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思政工作精准度研究
2020-12-09邱平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思维已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从细节着手,努力培养精准思维方式,提出要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有针对性地实施精准对策。陈宝生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精准思想政治”。可见,教育部在考察各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时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教育的精准度。当前,精准思维不仅渗透在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里,衣广泛运用在社会治理的各项工作中,基于这一时代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顺应国家趋势,以精准思维为指导,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朝着精准有效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工作;精准思维教育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需要各方面人才共同努力,尤其是具有优良素质的高精尖人才。高校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在培养人才方面不仅要注重专业性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要落实到细微处,提升素质教育的高度。可是,近年来国内高校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很大程度上仅仅中国式硬性知识性输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发挥到最大值。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在与国际社会的竞争环境中,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关键。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如何创新性的对思想政治教学进行改革成为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二、目前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有个根本性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的提出指引着我们如何高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依然存在部分高校重专业,轻素质的情况。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呈现多样性和多元化,丰富的个性,多渠道的沟通,不同的区域、民族、专业、性别都呈现出了个体性差异比较大的特点,但是很多思想政教育工作者缺乏长期深入关注和调研,在工作经验方面有所欠缺,没有精准分析个体化差异,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做到紧密结合学生思想特征,工作仍存在内容空泛、方式落后等问题,说教性的工作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和亲和力,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及针对性、育人效果不佳。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尚未形成多维一体的工作体系,各方没有形成资源的有效整合。大部分思政工作仍集中在专职辅导员身上,学校其他部门存在信息不对称,遇到问题配合不到位,造成时间成本的浪费。有部分专业课教师对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理解不到位,忽视“课程思政”在整个思想政治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思政工作未能实现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影响了全员育人的效果。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实现从“漫灌”到“滴灌”。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高校作为社会思想政治的发源地之一,在新形势下,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开拓创新,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整合各方有效资源,提高教育工作者教育意识,形成全员育人的有效合力,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使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创新性。本文通过精准目的、精准识别、精准制定、精准保障构建起四维协同联动的思政工作精准化工作模式,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度的进程。
(一)确立精准目标,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他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面对当前国家发展和国际形势的新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高瞻远瞩,时刻牢记“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工作实践中牢牢把握目标与方向,使高校真正成为培养国家栋梁的主要阵地。注重学生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管理的规范等,加强党的领导,积极融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以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精准识别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準化的前提条件就是精准识别。具体来说,包含以下三个内容:一是确定教育对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群体,他们具有很多共性的特征,但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学生思想状况又存在很多差异。二是确定教育场景。利用双课堂、多渠道教育场景的转换,转变教育方法和思路有助于提升教育效果。三是利用大数据对教育对象进行全方位分析和预判,精准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大教育实效性。
(三)精准制定
精准制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对象的持续发展。精准制定包括:一是依据不同类型的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状况,提供针对性的输入,保障思政教育的统一性;二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所涉及的资源进行有效规划,提高教育精准度。教育者应及时了解并掌握教育对象的实时思想政治动态,同通过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实效性同时,要促进高校管理各职能单位的协同合作,增大全员育人机率。及时评估总结教育成果,积累精准度教育经验。
(四)精准保障
精准保障能够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有效,它贯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的全过程、组织计划和协调控制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各个环节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需要各类资源整合,多维度多角度协作的立体工程。新形势下更要健全工作制度,落实课程思政工作,形成合力。动员各类社会资源,与校友企业加强合作,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增大学生就业实践机会,加强家校联系,发挥家校合力优势,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引导,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有效发展。同时,积极建立各类规章管理制度,保障育人工作的顺利进行,构建思政精准化的管理评价制度,促进过程管理,痕迹管理,利用各类思政工作知识竞赛,技能大赛提高思政工作者的工作能力,确保工作扎实开展,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实有效。
综上所述,做好新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牢牢把握“精准”二字,在具体实践中,既要精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也要抓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实施路径,让高校真正成为培养国家人才的摇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人民日报,2019-10-08(05).
[2] 宋德孝.供给侧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精神需求的精准化对接[J].思想教育研究,2020(2).
[3] 张亮.以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精神引领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黑河学院学报.2019,10(06).
[4] 章波,张翮.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融合实践探究.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6(06),35-38.
[5] 贾毅.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对大学生的引领作用.发展.2019(06),67-68.
[6] 赵志升.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程改革方向新探究.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6),209-210.
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探究民族院校体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1231100451)。
作者简介:邱平(1987- ),女,甘肃陇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法学、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