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得法?得益
2020-12-09陈慧英
陈慧英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我们总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指导课上,老师费尽心思用心指导学生习作,可是学生却词不达意错漏百出;面对习作,学生总是磨磨蹭蹭迟迟不愿动笔;发下习作时,老师耗费大量时间精心批改的习作,学生看完却无动于衷放下了事。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用心培养小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让学生“得心·得法·得益”,实现“乐写·乐改·乐教”。
一、唤醒意识,激发自主修改动机,让学生得心
德国著名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一)树立作者意识,为诞生习作而修改
唤醒作者意识。记得在学习《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前,我跟学生分享了作家萧红的故事,萧红坎坷的命运和《呼兰河传》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学生。这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鼓励学生批注。不一會儿课室窃笑声四起时,我知道学生被作家生动活泼的文笔吸引了,再看看学生的批注:有感同身受的共鸣,有羡慕的表白,也有对作家文笔的慨叹。在交流中,我发现不少学生也在分享自己童年的趣事,我不失时机告诉学生:“只要你现在拿起笔,记录下自己的童年趣事,你就是一位像萧红一样的作家。经过修改,也许你的习作同样可以把读者逗乐呢。”此时,学生的作者意识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被唤醒了,跃跃欲试。
体会为诞生习作而修改的必要。教学中学生总是喜欢“一气呵成”,然后万事大吉。面对这种现象,可以通过王安石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一次次修改的故事和唐朝诗人贾岛“推敲”的典故,对学生进行榜样引导。我们还可以展示个别学生习作的初稿和修改稿,让学生对比分析,领悟修改前后习作的差别,让学生明白:一篇篇习作就是一个个成长印记,习作修改能让自己的成长记录更加完美、更加优秀。
(二)树立读者意识,为交流佳作而修改
树立读者意识。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中的对象意识,是指写作时心中存有倾诉或交流的对象。接受美学家伊瑟尔(Wolfgang Iser)提出,作者创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隐在读者”(Implied Reader)。这一“读者”存在于作者创作的任何一个环节,实际上,它是“读者的需求或审美期待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是读者的存在与作用内化生成于作家心中的一种意识”。我们必须清楚:习作不是为作而作,而是为交流而作。
体验修改魔力。我镇中学的文科高材生殷建超曾经是我的学生,那时,他讨厌习作,每次测验都因为习作而不及格,遭到批评和指责,有一次甚至还挨了父亲的打。于是我布置了一次习作,要求“写自己的伤心事”。动笔前,我有意鼓励殷建超写《都是习作惹的祸》,把挨打的伤心事写出来。由于是真实的事情,他很快就写完了,一边写还一边掉眼泪。面对沾有眼泪的初稿,我拿起笔带着他一起修改起来,修改完后发现这是一篇能打动人的佳作,于是把它贴到了班里的佳作展示栏里,得到了不少同学的好评。他体验到修改的魔力,从此爱上了习作,成为文科高材生。
二、指导方法,习得自主修改要领,得法
叶圣陶先生在其论著中反复强调:“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批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去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对于“乐修改”的学生还得引导他们“会修改”,让学生的习作自主修改得法。
(一)示范引路,具体指导
小学生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作为启蒙老师,面对习作刚刚起步的小学生,要从示范、指导做起。我在指导新接手的五年级学生写“记一次辩论”的习作后,发现部分学生的习作中出现“小王说……”“小袁说……”“小张说……”等流水账式记叙,便决定对此类习作的修改做示范性的具体指导。 首先以经典引路,带学生一起品读《白杨》中哥哥和妹妹争论的部分,了解对说话人动作语气的描述和位置安排。再利用实物投影示范引路,带着学生用修改符号一起修改习作“钉子户”陈荏朋的习作。改完后一篇干巴巴的习作变得有节奏、有画面感了,学生也感受到修改的神奇作用,马上拿起红笔自己修改起来。当我批阅学生的修改稿时惊奇地发现,每一篇习作都有了质的飞跃。我也从繁重的无效批改中解脱出来,愉悦地欣赏起学生的佳作。此后,学生的语言描写大都能做到生动贴切。对于小学生,我们可以把习作修改方法与问题做归类分解,再示范引路,具体指导。
(二)任务明确,要求恰当
我们在指导修改的时候,要有年段意识,任务要明确,定位要适当,不能拔高要求,让学生可望而不可即。中年段不涉及谋篇布局、技巧运用。到了高年段,除了指导学生对遣词造句进行修改外,还可以适当指导学生对习作的谋篇、技巧尝试作修改。
(三)阶梯分解,螺旋上升
为了使学生习得修改要领,我们的指导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阶梯分解,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尝试到得法,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我们可以精简每次自主修改的任务,实现“轻松易其稿”。在实践中,中年段我尝试“三改”:一改书写正标点;二改字词明达意;三改句子理通顺;高年段我尝试“四改”:首次默读圈、点、画,再次朗读理、品、换,三次互读研、析、议,四次展出佳作齐品读。学生的修改不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轻松的、有层次的、合作的、有交流的自主修改。
三、评价激励,体现自主修改成果,得益
(一)多维评价,正面体验。 有时候,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过程和方法的肯定与引导,会比对习作内容表达的肯定效果更好更长远,因为那是影响一生的正面体验。
(二)对症评价,挑战体验。 世界上每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期盼得到肯定。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即使只做了极少的修改,也期盼得到肯定与支持。赞美的语言、对症的评价对学生而言是让人愉悦的体验,也许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评价,将成为学生努力的无限动力。
(三)多元评价,立体体验。 对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评价应该是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多元评价,给学生带来的是正面的、反面的、指导性的、分享性的、鼓励性的、挑战性的立体体验。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不光是写出来的,也是精心改出来的。若小学生习作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得以培养,佳作的呈现会如雨后春笋。
责任编辑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