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鲜活素材打造高分作文

2020-12-09张冬梅

师道·教研 2020年10期
关键词:报亭涂画校服

张冬梅

一篇优秀的考场议论文必须做到“眉清目秀”“血肉丰满”。“眉清目秀”是针对一篇文章的框架结构来说,考场作文的思路一定要清晰,让改卷老师一目了然;而“血肉丰满”则是针对考场作文的内容来说的,“血”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体现着一个考生的思维品质。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人人皆具备,这需要长期的积淀,但文章的“肉”则可以通过记忆积累来获得,“肉”丰满了文章的内容才充实,才有意蕴,才具备说服力。然而,很多同学手中积累的素材极其少,即便有也是司空见惯、毫无生气。这几年全国卷Ⅰ的高考作文题,无不体现鲜活的特点,它们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具有时代性。这些题目就是考查学生分析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时代感和“以天下为公”的责任感,如果学生没有积累鲜活的素材,要写一篇高分作文或许会非常困难。所以,学会积累和运用鲜活的素材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一、鲜活素材的来源

1 .自身所见所闻的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

有时候,很多考生看到题目的时候无从下手,因为感觉缺少材料和案例,其实并不是没有案例,而是他们积累的案例都是一些具体的名人轶事,不懂得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寻找例子。俗话“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懂得回归生活,从生活中去去找例子尤为重要。例如,2017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中提到的关键词“中华美食”,是的,或许我们没有去过北京,没有吃过烤鸭,但是我们总吃过我们家乡的美食:杨桃鸭、柴枪粉、酿苦瓜、三黄鸡、捞粉等,这些美食无一不让我们垂涎三尺,我们尽可以大方向外国朋友介绍。

另外,考生在写作时要特别注意,一篇文章不应该仅仅是以“第三者”的视觉去分析,这样的文章更客观,但往往是冷冰冰的泛泛而谈,没有温度。一篇文章有了自己个人的真实情感体验,或许会更有感染力,更容易打动改卷老师,从而获得高分。

2 .从电视、网络等媒体了解的新鲜事和社会现象

关注时代,关注生活,我们或多或少地都会从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了解到地方、國家所发生的事,或者所出现的某些现象,或者所呈现的某种社会趋势。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现象、社会趋势入手,更能体现考生对生活、对社会的思考以及理解,更能彰显一个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某广东考生2018年高考优秀文章《把握机遇 直面挑战》中的一个段落:

我们的时代,是直面挑战的克难时代。

2008年,汶川大地震无情地夺去几万中华儿女的生命,然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祖国的力量战胜了灾难;2013年,落后偏远的乡村通了公路,扶贫向精准深入推动,全面小康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诚然,当今时代我们忧心“瘦肉精”损害了胃,我们耻于“中国山寨”,我们不甘处在全球化制造业的低端,但可贵的是,我们拥有直面挑战的勇气,拥有攻坚克难的毅力,我们必当勇往直前。

这个段落联系了一些反面的例子如“瘦肉精”“中国山寨”等现象,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我们的时代,是直面挑战的克难时代”。如果考生没有联系这些内容,仅仅只是根据材料里提到的汶川大地震来分析,则少了说服力。

二、鲜活素材的运用策略

1 .抓住事件特点和本质特征,同质联想

有些考生,平时关注生活,关注时事,“腹有诗书”,可是“下笔无神”,有积累,有见识,但是不懂联想。其实,凡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事件的特点进行同质化的联想,或者抓住某种现象所呈现的本质特征进行联想。联想的方向一般是由一物想到另一物,由一人想到另一个人,由一人想到另一类人,由这种现象想到另一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我们来看以下作文材料:

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较为突出,下面是他的采访记录。

学校门口。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画了机器猫,为什么又用涂改液涂掉?

学生:班主任让我全部洗掉,洗不掉就得用白色涂改液盖住。

商场。

记者:同学,你校服上有歌星张靓颖的签名,是真迹吗?

学生:百分百真迹。

文具店。

记者:哇,你怎么直接在校服上试笔?洗不干净的!

学生:校服很便宜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以上这则材料的核心事件概括起来就是“校服被涂画”,这道题目虽然紧贴学生生活,但是很多同学在写的时候还是无从下手。其实我们可以抓住校服外在旳特点、校服的内涵、涂画校服的实质进行联想。首先,校服是学校统一的服装,样式统一、简约。抓住这个特点由一物联想到另一物,我们就可以联想到千篇一律的校园模式,千篇一律的教室构造。其次,校服代表的是学生的身份、学校的形象、学校精神的载体。由这些内涵我们联想到代表身份、形象、精神的还有国旗、国徽、人民币、名胜古迹、英雄人物的画像或雕像等。最后,我们看涂画校服这种行为的本质,涂画校服实质上是学生不爱护校服、不爱校、不理性的举动,或者说是他们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集体感的缺失。由涂画校服这个动作的实质及结果我们可以联想到“涂画学校的课桌、图书馆里的公共图书等公物,涂画名胜古迹,给国人抹黑、给国旗抹黑、给公安医生军人抹黑”等行为。如此进行联想,拓展延伸,恐怕也不会没有例子去说理了,想要写一篇高分的考场作文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2 .多点对接,巧运用

我们在改作文的时候,常常会发现很多同学不懂处理鲜活素材,或者说他所用的鲜活素材并不能证明他的观点。其实不管是鲜活素材还是陈旧素材,我们都要懂得让材料为我们的观点服务,让材料和观点融为一体,才会相得益彰。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学会找准分论点关键词,表述时做到多点对接。我们看一下范文节选:

那些街头巷尾的一个个报亭,是文化、知识散播于人群之中的一个个站点,是人们学习的站点。闲暇之人,路过报亭,信手买一份报纸或者杂志,找一个地方坐下静读,那是心灵与知识的交流,每每目光与文字的触碰,都是读者与作家的交流。小小的报亭让人们得以和文化近距离地相遇。天天见、日日见,慢慢地,文化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言语、行为。小小的报亭竟然发挥出如此大的影响。

这个文段的观点句就是第一句,观点句的关键词有“报停”“撒播”“文化、知识”。作文写了身边闲暇的人和忙碌的人,在表述的时候,他紧扣观点句的几个关键词,做到多点对接,使得所用的鲜活素材自然而然地与观点融合,毫无生硬之感,也无观点和素材油水分离之嫌。

只有选用新鲜的素材,写“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人没我有”的东西,言他人所未言,这样才会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才能够在众多文章中脱颖而出,赢得高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平时课堂中,还得引导学生多关注时事热点热词,留心生活,善于观察,不仅要学会积累素材,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会运用。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报亭涂画校服
渐行渐远的城市报亭
没有伞的雨天
记忆深处的校服
校服·校腐
一个人的“圣经”:韩勇的涂画
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