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文物里的中国色
2020-12-10余一
余一
妃红、椒房、月白、绒云、苍烟落照、青雀头黛……你是否也被这些美丽的名字打动。中国色彩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成体系。颜色背后,蘊藏着流传了千年的东方审美和古老智慧。然而传统色散漫难寻,仅可在史籍、诗词、佛典、医书中窥得片语,其色谱更无系统传承。所幸,从传世文物中,仍能找到这些典雅的色彩。本文精选10多种中国传统色彩,对每种颜色的名称来历、包含的意蕴作解读,观物,赏色,领略藏在文物中的传统色、色彩中的中国韵。
胭脂水/紫
化金为姹紫嫣红
寂园叟《陶雅》云“胭脂水为康熙以前所未有,釉薄于蛋膜者十分之一,匀净明艳,殆无论比”。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云“胭脂水一色发明于雍正,而乾隆继之,以其釉色酷似胭脂水因以得名也。始制者胎极薄,其里釉极白,因为外釉所照,古发粉红色。乾隆所制则胎质渐厚,色略发紫,其里釉尤白,于灯草边处如白玉一道焉”。
胭脂彩是从西洋传入我国的一种低温彩釉,亦称蔷薇红、洋金红、玫瑰红。浅淡者为胭脂水,浓重者又称胭脂紫。胭脂彩以金为着色剂,通过高温烧制会出现浅粉或红紫系统的颜色,由于它略带螺红的色调,极似胭脂,故称胭脂彩,也称胭脂水。胭脂红色在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绘中偶有应用,如当时珐琅彩中出现的淡红蔷薇色,似红宝石般的浓胭脂色,或闪紫的苏枋色等。到雍正时期,出现了众多呈色稳定、以单一胭脂彩作装饰的器物。造型以杯、碟、盘、碗较为多见,均为景德镇窑所制。
杏黄
权贵的彰显
此色出自《西洲曲》“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杏子黄红,其色如橘。苏轼《蝶恋花》咏“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咏“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杨万里《折杏子》咏“意行到南园,杏子半红碧”。马祖常《谢杏》“杏子黄金色,筠笼出蓟丘”。
杏黄以杏实名色,即微微发红的黄色,在清代服色等级中仅次于明黄。乾隆朝《皇朝礼器图式》中定皇太子及其妃袍色用杏黄。因杏黄色在典制中的特殊地位,在清末,杏黄色舆服往往用于恩赏重臣,笼络亲近。杏黄色在清代典制中的另一主要功用是公侯国戚,以及高官大员的仪仗中用杏黄伞,作为低于明黄的色彩,清代统治阶层的高官贵戚在京外地方范围内可用杏黄伞来彰显权威。
其色红紫相间,其意绚烂斑驳。谢眺《和刘中书》咏“赪紫共彬驳,云锦相凌乱”。李贺《昌谷诗》咏“苔茹莹涧砾,山石垂赪紫”。更有绘色入画如卫宗武《莹花吟为良友作》“芬菲芳事毕,木芍药晚出。于中姚魏更倾城,扫退目前赪紫色”。
此仿钧釉兽耳弦纹瓶外形俊秀挺拔,线条优美流畅,予人高贵静穆之美。其釉色、蓝、紫与红相互交织,呈现出紫蒲、赪紫、齐紫、凝夜紫等传统色的变化,似彩霞漂浮在蔚蓝的天空,高温状态下釉色自然垂流,浸漫如丝絮。
吉金
岁月沉淀的古雅
钟鼎彝器的统称,本义是铸造青铜器的合金。《吴王光鉴》曰“吉日初庚,吴王光择其吉金,玄矿,白矿”。《甒子钟铭》曰“择其吉金,自作铃钟”。欧阳修《集古录跋尾· 韩城鼎铭》曰“坚久吉金,用作宝尊鼎”。
精美的青铜器是国之重宝,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青铜因颜色青灰,故名青铜。其外表是因时间和埋藏环境形成的。另外,青铜器是现代人的叫法,古人对它没有这样的称呼。汉代以前的文献多称青铜为“金”,称精纯而美好的青铜为“吉金”,因为用这些珍稀之物发出金色的光芒,看上去非常吉祥。
软翠
蓝羽缀饰的尊贵
点翠是中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结合,根据所取翠鸟羽毛部位和工艺的不同,可以呈现宝蓝、翠蓝、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软翠是翠鸟颈部的羽毛色,尊贵端庄。齐己《翡翠》咏“水边飞去青难辨,竹里归来色一般”。程公许《解缆凌云快晴》咏“鸭绿澹不波,软翠净如洗”。
以点翠工艺制作的首饰,艳丽的蓝色深浅不一、流光溢彩,面簪造型硕大,布局疏朗有秩,纹饰繁复华丽,寓意吉祥。由于翠鸟羽毛柔细,且色彩经久不褪,因此,虽历数百年的点翠饰品仍明艳如初。
法翠、孔雀蓝
翠蓝透亮之色
法翠又称孔雀绿、吉翠,翠蓝透亮之色。孔雀蓝亦称法蓝。《南窑笔记》载“法蓝、法翠二色,旧惟成窑者,翡翠最佳。本朝有陶司马驻昌南传此二色,云出自山东琉璃窑也。其制,用涩胎上色,复入窑烧成者,用石末、铜花、牙硝为法翠,加入清料为法蓝”。
“景泰蓝”是法翠与孔雀蓝两种颜色最好的诠释。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景泰年间的蓝釉料突破性地发明了天蓝、钴蓝、宝蓝,且多用蓝色作底色,显得清雅高贵、沉着大方。此件明初掐丝珐琅开光莲纹带盖僧帽壶就是以传统孔雀蓝为地,添缀五主色:土黄、碧绿、靛蓝、赭红、乳白,其珐琅质高色丽,表面细碎砂眼,展现早期掐丝珐琅器的特征。
瓷秘
夺得千峰翠色来
其色出自越州秘色瓷。《监送真身使隋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衣物帐碑》载“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叠子共六枚”。周辉《清波杂志》云:“越上秘色器,钱氏有国,日供奉之物,不得臣下用,故曰秘色。”陆龟蒙《秘色越器》咏“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秘色瓷特殊的釉料配方能产生瓷器外表“如冰”“似玉”的美学效果,釉层特别薄,釉层与胎体结合特别牢固。关于秘色瓷的质地和色泽,清人说是“其色似越器,而清亮过之”。从出土的典型的秘色瓷看,其质地细腻,原料的处理精细,多呈灰或浅灰色。胎壁较薄,表面光滑,器型规整,施釉均匀。从釉色来说,五代早期仍以黄为主,滋润光泽,呈半透明状;但青绿的比重较晚唐有所增加。其后便以青绿为主,黄色则不多见。所谓“秘色瓷”,实为唐、五代之际越窑青瓷中的上乘之作。
凝脂
洁白的高雅
《诗经·卫风·硕人》曰“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白居易《长恨歌》咏“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卢仝《与马异结交诗》咏“凝脂为肤翡翠裙,唯解画眉朱点唇”。赵光远《咏手二首》咏“妆成皓腕洗凝脂,背接红巾掬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