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罗”户外自然活动的探索与思考
2020-12-10史卫华
史卫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要充分创造条件,在大自然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具备固有形态和色泽的自然物本身就具有艺术美,非常适合做有创意的活动。我园引入“曼陀罗”户外自然活动,通过多方途径,积累经验;巧定内容,满足需求;慧研策略,有效实施,让孩子们自然地习得比较、分类、规律、花纹等基础的艺术与数学知识。
一、多方途径,积累经验
1.多形式欣赏
“曼陀罗”户外自然活动开展初期,孩子们自然会问道:“老师,什么是曼陀罗呢?是花吗?”是啊,什么是曼陀罗呢,该怎么向孩子们解释呢?幼儿的思维特点给我们提供了答案,那就是欣赏,我想这比干巴的语言描述要来得生动有趣。现今很多艺术家们常常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将无序的自然界植物与有序的设计相结合,组合成抽象的图案,创造出独特的美感。孩子们不用想得太复杂,大可把它想象成:一个中心,一个具有秩序的结构,一个代表结界的圆圈,然后把这三个元素融合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实际生活中,我们还可以一起去寻找身边的曼陀罗,“老师,爸爸带我去无锡灵山大佛,屋顶上我就看到有一个曼陀罗。”“老师,我们的彩虹伞好像曼陀罗。”通过多样的形式帮助幼儿拓展、深化经验,能为有效开展活动做好前期准备。
2.多途径体验
为了更好地体会曼陀罗自然活动,教师需要在沉浸式体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感受带动孩子,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感知了解曼陀罗,孩子们也是一样。说一说,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等各种方式都是体验交流的途径,为孩子们创作属于自己的曼陀罗奠定基础。
3.多场景开启
在传统的观念里,曼陀罗就是身处自然,进行自然物的摆放和绘画,其实不然,我们千万不要拘泥于形式画地为牢。在场景构思上可以考虑不同的材料与曼陀罗的结合,树枝、洒水壶、沙子、水粉都可以化身为一个个小画家手中的画笔。孩子们完全可以尝试用水彩在水泥地上、瓷砖地上画曼陀罗。当孩子们不再局限于只在纸上画曼陀罗,曼陀罗也随之变得大了起来。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随处可见的曼陀罗场景,只需要教师的开启,孩子们的创意就会随之而来。点心的外包装、牛奶盒子可以在餐桌上、地板上摆成曼陀罗;区域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利用丰富的游戏材料创作出各种曼陀罗,“老师,你看我的开心果曼陀罗!冰棒棍曼陀罗”;午后散步树上落下的花瓣,落叶,也可以用来摆成曼陀罗。美随处可见,多场景的构思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心和手能化腐朽为神奇,美随处能创造。
二、巧定内容,满足需求
自然教育从亲自然的理念开始,而亲自然的基本理念背后所蕴含的是对孩子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的了解。曼陀罗户外自然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考量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内在需求,从而把握好活动内容,确保活动实施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实现教育的最大价值。
1.基于年龄特点
基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认知能力和水平的差异,教师在开展曼陀罗游戏时也呈现各自显著的特点,赋予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如《指南》中提出:“小班幼儿能够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针对小班幼儿初期,教师可以直接出示一块圆形布或者把一个大圆区分为6个区域,让幼儿认识基础图形,然后让他们按自己的喜好,在自然界中自由收集各种自然物,如樹上的松果、花、叶或者地上的树枝、泥土、石块等,并在教师的引导支持下填充各个区域,从而帮助他们感受自然界中美的事物。中大班幼儿可以尝试自己构思、绘画曼陀罗图案,商定好作品颜色,根据图式制作曼陀罗,让他们自己讨论怎么画,画什么样。孩子们绘画的过程就是习得规律和纹路基础知识的过程。在接下来搜集自然物,创作摆放的过程中,他们会关注自然物的特征和种类,形成比较、分类等概念。
2.关注幼儿实际
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症状,很多孩子身处高楼,缺乏与自然的连接。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曼陀罗户外活动,当他们和花草对话时,将随手采摘的新鲜的野花野草,细心地拆解、耐心地摆放,沉浸在自己创作的绝美画面中时,他们的心灵会逐渐沉静下来,并在创造美好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寂静之中,有美的法则自动流淌。
3.契合季节特征
曼陀罗的创作一年四季皆可进行。孩子们可以利用贝壳、种子、松果、岩石、水果、蔬菜、植被和四季不同的鲜花去呈现对称的圆,为大家展示自然的美丽景色和四季的变化。春天,以不同形状的花朵,被春风吹落的零碎的花瓣加以装饰,色彩鲜艳,凸显出植物的美好形态;夏季,可以树叶和野草为主摆放图案,盎然绿意,沁人心脾;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捡拾林间散落的松果,新鲜出土的萝卜,各种果实的缤纷色彩是曼陀罗绝佳的素材;冬天,即便树叶凋零,也有枯树枝与你为伴。用心发现,大自然的四季竟然如此神奇。
三、慧研策略,有效实施
在“曼陀罗”户外自然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始终追随幼儿不断思考,在研讨中碰撞拓展思路,通过调整策略并落于实践,促进活动有效提升。
1.支持创意表现
孩子眼中的曼陀罗像地毯、像飞碟、像玫瑰……教师应接纳每一个孩子的曼陀罗独特性,支持每一个孩子的创意表现,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其自由想象。如向幼儿提问:除了可以在地上画圆圈代替圆形布以外,还可以运用哪些物品呢?轮胎、圆形纸……还有下水道的井盖。幼儿的创意自然而然被激发了出来。同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应尽量减少幼儿创作时的规定限制,如活动材料的自由选择。教师的支持还体现在当幼儿在创作中遇到困难时,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材料的采集,在数量上遇到困难,如何解决?教师并不提供直接的解决途径,而是引发幼儿思考:如何把图案的这部分填满呢?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可以通过摆放得松散些,或加入其它材料混合填放来解决问题。
2.促进五感并用
孩子们创作曼陀罗的过程需要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触觉去全方位的感受它。打开五感的关键一步首先就是向自然学习,在自然中成长。孩子们置身户外收集自然物,譬如各种落叶、野草、松针、石块、松果、野花等,通过触觉、视觉、嗅觉直观感知事物的特征,有时遇到可以食用的野果、蔬菜还会品尝一番;聆听石头撞击的响声,旋转的落叶发出的簌簌的声音,在创作中感受“曼陀罗”独特的美。
3.鼓励分享表达
为了提升幼儿对艺术创作与表现的经验,教师在活动结束前应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幼儿分享和表达,这也是一个完整的曼陀罗自然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甚至可以说是活动的精髓和升华。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引导孩子发现曼陀罗的特点:“曼陀罗有什么特点呢?”“你们的曼陀罗有哪些颜色?”鼓励幼儿想说,敢说,多说。对于中大班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更多地觉察创作曼陀罗过程的心理变化,支持探索精神。如“用这样的自然物制作曼陀罗你有什么感受”“你能和你的伙伴给制作的曼陀罗起个名字吗”“你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同时,鼓励他们交换欣赏彼此的作品,发现彼此的不同,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幼儿的审美品位,感受艺术的多样化。
我们身边并不缺少自然,缺少的是发现自然的眼睛以及将身边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并落实为实际行动的能力。在每天或者每周的“曼陀罗”户外自然活动中,孩子们与自然对话,去用心感受自然的生命力,让孩子成为主角,让探索成为常态,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探索者和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