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胡诗成的科学之路
2020-12-10韩晓蓉
韩晓蓉
2020届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高三毕业典礼上,女生胡诗成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世界很精彩,外语与科学为我打开两扇窗,一扇外语的窗,让我看到更多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與包容,这个世界很大;一扇科学的窗,让我知道存在未知的、待探索的领域,这个世界很深远。”
以星之名
在太空中,有一颗小行星以胡诗成的名字命名。
2019年,胡诗成受邀观摩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此前她夺得了被誉为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小诺贝尔奖”和“世界杯”的第70届Intel ISEF(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能源化学学科一等奖、学科最佳奖,按照惯例,将以她的名字为一颗小行星命名。
此外,她还获得了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青年科学研讨会奖,这是中国选手首次获得该奖项。
三周内学完高中化学
胡诗成说,她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小时候把醋和小苏打泡到一起,就觉得很有意思”。而她和化学真正结下不解之缘,是从初中开始的。
初三前的暑假,胡诗成在妈妈的鼓励下参加了一个夏令营活动,学生们需要在三周时间内学完高中化学。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项难以完成的挑战,但对于胡诗成来说,似乎乐在其中:“学得越多,越觉得从分子角度看世界、研究这个变化的科学是非常有意思的。”
做喜欢的事情,就不会感到疲惫
高一时,胡诗成入选2018级“中学生英才计划”,跟随复旦大学教授郑耿锋学习电化学的相关知识。高一暑假的每天早晨7点,她都会准时出现在实验室,埋首于各种试剂和仪器中,再一抬头,已然是晚上11点。正是泡在大学实验室里的这段经历,让她更加明确自己对于化学学科的喜爱。
胡诗成不仅科研能力优秀,语言能力也同样突出。除了英语,她学习西班牙语已经有七年之久,在竞赛场上,大部分选手在与评委交流时都申请现场翻译,胡诗成则可以直接与评委沟通。双语学习、参加竞赛同时进行,要耗费很多精力,但胡诗成表示:“做喜欢的事情,就不会感到疲惫。”
如今,胡诗成凭借优异的成绩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未来很长,希望她的科学之路更加广阔和精彩。
夕梦若林摘自《家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