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必成驰骋大江南北(上)
2020-12-10□丁星
□ 丁 星
一
1938年1月,王必成从延安经武汉到南昌,参加新四军的组建。这位从大别山出来的农家子弟,1926年14岁就参加农民运动,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从勤务员、传令兵起步,经历了创建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的历次战斗,在长征途中已任副师长。到了南昌,王必成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参谋长。他当即出发,前往赣州、吉安等地,将刚下山的红军游击队收拢编成营连,于3月抵达浙江省开化县华埠镇,与第一支队领导机关会合。接着在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的率领下,到了安徽省歙县的潜口镇,抓紧时间进行出征前的军政训练。
早在这年2月15日,毛泽东已电示新四军:“目前最有利于发展地区还在江苏境内的茅山山脉,即以溧阳、溧水为中心,向着南京、镇江、丹阳、金坛、宜兴、长兴、广德线上之敌作战,必能建立根据地,扩大四军基地。”陈毅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于6月1日率第一支队东进苏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茅山北眺长江,南瞻太湖,左挽沪宁铁路,右枕宁杭公路,脚踏溧武公路,可以就近控制和影响苏南几道交通线,是威胁南京、镇江的战略要点。王必成和第二团6月13日来到茅山,首先开展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活动。作为参谋长,王必成还抓紧时间熟悉地形,侦察敌情,捕捉战机,为尽快投入战斗做准备。
6月28日上午,王必成指挥第二营在丹徒县竹子岗伏击日军运输车队,经短促激战,击毁日军汽车6辆,击毙日军10余人,俘日军特务机关经理官眀弦政南。这是新四军挺进江南首次俘虏日军。午后,他们又在孔家垅伏击前来报复的日军步骑兵,击毙日军20余人。
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的团、营领导干部:王必成(左二)、张铚秀(左三)、刘培善(左四)、郭猛(左六)、方震(左七)
首战获胜,士气大振。王必成率领第二营发挥游击战的特长,连续进行了多次主动、灵活的战斗。7月,夜袭镇江与丹阳之间的新丰车站,造成沪宁铁路全线瘫痪一天。这是新四军在江南的首次夜袭战,也是首次攻击有日军、汉奸、路警共同驻守的驻点。接着又在南京至句容间的新塘再次伏击日军车队,又以速战速决的手段袭击镇江与句容间的高资车站。8月,先在韦岗和竹子岗之间又一次伏击日军车队,在丹阳县珥陵伏击日军船队,又夜袭仓头镇日军,还派17名战士化装到南京近郊麒麟门,对正在操场上进行刺杀训练的日军突然开火,将其全部击毙。
为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陈毅决定攻打句容县城。此战由第二团团长张正坤指挥全团实施。王必成亲自化装到城垣作抵近侦察,并指挥第一营攻城。8月12日夜22时,主攻连架起8支长梯登上城墙,攻入东门和南门。到13日上午主动撤出,共毙伤日军40余人、伪军50余人。这是新四军在江南敌后首次攻克日军固守的县城。
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第二团声东击西,指南打北,打得日军晕头转向。人民群众欢欣鼓舞,新四军威望飙升,年轻人纷纷要求参军,第二团发展壮大到1500余人,还被第一支队评为“模范团”。年底,张正坤调任第一支队参谋长,王必成接任第二团团长。
王必成任团长后打的第一仗,是攻击溧阳至武进公路上的东湾日军驻点。1939年2月8日,王必成指挥第二团以一部正面攻击,主力则向据点侧后迂回夹击。战术的变化使日军猝不及防,经50分钟激战,全歼日军一个中队。重庆的《时论丛刊》以《东湾——日军据点的毁灭》为题作了报道。2月18日,农历除夕之夜,王必成又指挥一营长途奔袭延陵镇日军据点,以果断行动破门而入,俘全部伪军,接着强攻河东地主大院和昌国寺的日军,全歼守敌。延安电贺:“延陵大捷,威震江南。”
由于第一团在1938年9月就调回皖南,第二团成为在茅山地区战斗时间最长、对日军威胁最大的新四军主力。日军对第二团也恨之入骨,一再出动“扫荡”,而且不断变换战术。从1938年12月起,日军以七路、八路甚至十路同时从各个据点出动,对第二团实行“分进合击”。王必成指挥第二团以一部分连队和日军周旋,主力则避开日军锋芒,在日军分别返回据点时伏击其一路,攻其不备。日军几次“扫荡”一无所获,又改用“拉网合围”战术,同时出动多路重兵,合围一个地区。扑空以后,立即转向相邻地区。而且一改以往“扫荡”早出晚归的做法,网拉到哪里,就在当地食宿。敌变我变,王必成很快摸清了日军这种“拉网”的规律,迅速改变战术,在日军对某一方向“拉网”时,从两侧向敌发起攻击;待日军调整方向,第二团已转到他背后,打他“屁股”。日军“拉网”,提挈“网绳”的却是新四军,弄得日军来回奔波,精疲力尽,五六天下来连路也走不动了。于是,日军又改用更为凶恶的“奔袭合围”战术。
1939年3月15日,王必成率第二团驻在镇江的上下会村。日军得到情报,立即调集步骑兵2000余人,伪军3000余人,分多路于午夜出动,以急行军奔来将上下会村包围。拂晓时新四军哨兵发现敌情,日军已经逼近,相距不足50米了。王必成临危不惧,处险不惊,迅速判明敌情,命令六连在下会村掩护,自己率领部队向东北方向突围。当到达白石山时,遭到周围高地日伪军的射击,处境非常危急。王必成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指挥一连与敌展开白刃格斗,夺占白石山,控制突围口。经过8小时激战,胜利突出重围。这一仗,第二团虽有较大伤亡,但是打出了面对强敌殊死拼搏的坚强,打出了敢于刺刀见红的血性,打出了气吞山河势不可挡的威风。江南人民更加热爱和钦佩子弟兵,亲切地称第二团为“老虎团”,王必成也有了“王老虎”的誉称。
二
有个问题我一直在寻求解答。
新四军是由南方红军游击队集结组建的。细细说来,各个团的编成又略有不同。例如,第六团由闽东红军游击队编成,团长叶飞原来就是他们的领导人,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彼此已经熟知。第二团则较为复杂,是由湘赣边、赣粤边、皖浙赣边红军游击队和湘南游击区的湘粤赣游击支队组成。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在下山改编之前,已经分为北山、油山、信康赣(信丰、南康、赣县三县边界)、南山、崇仙、三南(虔南、龙南、定南三县边界)六支互相失去联系的小游击队。湘赣边红军游击队也分散在五里山、九陇山、铁镜山、棋盘山、柑子山。来自五个省众多山头的游击战士,互相不了解,习惯有差异,甚至口音也不同,交流不方便。而王必成则来自红四方面军,经历又不同。这样一支部队,怎么能很快融合?短短一年多时间,就锤炼成“模范团”“老虎团”,新四军的主力团,江南人民抗击日军的中流砥柱?
多年以前,我就此请教过段焕竞将军。第二团组建时,段焕竞率湘赣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第一营并任营长,后来调任新编第六团团长,又和第二团多次协同作战。他说:“老二团的战斗作风,确确实实是王必成带出来的……他把打了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团,带领成为能攻善战、能打大仗硬仗的野战兵团”。近几年,我又读了张铚秀、康林、彭寿生、童炎生、杜屏等在第二团战斗过的开国将军的回忆文章。从他们的谈话和文章中,我对王必成怎样带出“老虎团”有了一些领悟。
用红军的光荣传统凝聚军心。王必成以打仗勇猛著称,也很重视政治思想工作。第二团组建之初,他就走访一个又一个连队,既了解情况,又做思想工作。他强调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游击区,但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都是为人民的解放而浴血奋战,都有红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现在又是为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走到一起来了。时任四连副政治指导员的康林回忆说,连队刚组建,王必成参谋长就来了。他听完我们的工作汇报后作指示,首先提出要发扬三年游击战争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干部要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教育影响连队,使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在每一个战士心中开花结果。共同拥有的红军传统,把全团干部战士紧密团结起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
用严格的军事训练提高本领。第二团组建时的侦察参谋张铚秀回忆说,当时大家从各个游击区汇合而来,建制不整齐,武器装备匮乏,有的还扛着长矛大刀,尤其是缺乏严格正规的军事训练。王必成周密计划,精心安排,完善营连的组编,充实武器的配备,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组织军事训练,废寝忘食,亲力亲为,一个多月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后来战斗频繁,王必成也抓紧战斗的间隙组织训练。他强调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每次战斗结束,都要总结经验,针对战斗中的不足加强训练。夜袭新丰车站时,日军冲出大门来进行白刃格斗。战后,王必成就要大家加强刺杀训练,进一步提高拼刺刀的技能。后来在上下会村战斗中,硬是靠白刃搏杀夺占了白石山。东湾战斗的一些伤亡,是不善于利用地形地物造成的。战后,王必成就组织全团加强了利用地形地物的训练。战争的实践加上严格的训练,使游击战士们很快提高了杀敌本领。就连江南参军的新战士,也迅速掌握了射击、刺杀、利用地形地物等技能。
用胜利的战斗鼓舞士气。部队初到江南,面对的是新的战斗环境和新的作战对象。大家眼见国民党军在日军进攻时仓皇溃逃,对气焰嚣张的日军也有一些顾虑。王必成深知,此时需要思想教育,需要军事训练,更需要赶快打几仗,在战斗实践中使干部战士增加信心,提升士气。第二团1938年6月13日才到茅山,只经过了十来天准备,6月28日,王必成就指挥了竹子岗伏击战。一年多时间里,王必成指挥第二团淋漓尽致地发挥主动、灵活的游击战特长,打了公路伏击战、漕河伏击战、车站夜袭战、城镇攻坚战、长途奔袭战、围点打援战。1939年11月,他还统一指挥第二团、新编第六团和丹阳地方武装,在贺甲村打了新四军在江南的首次运动战,创造了敌后战场大量歼敌的新纪录。一连串战斗的胜利,鼓舞了士气,振奋了民心,尤其珍贵的是通过血与火的洗礼、战场上的协同配合,干部战士甘苦同尝、生死与共,促进了相互间的深刻理解和血肉情谊,来自不同地区的那点隔阂迅速化解了。
用高超的指挥赢得信赖。王直将军在回忆文章中记录了王必成的名言:“用兵需先爱兵。爱兵最重要的是爱护干部战士的生命,防止非战斗减员,不打无把握之仗,不盲目蛮干,不能因为打仗就不注意保存自己。”王必成在战斗中的勇猛和果断,是建立在周密准备基础之上的。战前,他总是十分重视侦察敌情,熟悉地形,慎重决策。只要时间允许,他还开“诸葛亮会”发扬军事民主,听取干部战士的意见。战斗一打响,他总是尽量靠前指挥,以便及时掌握战场的变化,敌变我变,调整兵力。关键时刻,他还会奔到最前沿,亲率部队英勇出击。王必成的勇猛机智,率先垂范,时时感染着干部战士,激励着干部战士。几次战斗一打,干部战士就形成共识:王必成指向哪里,就打向哪里;王必成在哪里出现,哪里就是最重要的阵地;跟着王必成打仗,就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这种对指挥员的高度信任,是“老虎团”连战皆捷的重要保证,是“老虎团”形成英勇顽强战斗作风的重要因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