并不缺乏优秀人才,但是做不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往往就会造成“英雄无用武之地”。厚积“用才之识”,首先,要用当其长,充分尊重人才个性特点,取长补短,真正做到“智者用其谋,愚者用其力,勇者用其武,怯者用其慎”,使每个人的专长和优势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次,要用当其时,冲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等观念的束缚,重能力、看贡献,对有识之士不拘一格提拔重用。再次,要用当其位,完善高端科研和创业基地,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为人才发展“铺路子”“架梯子”“搭台子”,让人才干事创业有平台、有动力,推动各尽其用、各展其才。
涵养“留才之诚”。都说引才容易留才难,但刘备给予诸葛亮充分施展才能的最大权限,白帝城托孤更是遗言“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怎令孔明不感激涕零、鞠躬尽瘁?孙权在有人诬告诸葛瑾、潘濬时,不信谗言,信任如故,使得他们真情感动,抵死效命。“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的人才精英面临更多的选择,我们更要用真心真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工作中,要以“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的方式诚心留才,要舍得拿出“真金白银”,发挥薪酬的杠杆作用;要进一步完善人才荣誉制度,在推荐参加各类人才工程、各级劳动模范和“两代表一委员”中予以倾斜,不断增强他们的认同感、荣誉感、自豪感;要帮助解决居住、医疗、教育等实际困难,为人才干事创业解除后顾之忧,提供稳定和谐的“大后方”;要通过“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形式,对优秀人才的丰硕成果和典型事迹广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