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五好一满意”党支部创建
2020-12-09高海珠
高海珠
近年来,吉林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实施了以“好书记、好队伍、好制度、好服务、好业绩和群众满意”为重点的“五好一满意”党支部创建工作,从基层党建、农村改革、美丽乡村、脱贫攻坚、基层治理等方面,明确了33项重点任务和111项具体工作指标,着力解决影响农村基层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的突出问题,筑牢农村基层战斗堡垒。
发挥头雁效应,选好“带头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要发展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好班子和好带头人。只有选准一个人、带好一班人、致富一个村,才能让党员群众在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力,共同实现强村富民的美好目标。一是选硬人、派能人,开展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摸排评估,采取本地选拔一批、组织下派一批、返乡回引一批、择优选聘一批、跨村兼任一批的“五个一批”方式,把最想干事、能干成事的人选充实到位。近年来,共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381人,调整撤换不称职不胜任村党组织书记105人。二是提素质、强能力,建立“市级示范培训、县级覆盖培训、乡镇常态培訓、村级自主培训”联动培训机制,每年分批开展全覆盖轮训和域外培训,市县两级累计培训乡村党组织书记30期70多批次4000余人次、致富带头人2135人次。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壮大集体经济擂台赛,让村党组织书记同台竞技、比武练兵,营造比学赶超的发展氛围,1158名村党组织书记成为“项目支书”。三是强管理、重激励,由县级党委组织部门直接管理村党组织书记。加大在村党组织书记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工作力度,常态化选拔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开展百名“新时代乡村振兴带头人”选树活动,讲好“带头人故事”,激发党员干部敢为敢当、干事创业的热情。
推动责任落实,锻造“主力军”。基层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干部作为村级党组织建设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和实践者,是推动农村各项工作的主导力量。一是净化村社队伍,出台从严管理村干部十条铁规,通过“乡镇初审、县级联审、市级抽审”三级联审,严把村干部“入口关”,集中开展多轮村社干部清理排查,清除有前科劣迹村社干部1106人。二是加强回引人才,建立乡村新时代乡贤会,深入开展“乡贤回归工程”, 回引乡土人才2562人,225人担任了村干部,411人纳入了后备培养。三是突出培养锻炼,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体系,选派100名农村实用人才到山东学习考察,在全市建立24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对后备人才开展针对性培训;选派1200余名村级后备干部到脱贫攻坚、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等具体工作中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四是发挥党员作用,实施 “党员联四邻”活动,开展“六联六促”,鼓励农村党员当先锋、打头阵、做模范。
规范制度运行,强化“约束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只有在规范的制度指导下,党的工作基础才能打得更牢靠、更扎实。一是以减负提效为切入点,制定下发减负工作方案,对农村基层工作进行系统梳理和有效整合,规定“指定动作”、删减“附加条款”,减少督导检查项目,有效遏制掣肘基层发展、消耗干部精力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为党建“瘦身”,为基层“卸重”。二是以规范提标为关键点,在全市农村开展“四个规范”整顿活动,即规范站室设置、规范公开标牌、规范上墙制度、规范台账资料,全市1382个村共减少标牌8716块、村均减少6.4块,核减迎检簿册材料11592本、村均减少8.4本。三是以落实提质为着力点,建立每月 “三会一课”报备制度和观摩评比制度,重点解决组织生活不懂、不会,不能坚持经常、内容脱离实际、与工作脱节“两层皮”等问题;完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对农村党员实行“积分制”管理,实现了农村党员管理由模糊到可量化的转变,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干事激情的源动力得到充分释放;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等村务制度,听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请群众监督。
提供优质服务,赢得“好口碑”。一是实施基层基础规范提升行动,不断完善服务群众“硬指标”。近年来,始终坚持高标准要求,高效率推进,累计投入资金上亿元,实现村部改造升级。目前,全市所有村部面积均达到200平方米以上,服务大厅达60平方米以上,文化活动广场达1000平方米以上。二是实施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优质行动,不断提高服务群众“软实力”,全面实行村干部坐班值班、服务群众领办代办、下沉服务、网格化服务等各项制度,制定服务群众“一卡清”,公开服务项目、服务流程,承诺服务质量、服务时限,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共建立服务项目达2294项,开展领办代办服务74434次、预约服务7264次、巡回服务10468次,解决实际问题27618件。三是实施人才“组团式”帮扶行动,组织200名专家人才组成专家指导组,深入乡村,围绕农技指导、科技引领、卫生健康、送教支教等方面,面对面开展重点指导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共组建志愿服务队1646支,开展志愿活动20845次。
争创优异业绩,绘就“新画卷”。党的建设必须牢牢盯住发展的关键环节,用发展的成效检验党建工作实效。一是实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行动,持续推动精准脱贫,谋划开展第一书记扶贫代言活动,109名第一书记代言贫困村农特产品362个,销售额突破5900万元,带动集体增收512万元、贫困户增收490万元;吉林市“扶贫代言行”项目荣获全国网络扶贫优秀案例,并作为全国唯一获奖的组织部门接受了新华网专访。全市10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二是实施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持续推动产业发展,采取“四个一批”方式,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累计争取中央和省级扶持资金8500多万元,农村产业项目发展动力持续提高。三是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引领行动,持续推动融合发展,按照每个乡镇20%的比例打造党建示范村,以点连线,以线扩面,在全市形成红色示范带22条、产业示范区13个,辐射带动乡村200余个,进一步实现党建示范带与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双带融合”。四是实施“三治融合”乡村治理行动,持续推动乡村治理,聚焦基层治理和平安村屯建设,实施“党建引航、法制护航”的“双航行动”,为每村配备1名法律顾问化解矛盾纠纷,打造“百姓说事点”“六六议事堂”等各具特色的吉林版“枫桥经验”,全市共成立村(社)调解组织1399个,调解矛盾纠纷27083起;坚持整顿软弱涣散村常态化长效化,每名市委常委指导1个县(市、区)、包联2个村,示范带动各级领导干部推进“五个集中整治”精准治软治散;按照“跟进、起底、整治、深挖、建强”五步工作法,坚决消除“一案一整治”涉黑涉恶村,有效保障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系中共吉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李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