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清鱼来
2020-12-09黄伟胜
黄伟胜
小鱼,为我的教学生涯打开了另一扇窗。
有位同学是个鱼痴,回乡创业。参观他的鱼场,鱼儿形态优美、色彩斑斓,以为神物。同学却说,这是当地“土著居民”,龙门的鳑■资源特别丰富,简直就是“鳑■天堂”。
同学送了几尾小鱼给我,我把它们放养在办公桌上,朝夕相处,秋波暗送,求相知的种子,就是这时候播下的。
同事谢老师喜欢捉鱼,那天我跟了过去。到了河边,谢老师指着一堆草丛说:“你去起。”我顺着草丛往水下摸,碰到一根木棒,把木棒拔起来,木棒上连着一根细绳,拽拉细绳,一个四方形的鱼笼慢慢浮出水面,笼里有些不知名的小鱼在噼噼啪啪地乱跳,我的心充满了惊喜。这是我第一次起笼捉鱼,也是首次认识几种漂亮的原生小鱼。闸门一开,一泻千里。接下来,这样的情节无数次发生在我县的大河小溪、水库鱼塘里,小鱼谋去了我大量的业余时间。
记得一次,我们一行3人到乡镇某溪流去野采。清晨我们收拾好家当就出发了,途中邀上向导,走向山中溪流。一路坑坑洼洼,脚下打滑,蚊蝇飞舞,荆棘挡路,我们相互扶持,披荆斩棘,经一场拼搏,终于到达目的地。只见溪流潺潺,清澈见底,水底石头长满绿藻,溪边植物绿得耀眼,山涧中不时传来轻轻的鸟鸣声。我们放下鱼笼,等待鱼儿的到来。
午餐安排在一位老渔民徐叔家中,我们交谈的内容大多围绕着“鱼”展开,徐叔特地談起一件事情:他年青时有一种“锦鱼”,是当地有名的食用鱼,当时很常见,经过20多年的变迁,这种鱼在当地已灭绝了。徐叔说,他是亲眼见证了锦鱼由兴到绝。我们想要一张锦鱼的图片,徐叔说,当时他没有保存资料的意识,可能也没有科研机构去记录当地鱼的种类,锦鱼的图片是找不到了。徐叔对目前环境恶化、鱼种类数量锐减的境况唏嘘不已。他还说:“你们的行动对记录保存家乡的鱼种类及鱼文化意义很重大,你们要用研究成果去呼吁政府和民众,一齐来保护我们家乡的鱼类资源。”此刻,我们心里美滋滋的。
午餐后,我们告别徐叔,原路进发去起鱼笼,拍照片、做记录、存样品……一切就绪准备回程。这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瞬间就大雨滂沱,雨让山路更泥泞了,我们高一脚低一脚艰难地往回走……回到营地天全黑了,我们都变成了泥人。
捕到的小鱼,要给它们拍照留影。在同学的指导下,我自制了专门的摄影鱼缸,外观笨拙但很实用。为凸显相片的光线效果,拍摄是安排在晚上进行的。给小鱼拍照是一场耐性的较量,小鱼不听话,不会摆“普斯”,要等待个合适的镜头,往往要耗一两小时,甚至两三个晚上。现已拍成的我县原生小型观赏鱼有一百多种,我在校内搞了个照片展,参观者交口称赞。展览后,许多教师的办公桌冒出了小鱼缸。
《中国斗鱼人工繁殖初探》是前年我校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的选题,辅导老师指导学生捕捞亲鱼、辨别雌雄、营造环境、喂养幼鱼、撰写观察日记……经半年,项目成果是一尾尾漂亮的中国斗鱼及学生习得的知识技能和情感。该项目荣获2018年龙门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我将研究成果和过程开发成教师培训课程《龙门县原生小型观赏鱼资源开发及其教学应用》,已成了我工作室的特色培训课程。我工作室摆满了鱼缸,养着各种各样的本土小鱼,很多专家前来指导参观,都说工作室有生物味更有鱼腥味。
跟岗学员们亲历了讲座识鱼、下笼捕鱼、认鱼辨鱼、夜晚摄鱼、训后写鱼等一系列研修活动后,都表示这样的培训课程生动有趣,对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非常有效。很多初中生物教师主动要求到我工作室参加培训,多是冲着这个课程来的。
课题组成员何老师,曾为大伙献出精彩的小学一年级科学课《家乡小鱼真漂亮》。课堂上,何老师通过图片、视频展示了家乡小鱼曼妙绝伦的身姿,还发给学生一个小鱼缸,内养着两种不等数量的小鱼,让学生开展数一数、认一认、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以“鱼”为纽带,实现了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时而聚精凝神,时而欢呼雀跃,时而俯首沉思……热爱家乡、珍惜生命的情感在学生的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为了使我们的研究更系统并有文本依据,2019年8月,我们将课题《龙门县原生小型观赏鱼资源开发及其教学应用研究》申报了惠州市教育科研立项,获得批准。在申报书的成果栏,我们郑重地填上:专著1册——《鱼跃龙门》。
2019年底因“新冠”疫情,学校组织了线上教学,我将课题研究积累下来的图片、视频资料融入课堂直播。例如,我用一段鳑鲏通过产卵管将鱼卵产入河蚌体内的视频,来说明鳑鲏与河蚌的共生关系;用一个长满水草、小鱼欢游的鱼缸,去教授《生态系统的构成》……这样的线上课堂直观生动有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及同行的高度好评。
2020年4月,课题组在野外采集样品时,发现了鱊类鱼种兴凯鱊,同年6月课题组的成果报道《龙门新发现“水中彩虹”兴凯鱊》登上了惠州新闻的头条;同年6月6日“全国放鱼日”,课题组进行“龙门濒危鱼类兴凯鱊增殖放流”活动,龙门县融媒体中心跟拍了此活动,现场采访了我,在政府官网上以《龙门从教27年生物教师带领课题组苦寻4年终发现“水中彩虹”》为题,进行了大篇幅宣传。课题组为保护家乡的水产资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玩鱼研鱼的同时,我结识了很多鱼友,收获了深厚友谊,大家线上线下相互交流,互通有无。
从教27载,初中生物高级职称(省特级)的我,不觉就堕入职业倦怠的漩涡中。对家乡鱼类的研究,为我的教学生涯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的生活焕发出新的光彩。
倦了,不妨打开另一扇窗,风景也很美。
(作者单位:广东龙门县龙城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