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强对流天气的云系特征分析及应用
2020-12-10李佳奇胥珈珈
李佳奇,刘 娜,胥珈珈
(1.白山市江源区气象局,吉林 江源 134700;2.吉林省白山市气象局,吉林 白山 134300)
1 前言
强对流天气具有尺度小、生命史短、突发性强、发展演变迅速、破坏力大等特点。夏季是强对流多发季节。吉林省地区天气中冰雹和短时暴雨造成灾害较大。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预报难点较多,近年来,应用雷达和卫星等资料对强对流天气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卫星数据和雷达资料在短时临近预报和预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雷达应用情况较为广泛,而卫星图像识别并判断强对流天气的总类和强度应用还有待提高。
2 强对流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
层结不稳定条件与高低空冷暖(平流)和水汽(平流)的垂直分布有关;动力不稳定条件,如低空切变;不稳定能量释放机制(抬升);垂直运动(锋面,高空槽,切变线,地形抬升,重力波,温度梯度,辐合线等等);水汽条件。
不同对流天气的阀值可能不同,冰雹与短时暴雨:冰雹需要考虑0℃,-20 ℃层的高度(0℃层高度一般在600毫巴左右,否则,下落过程会融化),东北冷涡容易造成0℃,-20 ℃高度下降;短时暴雨是否发生与0℃层高度无关;冰雹对流需要足够的高度,回波高度一般可达12~14km(-20 ℃层的高度以上);是否发生暴雨与对流高度无关,相反,对流质心越低,降水效率越高;冰雹需要足够大的垂直运动(可达101m/s);冰雹发生的环境一般比短时暴雨更不稳定,但是对水汽条件比短时暴雨要求较低。
3 云图资料在冰雹中的应用
受东北冷涡天气影响,2014年5月21日14时,白山市出现冰雹天气,过程中伴有雷电和短时强降水,十几分钟降水量达到11.7mm,冰雹持续时间10min左右,路面、房顶出现白花花的雹粒,冰雹直径在5mm左右。
从红外云图上看,吉林省上空12时对应云系为“斑点状”云区,均为小块云系,云顶发展较低。对流云团在12时逐渐发展加强。云团边界较为光滑冷云盖面积较小,之后云团逐渐向东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冷云核逐渐发展加强,冷云盖面积也不断增大。
在云团初生时,水汽图上表现为色调白亮,边界光滑,在云团周围则为较明显的暗区,干区和湿区有着显著的边界;随着云团的发展,其白亮区域面积逐渐增大,并形成了明显的亮带,在亮带的两侧白亮区与灰暗区的边界依然清晰。
强度中心达到68DBZ以上,且两个过程中强回波影响时间超过两个体扫时间。“雹打一条线”从回波的特征上也可以看出来。将反射率因子做垂直剖面图,从剖面图分析,单体回波强中心高度发展到15km,强核中心大值达到60DBZ以上,成悬垂状。深厚的单体风暴影响导致此次短时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从回波的发展高度可以判断冰雹发生的可能性,一般回波超过10km,表示云系发展较高。
4 结语
通过对发生在吉林省部分地区冰雹和短时暴雨天气过程总结分析,初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在红外云图上,冰雹和暴雨大都均具有MCC特征,冰雹为孤立的MCC,暴雨则是由几个个对流云团合并发展起来的,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2)从云的形态上,冰雹常常发生在冷涡低槽云系的尾部,云后有明显的暗区,冰雹云系常常为孤立的发展迅速的孤立云系;暴雨云团一般有较好的连续性,发展时间较长,且云顶高度较冰雹云低。
(3)水汽云图对判断冰雹和暴雨具有较强的指示意义,尤其是干冷空气深入的区域(水汽云图的暗色区域)即“干侵入”对冰雹的发生和降水的增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暴雨云团水汽较充足,且较按着高空风场走向分布比较连续。
(4)通过观察卫星云图上云团的发展变化:合并、分裂、变形等云团的变化情况,并结合雷达进行临近预报预警。预报员在关注红外云图和水汽图像的同时,可见光云图也要引起重视,本文未做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