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声乐教学中塑造学生审美观的途径探索

2020-12-09刘栩含

参花(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审美观声乐教学培养途径

摘要:本文从声乐审美观的内涵和外延、塑造声乐审美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论述塑造声乐审美观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声乐教学 审美观 培养途径

声乐艺术以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将音乐和语言融合在一起,向世人展示审美价值,是人类情感表现的特殊产物。由于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直观、自然,在声乐学习中,学生很容易就能从声音效果、歌唱感觉、情感体验、歌唱形象等方面得到美的感受。但要在表演中真正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并采用恰如其分的演唱技巧加以完美的诠释,产生震撼心灵的效果,必须有良好审美观的支撑。只有在正确的审美观指导下的声乐艺术,才能够成功引发听众思维的碰撞、掀起情感的波动,激发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心态。因此,审美观的塑造,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在教授声乐技巧之外,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连接声乐教育和审美教育、指导今后学生的艺术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声乐教育真正的教育价值的体现,对更好地实现声乐教学目的,促进我国声乐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声乐审美观的内涵

声乐审美包含技能、乐感、伴奏、歌词等多重元素。其中,技能关乎声乐的质量和表现力。因为优美的声音需要建立在一定技巧的基础上,而科学的演唱方法能够统合各个发声器官形成有效共鸣,从而提高声音的质量,最大限度地体现声音的张力与美感,是烘托艺术审美效果不可缺少的元素。乐感则是提升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所谓乐感,多体现在不同人对同一作品中节奏、音准、情感处理形式等的不同感觉和感受,实质上是对声音所产生的不同的条件反射。良好的乐感有助于歌者充分表现声音中的美感,达到触动听众心灵的效果。伴奏主要是以器乐的形式辅助歌唱,是声乐美感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声乐表演中,多种乐器组合为不同作品进行配器,既可以发挥不同乐器的音色美感,还可以通过和弦、和声等种种形式,与歌唱者的声音交相呼应,产生珠联璧合的艺术效应。歌词是表达歌曲思想和情感脉络的文学性语言,是与音乐相辅相成的艺术载体。歌词本身具有通俗美、韵律美、哲理美、含蓄美和抒情美等特征,具有强烈的艺术审美功能,能够充分表现细腻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演唱者要想唱好作品必须仔细揣摩歌词所表达的内在含义,并结合自身的经历、感悟去驾驭歌词的语调、语势,并用恰如其分的演唱风格去完成作品,最终使受众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和心灵享受。

基于声乐审美的内涵,我们所说的塑造声乐审美观,就是通过科学的培养形成一定的声乐艺术鉴赏感觉和在声乐活动中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包括对声乐艺术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完美的声乐艺术展现在听众面前的应该是饱含历史与时代气息,体现不同社会背景,表达不同人的情感流露,展示多种技巧、多种表现形式的复合体。主要涵盖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塑造审美敏锐力。即通过熏陶与培养,形成对声乐艺术作品的赏鉴能力,能够敏锐捕捉声乐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美感,辨析作品中唱腔、情感、特色、风格等成功因素和魅力所在,并加以借鉴、吸收,化为己用。二是塑造审美想象力。即通过启发和引导,能够在知觉和记忆力表象的基础上,按照相似律、接近律、自由律进行想象,并通过分析和综合,发挥对声乐作品的联想力和创新力,创造出新的形象。三是塑造审美表现力。即通过引导学生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反复聆听和实践演唱作品,不断挖掘和加深对作品蕴含情感的理解,最后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声乐美感的诠释和表达。在这一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能够在理解作品审美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声腔美的创作,将蕴含的意象和情感充分地展示出来,达成深入的情感交流,完成作品的二度创作。对声乐专业的学生而言,声乐审美表现力的培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是声乐教学的高级目标和意义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声乐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提升,还要突出深层次的美感挖掘、美感培育、美感表达,从而为学生声情并茂地演绎作品、充分展示声乐艺术的魅力奠定基础。

二、塑造声乐审美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声乐艺术以优美的语言、美好的旋律、动听的腔调、优雅的动作所体现的形态美和乐器美为基础,给听众以美的享受。这些美的元素表达必须在演唱者审美思维的指导下完成。在歌唱活动中,歌唱者扮演着优秀的审美者和美好声音缔造者的双重角色,只有具备高超的审美能力和歌唱水平才能演绎出打动人心、触动灵魂的优秀作品。这种在正确审美观的指引下演绎的完美的声乐艺术,能够让人徜徉在不同历史、不同年代的长河中,迷失在错综复杂、爱恨交织的情感宣泄中,往往能够唤起听众内心深处的共鸣和触动,或是自己曾经的生活经历与作品中人物的生活经历某种程度的重合,或是某种似曾相识的情愫,从而产生相同相通的艺术情感交流与融合,进而仿佛置身于作品所处的环境里,与人物共同呼吸、共同感动,不知不觉中使自身的情感也得到充分的释放。当前,高校的声乐教学偏重于技术上的高、精、尖,很多学生片面追求炫耀技巧而不重视挖掘作品内涵,导致演唱时虽然音色优美,但感情却没有到位,不能深刻感染观众,究其原因正是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因此,只有用正确的审美观指导艺术实践,用正确的教学途径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和审美水平,才能真正使学生用心去感知声乐、思考声乐,在真正地领悟声乐作品内涵的基础上完成作品,达到声乐育人的效果。

三、塑造声乐审美观的教学途径

在教学中塑造声乐审美观,应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赏析名品激发审美情趣。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大量品鉴名家作品、赏析教师良好示范、欣赏其他学生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学生在品鉴艺术作品磅礴大气的内涵、领略知名艺术家炉火纯青的艺术风采时,内心会不由自主地涌起崇拜之情,通过不断地开阔眼界,接受艺术美的熏陶洗礼,艺术品位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学生在观摩教师精心准备的范唱、表演时,通过感受节奏、速度、律动的变化来学习歌曲,唤起美的共鸣;学生在欣赏其他学生的表演时,能够互相借鉴,发现彼此的闪光点,促进情感沟通,建立自信。二是利用环境因素营造审美氛围。主要从环境美化、情境创设上入手,如在筹划表演时,对场景布置、服装和道具的选择、配乐、舞蹈统一进行艺术编排和艺术处理,通过美的布置、美的调式、美的旋律、美的节奏、美的肢体营造艺术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艺术魅力。三是设计教学内容贯彻审美原则。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根據学生的实际审美水平和能力逐级设计教学目标与要求,尤其要将审美原则贯彻其中,帮助学生掌握艺术审美的结合点和发力点。简言之,声乐审美在处理作品时应遵循历史与时代的统一、演唱技巧与艺术表现的统一、客观真实性与艺术夸张性的统一等几个原则。所谓历史与时代的统一是指声乐作品必然是某一历史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历史气息和时代风貌。这就要求我们在声乐表演中,要结合不同的历史气息,代入不同的时代风貌,并且要注意区别不同受众的观念、品位,在实际的艺术表演过程中有所侧重。当然也可以“老歌新唱”,用新的时代风格为旧的历史歌曲赋予新的时髦元素,从而展示声乐表演者自身的创新性的艺术表现个性。所谓演唱技巧与艺术表现的统一是指艺术表现与演唱技巧是相辅相成、鱼水相依的紧密关系。诸如运气吐字、起调行腔、高低抑扬、缓急顿挫等的诸多表演技巧是支撑和烘托艺术表现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而完美的艺术表现则是声乐技巧要实现的终极目标和价值所在。所谓客观真实性与艺术夸张性的统一是指“艺术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对于任何作品都不能照搬照抄或拘泥于前人的表演风格,要在尊重原创的基础上找到彰显个性风格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既要对作品所处的时代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研究和领会,尊重作品原始形态与原旨精神,又要进一步基于现实的需要和自身对作品的领悟,结合自己的表演风格,将作品的艺术内涵用深度艺术加工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虽然声乐表演艺术具有较强的二度创作的特点,但是在创作中也要掌握分寸,不能一味升华提高,过于偏离作者的创作初衷去随意演绎,造成作品与时代和特定情境的脱离,使作品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难以得到观众的共鸣。四是创造实践平台体现审美价值。不同层次的声乐艺术实践及艺术创造活动,是增强美的体验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后,教师就可以创设多种艺术实践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美、抒发美、表达美。如在组织课堂表演和艺术实践活动时,可以通过艺术采风、歌唱大赛、说课比赛、专场音乐会等形式,鼓励学生对声乐作品、器乐作品进行改编,为音乐编配舞蹈,指导学生从策划构思、节目编排、组织演出等各个环节进行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帮助学生拓宽思维,开阔视野,把课堂上学到的发声技巧运用到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和创作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总而言之,艺术审美的特征贯穿了整个声乐实践过程。塑造声乐审美观对实现声乐教学目标——培养知音乐、会音乐、懂音乐的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途径,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作品的艺术内涵,更好地演绎和展示作品的艺术魅力,稳步提升艺术素养和艺术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尹楠.声乐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黑河学刊,2011(01):126-127.

[3]郭建民.声乐文化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4]关阵欢.关于声乐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1):200-201.

[5]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6]王爱红.声乐教学中歌唱思维的审美性[J].美与时代(下),2010(09):81-83.

[7]黄婷婷.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J].北方音乐,2014(03):56.

(作者简介:刘栩含,女,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级,研究方向:歌唱艺术与教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审美观声乐教学培养途径
论唐代琴论中的主“静”审美观——以《昭文不鼓琴赋》《无弦琴赋》《琴诀》为例
额日德木特古斯以《春》为题诗的审美观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