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专科病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应急管理与防控措施
2020-12-10宋英
宋英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6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发病患者多以发热、干咳及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伴有鼻塞、流涕、腹泻及咽痛等[1]。 本病具有起病隐匿、潜伏期长、传染性强(潜伏期即具有传染性)、病情进展快等特点。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管理措施。 对全国新冠肺炎患者的监测发现,肿瘤患者新冠肺炎发病率高于总人群。 肿瘤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发生重症的风险更高、 恶化更快[2]。肿瘤患者需尽早实施手术治疗, 且多数在术后需要辅以定期的化疗及放疗以保证治疗效果, 不能长时间间断治疗。 加之疾病本身及手术、放化疗的影响,全身免疫系统受到抑制, 是新冠肺炎感染的高危人群,且预后不良的风险会增加。 我院为一所肿瘤专科医院,患者来自全国各地,人流密集。 科室在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办公室的指挥下, 与医务处、 护理部、感染管理科、信息处、保卫处等积极采取多部门协作联防联控机制, 构建了疫情期间肿瘤专科病房的应急管理与防护模式,效果良好,现将实施体会报告如下。
1 制定疫情期间病房管理制度及应急流程
1.1 建立科室新冠肺炎防控小组 由科主任、 护士长、感控护士、责任护士组长组成科室新冠肺炎防控小组。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制定新冠肺炎防控小组工作职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团结合作。
1.2 制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病房管理制度及流程 结合医务处及感染管理科制定的制度及流程, 根据科室防控需求制定预防新冠肺炎应急预案、 办理入科住院患者/家属进入病区新冠肺炎鉴别处置流程、住院患者及家属发热的处置流程、 发热及疑似患者外出检查流程及手术接诊流程。 完善住院患者家属陪伴制度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理人员培训制度及防护用品使用登记制度等。
2 新冠肺炎感染防控
2.1 患者及家属的管理
2.1.1 办理入院手续时患者及家属的管理 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新冠肺炎患者, 无症状感染者也可成为传染源[3]。 在我院门诊入口处对来院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及初步筛查, 病房的护理人员重点排查无症状感染者。 病房入口处设置1 名分诊护士,负责新入院患者的鉴诊工作: ①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二次体温检测及鉴别诊断。 体温≥37.3 ℃的患者或家属,给予发热本人及陪同人员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通知保卫处及本院发热门诊, 由保卫处人员疏散本病区通往发热门诊通道的人群, 由专人陪同乘坐专用电梯经专用通道就诊于发热门诊; 体温在37~37.3 ℃的患者,提示责任护士增加体温监测频次;体温<37 ℃者,视为低风险患者。 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登记,包括基本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体温、搭乘交通工具含车次、到达本地区时间);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史 (14 天内有无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14 天内有无与新冠肺炎患者的接触史、14 天内是否接触过武汉及周围地区或来自病例报告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身边有无聚集性发病的情况);临床表现(包括发热、乏力、干咳、腹泻、肌肉酸痛等,有近期的血常规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 检查的患者,查看其检验结果);14 天内是否因发热、呼吸道症状的就医情况。③对于鉴诊后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或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的人员,立即给予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鉴诊人员二级防护,通知科室及医院疫情防控办公室,按照发热患者的处理流程将其安置在发热门诊隔离, 而后逐级上报,等待上级部门指示。 ④对于鉴诊后无疑似新冠肺炎的患者及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的人员,指导应用速干洗手液六步洗手法洗手, 并对其携带的生活物品应用5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拭。 ⑤精准安排床位,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安排单人单病房。条件不允许时,每间病房安排2 名患者,并做到2名患者间床距大于1.5 米,做好健康宣教,避免聚集。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至2020 年5 月25 日本肿瘤专科病房接诊患者及家属共612 例, 无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患者及发热患者。
2.1.2 住院期间患者及家属的管理 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型传染病, 目前尚无相关特效疫苗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切断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是预防感染的关键。①发放新冠肺炎相关防疫知识的宣传材料。 ②告知患者正确的洗手及戴脱口罩的方法。 嘱其在公共区域佩戴口罩,不得随意摘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指导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 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使用抑菌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③尽量减少人员聚集,引导患者有序办理相关手续,且人与人间距需大于1.5 米。④加强患者营养饮食指导。 ⑤每周为患者更换2 次病服及床单被罩,提供清洁的棉织物。 ⑥优化肿瘤专科病房的陪伴制度,实行一对一家属陪伴固定制度。 每天固定时间监测家属体温,对家属的基本信息及出入信息予以登记,离开本病区返回人员重新测量体温。 ⑦鼓励患者使用我院微信订餐程序, 不得外出就餐, 患者不能外出购餐。 ⑧生活必需品,如有欠缺,由陪伴家属外出集中购买,避免反复外出。
2.1.3 发热患者的管理 肿瘤疾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以放疗及化疗。 手术后引发的外科热、化疗药物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及放疗造成的白细胞减少都会引起发热,使得肿瘤专科病房中发热患者较多。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至2020 年5 月25 日本肿瘤专科病房出现发热患者共46 例,对于发热患者,立即启动住院患者发热处置流程, 患者及陪伴人员佩戴外科口罩,将其安排于科室的隔离病房,协助医生完成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组织科室疫情防控小组进行讨论,做好新冠肺炎发热与手术外科热、放化疗引起发热的鉴别。 新冠肺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 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多数伴血沉升高,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肌红蛋白和D-二聚体升高,在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胸部影像学的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4]。 手术外科热或放化疗引起的发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沉多正常,胸部影像学多无异常。 如经讨论排除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继续抗肿瘤治疗及降温治疗,体温在37.3~38.5 ℃之间,给予患者多饮水,冰袋物理降温,温水擦浴,体温≥38.5 ℃,遵医嘱给予复方氨林巴比妥2 mL 肌肉注射或吲哚美辛栓1 粒射肛,增加体温监测,每4 小时1 次,指导患者清淡饮食。 如无法排除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立即关闭排风系统,开窗通风,所有人员不得离开,医务人员二级防护,专人护理,上报医院疫情防控办公室,请院内新冠肺炎诊治专家进行会诊,如经讨论排除新冠肺炎疑似患者, 继续抗肿瘤治疗及降温治疗,如无法排除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根据会诊意见,完善隔离措施,并向上一级汇报。
2.1.4 疑似患者的管理 发现疑似患者, 立即给患者及家属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所有医护人员进行二级防护。 做好病区人员疏散,由责任护士引导至科室隔离病房,上报院内疫情防控办公室,请求院内专家会诊。 如经会诊排除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继续抗肿瘤治疗。 如无法排除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根据会诊意见,完善隔离措施,上报上级管理部门,由有关部门调派专车接送至定点专科医院。 患者转出后,配合做好现场流调,按照规范做好终末消毒,同时做好转诊患者的病情追踪。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至2020 年5 月25日, 本肿瘤专科病房内的住院患者中未出现疑似新冠肺炎患者。
2.2 环境的管理 新冠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和飞沫传播。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 30 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因此,遵循清洁消毒规范,落实清洁消毒措施对于切断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至关重要[5-6]。
2.2.1 空气消毒 病房、 医生办公室及医护人员更衣室每天开窗通风,上下午各1 次,每次30 分钟,保障空气流通。 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1 次,每次30 分钟。 治疗室及换药室紫外线消毒每日2 次,每次1 小时。 中央空调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停止使用中央空调[7]。
2.2.2 地面、墙壁的消毒 疑似被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环境表面,先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 根据污染的病原体特点选用适宜的消毒剂(如1 000~2 000 mg/L 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无肉眼可见的污染物时,应用有效氯500 mg/L[8]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 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 1 次,喷药量为 100~300 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1 次,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 分钟,每日 2 次。
2.2.3 物体表面消毒 办公桌表面以及床围栏、 床头柜、家具、门把手、走廊扶手、马桶按钮、电梯按钮、家居用品等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 先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 根据污染的病原体特点选用适宜的消毒剂(如1 000~2 000 mg/L 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无肉眼可见的污染物时,用有效氯5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8],作用30 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每日2 次。
2.2.4 精密仪器及医疗器械消毒 计算机屏幕、键盘、鼠标、 电话机、 心电监护显示屏、 血压计机身应用75%乙醇消毒湿巾擦拭,每日2 次。 键盘使用保护膜覆盖。 输液泵、微量泵、心电监护机身及其他医疗器械等应用有效氯5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8],每日2 次。听诊器及血压计袖带等与患者接触的医疗器械每次使用后均应用有效氯5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
2.3 医务人员的管理
2.3.1 做好岗前准备 所有医务人员及其亲属的健康状况及特殊接触史实行“日报告”制度。 由考勤护士负责每日晨进行信息收集,登记在册,有异常随时上报护理部、医务处及院防控办公室,安排居家隔离或指导进一步就诊。确保所有人员健康上岗。护士长及科主任监督各班次人员上岗前按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要求做好自我防护,做到合理使用防护用品。 同时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定期进行检查。
2.3.2 减少人群聚集 疫情期间, 病房内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及培训,采取电话会议、微信工作群、网络培训等方式进行工作传达及专科培训。 根据临床工作需要,科学管理,弹性排班,错峰上下班,错时就餐、错时洗浴, 尽量避免院区内非工作时间的相互聚集次数,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9]。
2.3.3 加强知识与技能学习 建立科室微信培训公众号,设一位培训专员,借助互联网平台,定期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包括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 及时转发院防控办公室及感染管理科下发的学习文件, 使医务人员能够按照最新的诊疗规范对患者进行筛查。 培训专员根据需要对在岗人员进行一对一培训,确保防护技术、各种应急预案和职业暴露处置措施人人知晓。
2.3.4 关注心理动态 疫情期间, 医务人员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及时关注医务人员的心理动态,科主任、护士长及具有心理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心理小组,对医务人员做好动态评估及管理,加强人文关怀及心理疏导。
2.4 医疗废物的管理 加强医务人员对生活垃圾及医疗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 白班由总务护士负责,中夜班由带班护士负责。 及时清理病区医疗废物,医疗垃圾未满四分之三时, 每2 小时应用含有效氯1 0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满四分之三后,鹅颈法结扎,封口标签处标明科室、日期及时间。 如有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患者,其生活垃圾及病服、被褥等纺织品均按医疗废物处理,分类收集,使用双层橘红色收集袋收集,分层封扎,封口标签处用红笔标注“疑似新冠”、科室、日期及时间,单独放于专用区域,提示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3 多部门合作,有效防控新冠肺炎[10]
肿瘤专科病房的有效防控离不开与医院各部门的合作。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办公室的总体指挥下,医务处及时进行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更新培训,协助制定疫情期间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要求, 为病房的防控提供方向指导, 定期到病房检查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征求临床一线人员的意见;保卫处加强住院大楼入口处的人员出入管理,每天24 小时对进入住院大楼的患者及陪伴家属进行身份核查, 保障病房内固定家属陪伴制度的落实; 发热患者及疑似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时,保卫处安排人员,及时进行转运通道的人群疏散; 感染科为临床一线人员提供防控技术及病房环境管理的理论支持, 利于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切断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后勤食堂部门开发微信订餐小程序,张贴在病房内,并为网上订餐的患者集中配送, 有效的减少患者外出, 避免感染; 信息处开发患者管理模块及疫情特殊情况上报模块,提高了病房医务人员工作的高效性、及时性;护理部梳理各项防护及操作技术,并制成视频,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的防护能力。
4 结语
突发疫情使肿瘤专科病房的防控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根据传染病的防控基本原则,即切断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通过严格新入院患者及家属的流行病学筛查、加强医务人员管理,有效的控制了传染源;严格实施消毒隔离,对控制传播途径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提高住院患者的防护能力及免疫力,是保护易感人群的强有力手段。 在上述措施的有效实施下,未发生1 例肿瘤患者及家属的院内感染,全体医务人员也未发生交叉感染。 随着医疗工作的有效推进,患者逐渐增多,加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患者的增多, 肿瘤专科病房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疫情防控方案还需紧跟国家卫健委和医院要求随时调整更新,以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