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与中国对策
2020-12-10朱启贵
朱启贵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上海 200030)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供给和需求两侧同时产生外生冲击。疫情防控要求人们相互隔离,导致大部分经济社会活动陷于停顿,一方面减少了产品和服务供给;另一方面使很多人的收入减少甚至失业,从而减少了需求。供给和需求的共同作用使总产出和总收入下降。疫情使供求同时下降引起的衰退与历次危机不同。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主要是需求不足造成的,供给方面过剩的生产能力仍然存在,政府可以通过经济刺激弥补有效需求不足。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涨主要是供给方面的原因引起的,需求并没有被损害。这次疫情造成的经济衰退是由于经济活动的停顿,因此只有等待疫情得到控制后恢复经济活动才能缓解,所以防控疫情的政策也是减缓经济衰退的政策。从时间维度看,疫情在各国的暴发有先后次序,这对各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有时差。从产业链维度看,先暴发疫情的中国减少了对外国的制成品和零部件的供给,当中国疫情得到控制并恢复生产时,此后跟进暴发疫情的国家又可能减少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减少或取消订单。疫情使各国更加注重本国国内市场供求,可能对产业链发生长期的影响,“逆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成为趋势。与2008年金融危机发端于金融市场内部调整不同,疫情直接冲击实体经济,导致经济显著下跌。本文分析疫情对美国、日本、欧盟、中国4个主要经济体的影响,探讨中国应对疫情影响之策。
一、 美国: 经济下跌严重,多重风险阻碍复苏
疫情暴发前,美国经济处于超长扩张期的后期,整体保持温和增长。受突如其来疫情的严重冲击,美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5.0%,这是自2009年以来最大幅度的下降,标志着美国史上最长一轮扩张周期的结束。为了应对疫情的冲击,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着力对受到疫情冲击的居民和企业直接纾困。 5月以来,美国各州重启经济计划快速推进努力恢复经济。受疫情重创,美国二季度GDP按年率计算下滑32.9%,创20世纪40年代以来最大降幅。短期来看,美国经济面临着新冠疫情二次暴发、社会动乱继续升级、债务危机集聚等多重风险影响,经济复苏之路艰难。
1. 疫情不断扩散
据Worldometers全球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格林威治时间6月26日零时11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达到9 699 532例,其中美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250万例,达到2 502 033例,排名全球首位;美国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2万例,达到126 725例。(1)环球网.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250万例[EB/OL].(2020-06-2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0519822767528371&wfr=spider&for=pc.可见,美国疫情暴发远未结束。虽然美国政府疫情防控组织没有解散,但现在基本放弃疫情防控。特朗普政府明确表示,即使疫情再度暴发,也不会封锁经济。目前,50个州都已重启经济,二次暴发的风险很高,或将再次打击美国经济。
2. 社会矛盾激化
自5月28日起,美国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致黑人男子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死亡事件持续发酵,美国发生了几十年来少见的大规模示威骚乱,全美范围内的抗议示威已经蔓延到140多个城市,多地出现暴力冲突。包括纽约、洛杉矶、迈阿密、芝加哥、西雅图、费城等全美超过40座城市实施了宵禁,并有28个州及首都华盛顿特区调用了国民警卫队驰援,但未能有效打压群众的反抗情绪,各地抗议活动呈现进一步升级态势。这是自1968年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遇刺以来,全美首次出现大规模宵禁令,形势可谓严峻。这充分暴露了美国种族不平等、贫富分化的长期矛盾,同时增加了疫情再次暴发的风险。骚乱的持续必然会加剧经济恶化与市场动荡。
3. 失业率飙升
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美国4月失业率飙升到14.7%,5月的失业率上升到16.4%,已有超过4 000万人申请了首次失业救济,同时已经连续11周收到超百万人申请首次失业救济。(2)5月真实失业率16.4%!美国又传坏消息: 超20 000家商店或永久关闭[EB/OL].(2020-06-09). https://new.qq.com/omn/20200609/20200609A0MUTX00.html.而此前,美国从未有记录过单周收到百万以上失业申请的情况。尽管特朗普一再表示对经济复苏充满信心,但美国失业率可能到2021年仍会保持在10%以上。(3)美联储研究报告: 美国失业率在2021年可能仍保持高位[EB/OL].(2020-05-19).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20-05-19/doc-iirczymk2370891.shtml.IHS Markit预计,到2024年,美国的就业水平才能恢复到疫情暴发前的水平。(4)IHS Markit: 美国经济恢复正常恐需五年时间,依赖旅游业的州就业情况堪忧[EB/OL].(2020-06-02). https://forex.cngold.org/fxb/c5334099.htm.
4. 债务危机集聚
在疫情冲击下,美国长期以来的债务问题加速凸显,新一轮的债务危机爆发风险正在积聚,对经济复苏构成了重大威胁。在疫情暴发之前,美国公司债的规模和质量已经比2008年金融危机还要恶化。美国非金融企业债占GDP的比例由2008年危机前的69%上升到74%,而低质量贷款的占比由2008年的不到20%上升到近40%,为严重的债务危机埋下了隐患。(5)魏天谌.疫情动乱此起彼伏多重风险妨碍美国经济复苏[EB/OL].(2020-06-0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8628517846878645&wfr=spider&for=pc.高盛在5月末发布的报告再次证明了这一点。首先,非金融企业债务自2011年以来增长了60%,最近升至历史高位,占GDP的比重也创下新高。其次,许多行业的营收大幅下滑,导致大量企业现金流为负,申请破产的公司数量激增,企业违约周期已经开始。(6)高盛.破产海啸已开始 下一场危机逼近[EB/OL].(2020-05-26).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20-05-26/doc-iircuyvi5174996.shtml.
6月1日,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在关于疫情对美国经济影响的深度和持续时间的报告中称,已将美国2020—2030年累计经济产出预期下调15.7万亿美元,较1月预期下调5.3%。经通胀调整后,10年内经济产出降幅估计为7.9万亿美元,相当于疫情将使实际GDP减少3%。疫情将使美国GDP显著下降。(7)美国会预算办公室.美国经济可能需10年才能从新冠疫情中恢复[EB/OL].(2020-06-0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8439596912124210&wfr=spider&for=pc.
二、 日本: 经济持续严峻,衰退序幕拉开
疫情对日本经济冲击严重。日本政府发布的4月份月度经济报告表明,受疫情影响,日本经济形势迅速“恶化”,情况极为严峻。这是日本政府自2009年5月以来首次在经济形势评估中使用“恶化”一词。
1. 国际收支变差
日本属于外向型经济体,即便2019年对外进出口额度有所下降,但全年的贸易总额仍达到了155.5万亿日元,是全球第4大商品贸易国。(8)金十数据.连续2个季度GDP萎缩!日本经济进一步恶化,极力推动RCEP达成[EB/OL].(2020-05-21).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PQb1Ek5?s=op398&appid=s3rd_op398.受疫情影响,3月份日本的出口整体下降了11.7%,其中对美国、欧盟和中国的出口量分别下降了16.5%、11.1%和8.7%。3月日本的贸易顺差比同比下降了99%,贸易顺差仅为49亿日元。(9)项梦曦.应对经济萎缩 日本央行推出“无上限”宽松政策[EB/OL].(2020-04-29). 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hq/cj/202004/t20200429_189802.html.4月经常项目顺差额同比下降84.2%。 4月经常项目顺差额约2 627亿日元,比去年同期减少近1.4万亿日元。商品贸易方面,由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出口大幅下降,4月出口额约4.91万亿日元,同比下降23.0%。由于受国际能源价格下跌影响,4月进口额约5.88万亿日元,降幅为9.5%。由于出口降幅远超进口降幅,当月贸易逆差同比大增至9 665亿日元。服务贸易方面,由于4月访日外国游客人数同比降幅扩大至99.9%,日本旅游收入显著下降,当月服务贸易逆差同比扩大至6 302亿日元。包括利息、红利等在内的海外投资收益,依然是日本经常项目顺差的最主要来源。受证券投资收益减少影响,日本4月海外投资收益降至约1.98万亿日元。(10)刘春燕.日本4月经常项目顺差同比下降84.2%[EB/OL].(2020-06-09). http://sme.miit.gov.cn/cms/news/100000/0000000253/2020/6/9/7b8e022d02984605a37f83b15a5ef705.shtml.
2. 企业破产增加
据东京商工调查(Tokyo Shoko Research)的统计显示,由疫情造成的日本企业破产数量在4月27日累计达到了100家,其中旅馆等住宿业和餐饮业约占四成,不少企业因资金周转问题而选择破产。创立64年的名古屋老字号旅馆“富士见庄”是首家受疫情影响而宣布破产的旅馆。全国有26家连锁店的胶囊旅馆First Cabin也于4月底向东京法院申请破产并解雇了400名员工。连锁酒店WBF集团的破产则成为受疫情影响的最大破产案,该集团在北海道、京都、大阪共有28家酒店,最终集团负债高达160亿日元。(11)韩声江.疫情冲击日本经济: 百家企业破产,超两成大学生考虑退学[EB/OL].(2020-05-0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262306.
疫情对中小企业打击严重。日本企业中的99.7%为中小企业,一些中小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成为日本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小企业提供70%的就业,其作用得到充分肯定。据东京商工调查公司统计,受疫情冲击,3月份破产企业有23家,4月份破产84家,(12)苏海河.日本经济增长还将大幅回落[N].经济日报,2020-05-20(11).5月份破产314家。(13)共同社.日本5月314家企业破产,跌至半世纪来低位[EB/OL].(2020-06-08).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4496523.html.
5月中旬是日本企业发布业绩报告的高峰期。截至5月15日已公布的1 273家上市公司业绩中,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70%,其中有26%的企业出现经营赤字。这些企业2019年度经营利润下降16%,也是东日本“3·11”大地震以来最严重的经济下滑。其中,日本最大的跨国企业丰田汽车公司虽然2019年度净利润增长10%,但一季度利润下降27%。预计到2021年3月底该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汽车销售量将下降15%,营业利润将下降80%。日产汽车在4月28日宣布,预计公司将时隔11年再次出现亏损。(14)苏海河.日本经济增长还将大幅回落[N].经济日报,2020-05-20(11).
3. 经济下行显著
日本内阁府6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日本实际GDP按年率计算下降2.2%,这是日本经济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证实日本经济步入衰退。(15)闫磊.GDP连续两季度萎缩日本经济步入衰退[EB/OL].(2020-06-09). http://dz.jjckb.cn/www/pages/webpage2009/html/2020-06/09/content_64818.htm.日本经济年度(又称“日本财年”,是自4月1日起至次年3月31日止)3月底结束,统计显示2019年度日本GDP下降0.1%,为5年来首次负增长。日本央行将经济形势评估从“疲软态势”下调为“持续严峻”,同时下调了2020财年的实际GDP增速预测,从1月份的预测增长0.8%至1.1%大幅下调至负增长3%至5%。并预计2020财年的通胀为负增长0.3%至0.7%,原因是疫情冲击和油价暴跌,而此前1月份的预测为增长1%至1.1%。(16)项梦曦.应对经济萎缩 日本央行推出“无上限”宽松政策[EB/OL].(2020-04-29). 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hq/cj/202004/t20200429_189802.html.二季度GDP下降27.8%,为有记录以来最大降幅,也是连续第三季度出现下降。
4. 调控力度加码
在疫情导致经济大幅衰退下,操作空间有限的日本央行不得不出台“无上限”宽松政策,同时,维持短期-0.1%利率、长期利率为零左右的收益率曲线控制框架不变。在企业刺激措施方面,日本央行将扩大用于抗击疫情贷款计划的担保资产种类,考虑为小型企业提供进一步的支持措施。同时,大幅增加公司债券和商业票据的最高购买额度,从大约7万亿日元增加至20万亿日元;纳入购买对象的公司债到期期限此前为1年至3年,今后将延长至5年;将从每个发行人购买商业票据和公司债券的最高限额分别提高到5 000亿日元和3 000亿日元,旨在保持债券市场和收益率曲线的稳定性。(17)秦天弘.货币宽松力度加大 日本央行取消国债购买上限[EB/OL].(2020-04-28). http://dz.jjckb.cn/www/pages/webpage2009/html/2020-04/28/content_63655.htm.日本央行将考虑为金融机构提供新的资金供应方式。
三、 欧洲: 经济衰退较大,复苏进程艰难
疫情暴发以前,受到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债务负担重、转型调整慢等因素制约,欧洲经济整体增长乏力。在此基础上,由于欧洲经济外向型特征明显,在疫情导致全球贸易萎缩、人员流动停滞的大背景下,欧洲经济将承受更大的冲击。目前,欧洲疫情已出现好转,正逐步推动经济活动正常化;加之随着下半年全球范围内物流和人员流动的恢复,欧洲经济也将受益趋于回升,不过复苏之路仍面临诸多困难,前景不容乐观。
1. 欧洲银行业风险累积
疫情对高度依赖间接融资的欧洲实体部门而言是雪上加霜。在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宏观环境中,加之缺乏成熟统一的监管体系以及英国脱欧问题的扰动,欧洲银行业的经营状况很不稳定,盈利能力较差。面对疫情带来的金融市场动荡及企业信用风险,欧洲银行业的抵御能力弱于其他经济体。若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外部需求与内部供需萎缩相叠加,或将引发更深层次的结构矛盾和政治冲突,经济衰退也将在未来数年持续冲击银行资产质量,银行业的处境将更加艰难。特别是对一些风险敞口大的国家,如疫情较为严重、外需依赖程度较高的意大利,预计经济衰退幅度相对更大,但自身银行业坏账率已经很高,无疑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2. 应对政策空间有限
2019年9月,欧洲央行不仅在负利率基础上下调存款利率10个基点,更是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目前欧洲央行资产规模已经超过前两次危机的高点。由此可见,欧洲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举步维艰,始终未能真正走出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泥沼。为了应对疫情冲击,欧洲央行虽延续了宽松立场,但仅增加了资产购买规模,进一步反映出欧洲货币政策的进退维谷: 负利率减轻债务负担的同时也将催生金融风险,加剧资源配置扭曲。同时欧盟财政政策也处于两难: 放松财政纪律、推出更具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无疑将会加剧原就高企的系统性债务风险,而缺乏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后果可能更为严重。意大利推出了规模高达1 550亿欧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措施,预计将增加财政预算赤字约550亿欧元,公共债务杠杆率将升至155.7%的二战以来新高;(18)意大利5月4日进入抗疫第二阶段 逐步重启经济活动[EB/OL].(2020-04-27). http://www.chinanews.com/gj/2020/04-27/9169202.shtml.之后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将意大利主权信用评级由BBB下调至比“垃圾级”仅高一级的BBB-。(19)新浪财经.惠誉下调意大利主权信用评级至“BBB-”[EB/OL].(2020-04-29).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5292368999958195&wfr=spider&for=pc.4月23日,欧盟27国举行预算会议,讨论了疫情后的长期经济复苏计划,但各国仍有较大分歧、争议重重,最终在诸多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
3. 经济衰退严重
欧盟统计局4月30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欧盟今年一季度经济同比萎缩2.7%,环比下降3.5%;欧元区经济则同比萎缩3.3%,环比下降3.8%。德国联邦统计局5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一季度GDP环比下滑2.2%,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德国经济环比最大降幅。法国一季度GDP环比下降5.8%,是自1949年有统计以来法国季度经济数据的最大降幅。(20)王子辰.欧盟今年第一季度经济显著下滑[EB/OL].(2020-04-30).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0-04/30/c_1125930536.htm.这种剧烈经济萎缩也是法国二战结束以来所未见的状况。意大利一季度工业生产出现严重下滑,仅3月份工业生产指数环比已下跌了近30%,一季度经济萎缩达4.7%。(21)中国新闻网.意第一季度经济萎缩4.7%降幅高于欧元区平均水平[EB/OL].(2020-05-13). http://m.haiwainet.cn/middle/3543003/2020/0513/content_31789164_1.html.数据显示,欧盟3月份失业率为6.6%,欧元区为7.4%;欧盟3月份有1 400多万人失业,其中1 200多万失业者在欧元区。欧元区4月份通胀进一步走低,食品、酒类和烟草产品价格上涨明显,能源价格则大幅下降。欧元区二季度GDP增速环比下降12.1%,同比下降15%。其中,德国环比下降10.1%;意大利下降12.4%;法国萎缩13.8%;西班牙则下降18.5%。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欧元区的实际GDP将下降7.7%,下降严重的将是希腊(-9.7%)、意大利(-9.5%)和西班牙(-9.4%);2021年,欧元区经济可能增长6.3%。(22)第一财经.欧盟预计欧元区2020年GDP将萎缩7.7%[EB/OL].(2020-05-06). http://finance.eastmoney.com/a/202005061475940863.html.6月8日,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显示,疫情大流行带来的迅速而巨大的冲击使全球经济陷入严重收缩,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5.2%,欧元区将萎缩9.1%,这将是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23)世界银行: 全球经济收缩5.2%,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衰退[EB/OL].(2020-06-15). https://www.sohu.com/a/402091683_825950.
此外,经历了10多年经济增长乏力,加上近年来欧洲难民危机、恐怖袭击等多重危机的震荡,民粹主义的政策影响力在欧洲出现井喷之势,必将给经济社会的稳定及政策协调带来更大的挑战,进而影响到经济复苏进程。
四、 中国: 经济稳步复苏,面临压力较大
经过举国上下的艰苦努力,我国经济运行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我国经济发展韧性显现,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但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复杂,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从国际看,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从国内看,巩固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任务繁重,经济发展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与疫情带来的阶段性冲击叠加。
1. 经济稳步复苏
受疫情冲击,一季度GDP增速为-6.8%,但从月度层面看,主要指标已出现边际改善,反映经济活动正在恢复正常。由于二季度境外主要经济体陷入深度衰退,我国外需将面临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为严峻的冲击。随着国内对冲政策力度持续增强,内需修复有望继续加快,中国经济逐步进入上升通道。在逆周期调控力度已经逐步增强的背景下,4月17日政治局会议进一步要求以更大力度政策对冲疫情影响,强调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政策基调在今年“两会”上进一步明确后,促消费、扩投资、稳住外贸外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协同发力,以扩大基建投资为主要着力点的内需修复正在持续加速。
由于率先控制疫情并复工复产,二季度中国GDP增速由负转正,为3.2%,上半年GDP增速下降1.6%。随着调控政策显效,中国经济逐步向好,下半年GDP增速或回升至6%—7%,全年有望实现2%—3%的增长。利用近年来我国季度GDP环比增速的一般规律(平均环比涨幅呈现年均10%左右的下降),并将2020—2021年作为整体考虑,即2020—2021年GDP季度平均环比涨幅较2019年1.48%下降10%至1.3%作为基准情形、保持1.5%不变作为乐观情形、下降20%至1.1%作为悲观情形进行推算。结果显示,基准情形下,预计2020—2021年中国GDP增速分别为2.4%和8.8%,乐观情形下可达到3.5%和9.4%,悲观情形下为1.2%和 8.5%。 考虑到后期政策刺激力度将继续增强,预计真实值或介于基准与乐观情形中间。
2. 问题与挑战较大
(1) 就业压力前所未有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稳就业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仍处于高位,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在1 500万人以上,同时还有一些失业人员需要再就业,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
根据奥肯定律(Okun’s Law),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1%。(24)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66.受到疫情影响,我国一季度投资、消费、出口同比均下降,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不畅,外贸外资面临下行压力,劳动力流动受阻,企业用工需求减少。疫情严重地区失业人员、大龄低技能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更加突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疫情导致了我国一季度用工总量减少和就业增长下降,同时结构性矛盾凸显,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1—5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60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37万人。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25)国家统计局.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延续复苏态势[EB/OL].(2020-06-15).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6/t20200614_1760155.html.但是,这些失业指标没有考虑大量尚未返工的农民工和复工之后因各种原因无法复产的隐性失业。疫情对就业市场的冲击前所未有。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测算,我国已有超过1亿人的就业因疫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有约400万新增的失业者,2 600万因疫情原因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还有7 500万休假不上班的人。(26)郭晋晖.疫情波及超1亿人就业 保就业需先稳住存量[EB/OL].(2020-05-06).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20-05-06/doc-iirczymk0031647.shtml.当前及“十四五”期间,我国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就业结构性矛盾将成为主要矛盾;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影响劳动力市场,岗位结构和技能需求发生深刻变化;非标准就业成为普遍现象,用工方式和劳资关系出现重大变革;劳动力市场区域不平衡加剧,局部地区出现就业需求不足。
(2) 粮食安全挑战增大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4月21日发表声明: 疫情已对整个粮食系统造成影响,限制人员流动会阻碍粮食物流,粮食生产面临严峻挑战,这危及全球粮食安全,对最贫穷国家的影响尤为严重。声明敦促各国,尤其是主要贸易国,确保粮食市场供应稳定、透明、可靠,促进多样化、安全和有营养食品的生产和供应。(27)陈占杰.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保障粮食安全[EB/OL].(2020-04-22). http://www.xinhuanet.com/2020-04/22/c_1125892657.htm.同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在疫情冲击经济的背景下,2020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危机的人口数量将会增至2.65亿。(28)杨海泉,高伟东.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联合发布报告警告称: 全球面临粮食危机人口将增一倍[N].经济日报,2020-04-23(12).世界粮食计划署还发出了全球粮食危机警告,认为疫情给全球粮食供应增加了巨大的压力,而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那么世界各地都将会面临大规模的饥饿问题。截至2019年末,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有逾1.35亿人处于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29)陈占杰.新冠疫情会否引发全球粮食危机[EB/OL].(2020-04-2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4756098522049438&wfr=spider&for=pc.东非一些国家由于连续干旱粮食连年歉收,2019年12月份蝗虫又袭击了农田,加之今年的新冠疫情,使得东非部分国家处境艰难,目前依靠食品援助的人口激增。在疫情在全球蔓延下,不少国家实施了封锁禁令,对一些粮食产量低主要依赖进口的国家是巨大的打击。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了粮食安全问题,指出“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3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20.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性矛盾是: 如何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解决好世界18%人口的吃饭问题。在现阶段和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人均粮食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是: 直接消费部分(谷物口粮)呈减少趋势,而间接消费部分(饲料粮)呈上升趋势。如果全球疫情进一步加剧,可能最终会影响到我国对肉类和大豆进口的供应链。在粮食危机的风险预警下,我国要警惕三个趋势: 一是粮食出口国实行贸易壁垒限制粮食出口而引发粮食市场短期供需结构失衡;二是全球粮食市场预期恶化造成抢购风潮导致物价上涨;三是国际投机资本伺机炒作大豆等大宗农产品市场,推动全球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直接威胁粮食安全。
(3) 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积聚
近几十年的全球化浪潮之下,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国际分工与合作。我国在此过程中受益颇多,形成了相对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和相对完整独立的产业链条,并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占全球制造业附加值近30%。现在,全球制造业产出的50%以上来自亚洲,2019年亚洲制造业GDP超过了7.1万亿美元,我国在其中占比接近60%。(31)黄群慧.重视供应链安全,推动产业链水平现代化、价值链高端化[EB/OL].(2020-04-03). http://www.rmlt.com.cn/2020/0403/575280.shtml.因此,疫情对我国制造业的冲击,会对全球产业链条产生巨大的影响。
作为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一环,我国掌控价值链的能力尚有不足。特别是在疫情和国际贸易摩擦冲击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存在较大风险。在国际标准方面,科研与技术积累尚显不足,在一些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处于劣势参与地位;在能源及原材料方面,对石油、天然气等核心战略物资的生产和运输控制力有待加强;在关键的工业半成品及元器件方面,高端芯片等高端领域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不强;在高端的生产性设备等方面,存在“卡脖子”短板,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性。此外,软件供应链短板也很突出。在数据库及服务器软件领域尚未实现自主,操作系统还高度依赖国外的计算机核心操作系统及主流的手机操作系统。虽然全球产业链重组或是搬离我国短期内不会发生,但是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度高、上游程度低,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下游位置。如果全球经济陷入大衰退,势必影响到我国经济疫后复苏的节奏和效果。
(4) 经济下行压力凸显
我国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是自1992年发布季度经济数据以来首次负增长。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倍增”计划,即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3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根据测算,实现GDP倍增计划,今年GDP的增速要达到 5.6%。 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6月24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今年全球经济萎缩4.9%,中国经济增长1.0%。(33)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Update, June 2020[EB/OL].(2020-06). 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WEO/Issues/2020/06/24/WEOUpdateJune2020.可见,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今年实现倍增计划的难度加大。
疫情从内需和外需两方面影响我国经济增速: 在内需方面,疫情导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减弱。去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7.8%,拉动GDP 3.5个百分点,这是消费连续6年成为拉动我国经济的第一大引擎。按照经济理论,消费主要由收入决定。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下降3.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下降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下降4.7%。按照一般逻辑,收入减少后存款也会相应减少,但谨慎的氛围让我国家庭变得更保守,存款井喷式增长。根据央行数据,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6.47万亿元,相当于平均每天约有700亿元存款涌向银行。(34)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EB/OL].(2020-05-10). 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4021012/index.html.在收入下降、存款增加的情况下,居民消费支出必然减少,从而降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下降12.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下降13.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下降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0%。疫情也引起投资对经济拉动力下降。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6.1%。(35)国家统计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EB/OL].(2020- 04- 17).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4/t20200417_1739327.html.
在外需方面,疫情全球蔓延影响国内复工和经济恢复。在经济高度全球化和产业国际分工的今天,疫情全球蔓延,境外经济停摆,我国也很难独善其身。疫情全球蔓延通过三个渠道影响我国经济增长。一是出口。由于新冠病毒高传染性,在特效药和疫苗研制出来之前,最有效的防疫方式还是封城和隔离。但封城会造成经济短期停滞,如湖北省一季度GDP同比下降39.2%。(36)湖北省统计局.2020年一季度湖北经济运行情况[EB/OL].(2020-04-21). http://tjj.hubei.gov.cn/tjsj/sjjd1/202004/t20200421_2236918.shtml.而且根据我国的经验,即使是疫情得到控制后,经济也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因此,在更长的时间里,我国都会面临着严峻的外需环境。二是产业链供应链。在目前的国际分工体系中,我国扮演的是生产国角色,进口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组装、加工和生产,最后将产品向国内外销售。因此,上游进口的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它们的供应能否得到保障,对国内很多企业的生产至关重要。如果疫情在境外持续得不到控制,那些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进口依赖度较高的企业,如电子设备、汽车的制造商,复工复产后可能会因为缺少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而再次停产。三是外需收缩向内需传导。产品出口依赖度较高,或者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进口依赖度较高的行业和企业,如果生产受阻、现金流下降,将会恶化它们的资产负债表,进而拖累制造业投资。
五、 疫情冲击下国际经济前景展望
综上所述,未来一段时期世界经济增长趋势或表现为: 第一,疫情导致主要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全年美、欧、日乃至全球经济负增长。世界银行6月8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5.2%,美欧日经济萎缩分别为6.1%、9.1%和6.1%,是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37)世界银行第6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 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5.2%[N].经济日报,2020-06-10(08).IMF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4.9%,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第二,如果全球疫情能够得到有效防控,那么2021年受益于低基数以及刺激效应延续下的恢复性增长,主要经济体增长速度将出现阶段性回升。IMF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也将复苏至5.4%。不过全球债台高筑背景下,在经历恢复性增长之后,预计全球经济增速也很难回到2016—2019年上一轮经济复苏时的平均增长水平,特别是欧元区的增长前景更加脆弱。(38)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Update, June 2020[EB/OL].(2020-06). 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WEO/Issues/2020/06/24/WEOUpdateJune2020.第三,中国由于率先控制疫情并复工复产,今年二季度GDP增速由负转正,下半年或进一步回升至6%—7%,全年可实现2%—3%的增长,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2021年GDP增速在低基数效应影响下有望提高至8%—9%,之后将回落至5%左右的增长水平。
如果疫情持续时间更长,经济复苏进程也将被拉长;实体经济长时间无法恢复正常,无疑将成为点燃债务危机的导火索,并将全球经济拖入更深、持续时间更长的衰退之中。除此之外,还需特别警惕疫情可能带来的“次生灾害”对经济的持久影响。2008年以来,受低息和宽松金融环境影响,全球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全球债务与GDP的比率在2019年三季度已高达322%。(39)姚瑶.IIF: 全球债务水平创历史新高至GDP322%,拐点在哪里?[EB/OL].(2020-01-14).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00114/herald/0752820999b718f2235962ac5eeafeb8.html.沉重的债务负担不仅制约投资和消费支出影响经济增长,也增加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削弱了政府应对经济衰退的能力。更糟糕的是,面对增长疲弱的境况,全球范围内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进程面临挑战;以贸易流量衡量,全球化似乎在2008年已达到峰值。而疫情的全球蔓延或将进一步助推“逆全球化”。一方面,疫情带来了人员损失和经济衰退,容易加深国家和人们之间的误解与敌视,让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进一步兴起;另一方面,由于对这种新冠病毒仍然存在许多未知,不排除其长期存在和周期暴发的可能性,加剧了各国领导及商界对未来产业链供应的担忧,并开始重新考虑贸易依赖问题。对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说其是历史大势,就是其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40)习近平.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8.所以,我们还是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技术交流与合作。与此同时,既然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化进程放缓,甚至在部分领域的逆转已无法避免,我们就要未雨绸缪,积极做好政策应对。未来“逆全球化”的可能加速会将世界经济置于更大的困境之中,而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全球产业链的重组;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和制造工厂,预计不少国家会强调不再依赖中国作为唯一的产品供货商和加工渠道,进而导致相当的产能逐步撤离中国,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前景,凸显出当前加快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六、 中国应对疫情影响的对策建议
当前,疫情输入风险以及复工复产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困难和挑战仍然较多,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两会”精神,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1. 扎实做好就业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指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国要千方百计抓好就业工作。为了保障民生,我国要千方百计抓好就业工作。一要保持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创造能力。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方位拓宽就业门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努力创造就业岗位。二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质量。强化大专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加强实用型技术教育和培训投入,提供高质量的免费技术培训和技术教育,培育适应新技术革命时代需要的人力资本体系,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高劳动力供求匹配效率。三要强化兜底保障。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工作,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四要增强风险意识。稳定企业和劳动者心理预期,维持劳动关系稳定,建立高效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和就业预警机制,切实防范失业风险。
2. 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是国家经济最重要的基础物资。粮食维系国计民生,关乎国家和社会稳定。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繁荣、发展、安全的压舱石,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我国要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一要压实粮食安全责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保面积、保产量、保品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主产区、平衡区、主销区要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共同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二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稳住水稻面积和优质高产旱粮面积,优化种植结构。三要提高耕种技术水平。落实“藏粮于技”战略,推进科研、生产、市场深度融合,开展联合攻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四要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坚持“粮田粮用”,加强耕地执法监督,遏制耕地违法违规利用,夯实粮食生产基础。五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落实重大病虫害防控责任和措施,加强病虫害防控的监测预警。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提高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六要加强粮食生产经营。围绕生产、加工、流通等关键环节,重点扶持粮食生产经营加工主体,提升规模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七要落实扶持政策。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做好粮食收购服务。推动粮食生产保险,提升粮食生产主体抗风险能力。提高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缓解粮食生产主体融资难、融资贵。八要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治理体系。
3. 防范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维护产业安全
在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挑战下,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可以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能,有效应对经济环境的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一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防范的顶层设计。从组织上、制度上、机制上做好总体安排,形成总体战略和长远规划,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和应对体系。二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发挥传统的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的地位,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突破瓶颈制约,推动补短板、强弱项,增强产业链的弹性和韧性,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基础的高级化、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提高灵活应变和协同能力,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三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在开放经济下,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离不开国际协调,因此,必须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增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应急能力和协同能力。要维护全球自由贸易规则,尽可能促进国家间自由贸易合作关系,构建更加开放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价值链。四要驾驭国际贸易摩擦的复杂局面。不仅要拓展多元化的出口市场,而且要积极拓展国内需求,积极推动部分出口向内需市场的转型。要充分利用国内巨大市场需求,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
4. 稳定经济增长,夯实发展基础
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我国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增长,为经济增长创新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一要加大市场导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切实保护其投资信心,加强创新驱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二要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和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但必须警惕我国货币发行量较大、债务杠杆率较高的风险,要切实避免过于宽松的货币“放水”导致地方政府、企业、居民杠杆率的再度攀升。三要积极扩大内需。在疫情和“逆全球化”冲击下,我国外贸外资承受较大压力,外需下降明显。为了稳定经济增长,我国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努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在促进消费方面,努力稳定汽车、家电等居民传统大宗消费,增加公共消费,并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和疫情期间出现的消费新需求,积极培育新兴消费增长点,有效推动线上线下消费协同快速增长。在扩大投资方面,聚焦短板领域特别是疫情暴露出的短板,加快新时代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环境卫生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四要稳定外贸外资发展。第一,提高外资增量。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缩短负面清单,建设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特别要建设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增强外国投资者对我国投资的意愿。第二,稳住外资存量。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维护外商合法权益,保护知识产权,让外商放心、安心、舒心在我国投资与发展。第三,推进外贸发展。构建高水平市场化的外贸管理体制,提高外贸政策的透明度和统一性,处理好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互动关系,增强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努力形成外贸与内贸联动发展格局。积极参与国际自贸区建设,继续推动自主降低关税进程。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提高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
5. 加强新基建建设,支撑数字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我国要加强新基建建设,支撑数字经济发展。一是做好规划设计。在“十四五”规划编制中,要专题研究新基建的一揽子推进计划,保障人力、物力、财力、组织、激励的长效体制机制,筑牢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二是做好与终端需求的有效衔接。新基建释放巨大的市场需要上下游产业应用来消化,因此要加快以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网络建设,以创新基础设施为主的新设施建设,以人工智能等一体化融合基础设施为主的新平台建设,以及以智能化终端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终端建设等。三是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新基建不同于传统基础设施,其科技性、创新性和赋能性更强,需要鼓励市场主体尤其是前沿科技企业参与建设。因此,要广泛吸引市场主体深度参与,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全方位拓展新基建的投融资渠道。四是要防止重复建设。一方面要避免企业一哄而上投资加工制造环节,忽视产业链体系构建与关键零部件自主化生产能力培育,导致产业低水平发展。另一方面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运营模式,避免盲目建设给政府或企业带来负担,确保新基建健康发展。
6. 完善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提升公共卫生治理效能
疫情暴露了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着短板和不足,各地发展不平衡、治理体系不完善、治理能力不足的矛盾时有发生。疫情反映的问题,既有体制机制层面上的,也有工作方式上的,更有意识和能力方面的,充分说明国家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是一项涉及体制机制、组织人员、观念行动的系统工程,任何一块短板、任何一处塌陷,都会影响公共卫生管理效能的发挥。我们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地方政府开展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探索,优化创新中央—地方政府的治理体系,努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一要深入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和要求,树立和不断加强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等现代治理意识。二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三要建设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构建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强公共卫生法律法规预案和监督机制的建设,强化执法与监督,建立全民动员的机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公共卫生的社会参与。四要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买卖市场和贸易,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五要系统梳理国家储备体系短板,提升储备效能,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布局。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进行机制创新、流程再造,持续改进和提高公共卫生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