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娱乐传播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2020-12-09欧阳露荣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9期
关键词:价值观青少年影响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面对新形势,我们需进一步加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深入了解媒介的娱乐化趋势,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提供更加丰富更有营养的的精神文化食粮。

关键词:娱乐传播;青少年;价值观;影响

一、娱乐传播的发展现状

娱乐传播顾名思义,以娱乐为目的进行的,使受众产生快乐、兴奋等激动情绪,从而获得放松产生愉悦、满足的情感体验、受到人们喜闻乐见的大众传播活动称为为娱乐传播。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截止2018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广播电台播出机构2647个,是1949年的54.0倍,1978年的21.2倍;2018年实际开办公共广播节目2900套,比2012年增长10.4%;实际开办公共电视节目3559套,比2012年增长8.7%,全国广电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以上。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小媒体的竞相发展,人们逐渐实现了从“被动娱乐”到“主动娱乐”的转变,我们可以预见全民娱乐的时代正在到来,这使得各类娱乐节目,社会上各种娱乐传播现象受到传媒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娱乐传播已经成为传播媒体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娱乐业更是成为新媒体行业竞争的热点和焦点。

二、娱乐传播的特征

我们这里讨论的娱乐传播,主要指线上的娱乐传播。然而,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正反两面性,娱乐传播的发展也是如此。随着娱乐经济的迅速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泛娱乐化现象愈发严重,其呈现的特征如下:

(一)传播速度快、受众广、影响大

娱乐传播因其内容和形式的轻松化,使人可以从紧张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得到片刻的解放,让身心得到放松从而获得愉悦感、满足感所最为大众喜闻乐见,如,2020年大火的选秀类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创造营2020》等就是凭借娱乐传播传播速度快而迅速蹿红拥有众多粉丝的,而在节目结束后,最终跻身前列的选手则自然而然获得了登上各大舞台的机会,可以向社会各类群体展现他们的才艺,因而他们所造成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二)节目效果炫技化

由于娱乐经济下的利益角逐,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娱乐节目、电影更加注重于外在的表现形式,过度注重于给观众带来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反而对于节目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却呈现地并不那么深刻,导致如今很多电影电视剧情节和娱乐节目环节的逻辑经不起推敲。

(三)内容的肤浅化和低俗化

当下娱乐传播的现状就是形式过于娱乐化,导演的重心放在了如何使节目形式更新颖、更炫技、更博人眼球,一味地迎合受众的兴趣需要以此增加节目的曝光率和收视率,不可避免地制造出一堆暴力、媚俗、色情、肤浅的信息垃圾,避谈严肃认真的话题,所表现的东西流于表层趋于媚俗,带给观众的东西往往感性而煽情,缺乏对事物更进一步的理性认知和批判性思考,不再去追问深层意义,让娱乐最终变成“愚乐”。

(四)对大众传播娱乐功能的异化

作为大众传播第四基础功能的娱乐功能,因其发展大都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易于使大众产生愉悦之情,所以它具有最广泛的受众基础。当前的问题就在于各种传播媒介所呈现给观众的几乎所有内容都是以娱乐化的方式展现的。这就放大了我们所传播内容中的人情味、趣味性因素,把迎合大众、娱乐作为首要目的,以娱乐消解意义,避开了真实严肃的话题,去除深度,做标题党,虚假报道,博人眼球,在传递给受众愉悦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制造出一堆暴力、媚俗、肤浅的产业垃圾,以此引导大众“享乐”的生活潮流。娱乐传播的低俗化发展趋势,给观众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精神污染”,媒介的教化功能日渐削弱,对社会文化体系和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导致其异化了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

(1)娱乐传播的影响

当前,娱乐传播以其独特的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也曾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所以,娱乐传播在给社会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娱乐传播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以及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效应。

(2)娱乐传播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正面影响

如今,娱乐化的生活发生已经成为人们生存方式的新常态,娱乐传播越来越成为人们主要的社会交往方式,娱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娱乐传播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诸多正面影响主要包括:

一是極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生活内容、拓展青少年的视野。当大众传媒娱乐化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类型的时候,它更加丰富了青少年的精神生活,青少年在观看各类娱乐节目、阅读各类娱乐文章的时候,在获得愉悦感的同时,还能通过了解一些社会新鲜事,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以此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生活视野,这有利于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二是能强化主流价值观。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即在新时代我们还须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有营养的的精神文化食粮。娱乐文化是人们真实世界的反映,现实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必然会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娱乐传播的过程中,而人们在观看节目或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接受影响,所以娱乐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受众做行为示范、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大众生活。

三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利于身心健康。人们通过各类媒介的娱乐传播,了解时下发生的热点、爆点,然后通过微信、QQ等即时聊天工具或者是面对面的和朋友交流分享讨论,有利于拉近距离,不约而同形成某种“心理契约”,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们在八卦聊天的时候,脑细胞会被积极地调动起来,刺激人脑分泌内啡肽。内啡肽也常被称为人体自然生成的“鸦片剂”,用来帮助减压、镇痛,同时让人产生一种幸福、快乐的感觉。人们接收到的娱乐传播和对娱乐传播的再传播,可以使得人们的心情更愉快,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

(3)娱乐传播对青少年价值观的负面效应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娱乐传播对青少年价值观带来的负面效应如下:

一是降低了青少年的文化品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式各样以娱乐为目的的“快餐文化”层出不穷,这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享受、精神愉悦以及精神满足,再加上人们无线膨胀的欲望和传媒行业的商业逐利性,使得所有文化形态都有可能被娱乐文化纳入市场,人们开始对善恶真假的概念、是非判断的标准的判断越来越模糊,饥不择食,只注重享用时的快感,导致人们对有价值的政史、艺术、文学的真理性知识的求知欲越来越小,导致大众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一代,知识面狭窄、人文素养低下、文化品位更是断崖式下降。

二是阻碍青少年认知能力的提高。青少年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休闲时间绝大部分为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娱乐媒体所占据,他们看世界的方式往往是通过娱乐,而生活在大众传媒营造的娱乐环境中的人,习惯于用媒介所传递的“拟态环境”去认识和判断周边环境,所以如果娱乐传播的内容立意肤浅,最终受众所接收的便是错误的认知,这将会带来一系列隐形社会问题,严重阻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阻碍青少年群体认知能力的提高,造成青少年在道德判断上的混乱与迷茫。

三是助长消费主义倾向和享乐主义的社会风气消费主义是并非出于实际需要的目的进行的理性消费,消费主义者所消费的不是具体的商品及其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享乐主义以追求享乐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这些不良之风因传媒的娱乐化愈吹愈盛。当下电视、网络视频APP的娱乐节目和报刊的娱乐版面越来越多,娱乐性也在加强,很多新闻、访谈、资讯类节目的眼光逐渐从政治、经济版块转向娱乐明星和体育明星,更多地对明星的穿搭、出行以及身材的保持、生活方式等进行详实的描写和报导,为大众打造出一个个“消费榜样”,明星穿搭被青少年不断模仿。现在传统理性主义文化所崇尚的禁欲和节制伦理,为新时代的全面纵欲和视觉狂欢所取代。青少年逐渐把自我的满足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追求,在不管自己父母腰包的情况下盲目追求各种消费符号,助长了享乐主义的不良社会风气,严重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

四是导致人的人文关怀感缺失和社会责任感减弱。人文关怀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在人文关怀层面上,大众传媒娱乐化传播的普及化不仅是对主流价值观念的解构,还为公众提供了话语权,为很多新媒体运营者提供了发挥自由创作的空间。一些恶搞视频和文章为了博人眼球,故意夸大事实,迎合观众的恶趣味,而忽视文化道德底线,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了人文关怀的缺失例如,2018年金庸先生在香港逝世这一新闻一度登顶微博热搜,但与此同时竟然有无良网友借助这一热搜,恶搞金庸先生创作的经典作品以博取大家的关注,这一行径着实令人发指。1975年德弗勒和鲍尔·基洛奇提出了“媒介依赖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体的媒介依赖程度是影响其对外部世界认知、情感的和行为的重要指标。而现在的青少年周末、寒暑假只要一有空,大都人手一機玩得津津有味,一旦长期沉浸在媒介构成的虚拟世界中,就会缺乏与亲密的家人、朋友的交流,缺乏对现实世界中的人与事的关心和关注,久而久之,其所应承担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逐渐被淡化,最终甚至导致社会责任感的丧失。

参考文献

[1]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7/t20190724_1681393.html

[2] 尼尔,波兹曼,章艳.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程立涛,姜辉.大众文化情绪与享乐主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144-148.

[3] 梅尔文,德弗勒,桑德拉,等.大众传播学诸论[J].北京:新华出版社社,1990.

作者简介:欧阳露荣(1997- ),女,土家族,贵州铜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猜你喜欢

价值观青少年影响
青少年发明家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