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困境靠党脱贫,拳拳之心脱贫向党
——记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贫困户崔文和
2020-12-10史慧芳
□ 本刊记者 史慧芳
时运不济,却从不摒弃与困难战斗到底的坚定意志;脱贫致富,也从不丢失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心。这是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田中村崔文和的真实写照。
今年56 岁的崔文和,经历了从丰衣足食的生活跌入贫困深渊的不幸。但她不等不靠,依靠自己勤奋的双手,不仅实现了从贫困到脱贫的“逆袭”,也完成了从贫困户到预备党员的甜蜜“蜕变”,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遭遇困境,“是党在我家最难的时候拉起了我”
崔文和,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田中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2005 年,因种植蔬菜带领周边村民共同致富,她获得了江西省劳动模范称号。后来,土地因开发建设而被征用后,夫妻俩双双进入当地的工厂工作,全家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没曾想到,2016 年厄运不幸降临,崔文和的丈夫被诊断为骨结核,夫妻俩不得不辞去工作与病魔抗争。治疗过程中,他们不仅耗尽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不少债务。一时间,强烈的生活反差让崔文和的人生陷入了低谷。
转机,来自于脱贫攻坚的春风。2017 年5 月,崔文和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国家健康扶贫、保障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崔文和丈夫的医疗费用90%可报销,极大地减轻了崔文和家的经济负担,也重新燃起了她对生活的希望。骨子里有一股“傲气”的她暗下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奋斗,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为了让崔文和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帮扶干部多方协调,把她介绍到社会管理四局环卫所工作。两班倒,每天工作6 小时,时间上很自由,还能照顾家庭。工作中,崔文和兢兢业业、吃苦耐劳,不仅负责了组上主干道路的清洁卫生,还每天义务清扫路面,清除杂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崔文和把这些当作了每天的必修课。有时单位需要加班而别人不愿意干时,她会主动请缨。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有时一干就是12 个小时,但她从无怨言。“崔大姐是单位最不怕脏、最能够吃苦的一个,她的敬业精神令大家钦佩。”崔文和的同事说起她时,纷纷竖起大拇指。崔文和觉得政府给予了她这个岗位,就应该加倍珍惜,不讲条件,只有努力做好。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崔文和一家人在2018 年实现了脱贫。
不忘党恩,“我要用行动回报党和社会”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各级干部的真情帮扶。如果没有这些帮扶,我家可能还是一贫如洗,现在是我回报党和社会的时刻了。”脱贫后,崔文和决定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贫困户钟根云在做环卫工作时不小心出了意外,崔文和第一时间就跑去现场,送他到医院,帮他忙这忙那;村里左领右舍凡是有矛盾纠纷的,她都会主动上去帮助调解;组上谁家要向村里申请什么的,她也会及时帮忙;她还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义务劳动,并且随叫随到。
“国家有难,我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今年新冠疫情期间,为帮助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崔文和主动递交了申请书,为萍乡经开区的抗“疫”战线增添了一份坚实的力量。她主动承担了本组执勤点的值守和防疫宣传。每天志愿到值守点为群众监测体温和公共区域消毒,并逐家逐户对湖北、武汉返萍人员进行排查,确保全覆盖、无盲区。同时,为帮助防控一线的同志增强抵抗力,她赠送了3 箱八宝粥、3 箱牛奶、6 大袋蛋糕到田中村村委会。
不仅如此,在家庭条件好转后,崔文和的丈夫也主动放弃享受低保。
对于这些行为,崔文和在村里组织的座谈会上对贫困户们说:“脱贫不仅是捐钱捐物,也不是单靠外在的帮助,而是要有战胜贫困的勇气和信心,要把对党的感恩之心转化为自力更生的自觉行动。”
脱贫向党,“我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正是党和政府的帮扶,才实现脱贫,我是衷心地拥护和感激中国共产党,恳请组织考验我、吸纳我……”“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后我要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成为曾经帮扶我脱贫的人,将来帮助更多的人。”……字字句句,发自肺腑。2018年,崔文和向社会管理四局田中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靠党脱贫,脱贫向党。如今,崔文和不仅成了一名预备党员,也是党的政策“宣传员”。平时,崔文和不断地加强学习,不仅学习扶贫政策,也学习了解其他政策,并且一有时间就向村民宣传。村里召开脱贫攻坚宣讲会议时,她都会积极主动地去宣讲扶贫政策。2020 年,作为先进典型,崔文和在经开区进行了巡回宣讲10 余次,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说给大家听。
“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在脱贫攻坚路上,崔文和一路挥洒汗水,不断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强精神鼓舞着人们。将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转化成了一股助力脱贫攻坚的力量,活出了精彩、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