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梨枝枯病的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方法探索

2020-12-10王惠频

新农民 2020年23期
关键词:香梨种植者害虫

王惠频

(新疆库尔勒市阿瓦提乡政府,新疆 库尔勒 841000)

目前,香梨已经在我国新疆地区广泛种植。香梨除口感良好外,同样具有良好的药用功效,长期食用能够有效降低血压,且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因此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积极预防香梨病害,是提高其产量以及质量,使其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关键,而枝枯病则是阻碍上述目标达成的主要因素,可见,有必要对起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

1 香梨枝枯病简介

香梨属于梨子的一种,具有香味浓郁、清爽可口的特点。但在生长的过程中,如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到位,极容易导致其质量受到影响。香梨枝枯病,属于梨树的主要疾病,在香梨的种植过程中,发病率极高。近年来,以新疆地区为代表的我国各区域香梨种植规模不断加大,一旦发生枝枯病,将对种植者造成较大的打击,严重拉低其经济收入。加大力度寻找香梨枝枯病发病规律,并采取措施对疾病进行防治,已经成为了有关领域关注的主要问题。

2 香梨枝枯病发病规律

2.1 病害表现规律

研究发现,香梨枝枯病的发生,与欧式杆菌感染存在密切联系。简言之,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所导致。在发病后,香梨树的叶子、果实以及花朵,均会逐渐呈现出黑褐色,并渐渐枯萎。如香梨种植区域温暖,且空气含水量高,细菌的繁殖往往会获得良好的条件。在此环境下,细菌不断滋生,逐渐侵袭其他叶片,形成溃疡斑。随着枝枯病的不断加重,病菌将入侵植物内部,致使香梨整株死亡。

2.2 传播规律

香梨枝枯病的传播途径,一般包括两种,分别为嫁接苗传播,以及花期传播。就前者而言,香梨种植者往往会通过嫁接的方式,对香梨进行培育,从而促进其生长,提高产量。但在嫁接的过程中,如其中一株香梨已经发生了枝枯病,病菌往往会潜伏在嫁接苗内,逐渐入侵另一株苗木,从而导致病害大面积爆发。就后者而言,香梨害在吸食患有枝枯病的苗木汁液后,如继续吸食健康苗木,同样会造成病害的传播。如种植园区内无上述害虫,病害传播面积一般不大。

2.3 发生规律

香梨枝枯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面积大,且受限制程度小的特点。单独对一株苗木进行防治,难以实现对疾病扩散过程的抑制,防治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因此,应将防治的重点转移到切断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方面。实践经验显示,花期属于香梨感染枝枯病的危险时期,在这一时期,害虫会对病害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可以考虑从上述方向入手,病害进行防治[1]。

3 香梨枝枯病防治方法

本部分主要从清除感染植株、虫害防治等方面出发,对香梨枝枯病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

3.1 清除被感染的植株

香梨枝枯病具有传染性强的特点,一旦一棵植株发病,其他园区内的香梨发病率会显著提升。因此,为了阻断疾病传播,对发病的植株进行清除十分关键。种植者应在发现被感染的树木后,立即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对树木进行喷药。此后,将树木切断,清理。树木切断后留下的枝条,以及锯断香梨所留下的碎屑,均应妥善处理,不得留在园区之内,以免导致其他植株感染[2]。

3.2 加强对虫害的防治

考虑到梨木虱属于导致枝枯病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为达到阻断病害传播的目的,必须重点杀除此害虫。常用的梨木虱杀除方法,以化学药物杀除为主,可首先将药物喷洒在害虫聚集的区域,此后,将枝梢切割。越冬的梨木虱中,95%以上会于春季开始活动。因此,种植者需要重点在该时期将害虫消灭。矿物油属于常用的一种香梨病虫害防治药物,属于物理药物的一种,对梨木虱的杀除效果较好,且害虫无耐药性,因此,建议大面积推广使用。化学药剂中,氯溴异氰尿酸同样可杀除梨木虱,如矿物油无效,可考虑使用该药物替代。

3.3 于生长期重点防治

香梨的生长期,属于枝枯病发病的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对病害进行防治,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事半功倍。此时,香梨种植者需要采取的防治措施如下:(1)杀菌剂:种植者可以将杀菌剂应用到病害的防治过程中,抑制细菌生长。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雨水冲刷,需要在雨后对其进行喷洒。(2)燃烧:针对香梨上剪除的枝条,需要通过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彻底根除病原菌。在焚烧前,应注意在枝条上喷洒药物。

4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香梨枝枯病的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方法的研究,为香梨种植者提供了参考,有助于降低枝枯病的发病率,提高病害的根治率,对香梨产量以及质量的增长,均具有重要价值。未来,种植者需要在详细了解香梨枝枯病发病规律的基础上,从生长期、早春等多个时期出发,对其进行防治,使防治效果得到改善。

猜你喜欢

香梨种植者害虫
新疆:库尔勒香梨价格稳中有升
玉露香梨“赛美人”
害虫的克星——七星瓢虫
害虫的克星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寓言二则
巴州库尔勒香梨全面采摘
橡胶树开割季在5月已经开始
库尔勒香梨抢占节前市场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