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温脏透邪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60例*
2020-12-09田雪秋席中原蔡鸿彦
田雪秋,席中原,蔡鸿彦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临床又称咳嗽型哮喘、隐匿性哮喘、过敏性哮喘等,占我国慢性咳嗽患者的32.6%[1]。蔡鸿彦教授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从医35载,在中医辨证治疗肺系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蔡鸿彦教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因之一为脏气虚寒、邪气内郁;病机为脾肾脏气不足,肺卫不固,复感风热之邪,邪郁于肺,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气道挛急而发病。针对该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蔡鸿彦教授提出温脏透邪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将中医学“温法”与“透邪外达”理论相结合,以温补肺、脾、肾,兼顾轻清宣透、引邪外出为治疗原则,临床疗效显著。2018年1月—2019年9月,笔者采用蔡鸿彦教授的温脏透邪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60例,旨在通过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挖掘整理名老中医临床经验,运用现代技术揭示经验用药的临床作用机制,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扩大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推广运用范围。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呼吸科门诊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18~71岁,平均(42.51±7.61)岁;病程3~26个月,平均(14.78±3.34)月。对照组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最小20~74岁,平均(43.15±8.01)岁;病程2~20个月,平均(15.34±3.51)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2]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内科学》[3]《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5]及《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6]相关诊断标准。
2.3 中医辨证标准
寒热错杂证。主症: ①反复咳嗽;②有痰。次症:①畏寒肢冷;②疲倦乏力;③腰膝酸软;④痰黄;⑤口干;⑥便溏或便秘。舌脉:舌淡或红,苔黄或厚腻,脉沉细或滑。以上主症必备,次症兼具2项以上,结合舌象、脉象,即可诊断。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为寒热错杂证;③年龄18~65岁。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病例选择标准及纳入病例标准者;②有严重肺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结核、肺纤维化等患者;③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对本研究处方中药物有过敏史者;⑤精神病或其他原因不能配合信息采集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准备妊娠的妇女。
4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蔡鸿彦教授之温脏透邪法,给予中药汤剂,药物组成:栀子10 g,干姜10 g,延胡索20 g,细辛5 g,麻黄6 g,花椒5 g,杏仁15 g,白芥子10 g。以上药物由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煎药室统一煎制,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
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片(由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S028379,每片10 mg),每日1片,睡前口服。
两组均于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
①咳嗽症状积分:按照《咳嗽的诊断及治疗指南(2009版)》[2]中咳嗽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评分。无:无咳嗽,计0分。轻度:偶有短暂咳嗽,计1分。中度:频繁咳嗽,轻度影响日常活动及睡眠,计2分。重度:频繁咳嗽,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及睡眠,计3分。②咳嗽程度积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按照患者主观程度进行评分。使用0~10刻度的直线,0 刻度表示无咳嗽,10 刻度表示咳嗽最严重的程度。由患者自己对咳嗽程度进行评分,医师记录并计分。数值越大表示咳嗽程度越重。无:无咳嗽,计0分。轻度:VAS评分在1~3刻度为轻度咳嗽,计1分。中度: VAS分在4~6刻度为中度咳嗽,计2分。重度:VAS评分在7~10刻度为重度咳嗽,计3分。③炎症因子指标: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以2 000 r/min转速离心5 min,取上层清液,-70 ℃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观测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6 疗效判断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相关标准,采用疗效指数判定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为70%~<9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疗效指数为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疗效对比 例
8.2 两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程度积分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程度积分对比 分,
8.3 两组治疗前后IL-6、TNF-α水平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治疗前后IL-6、TNF-α水平对比
9 讨 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唯一或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咳嗽,属中医学“咳嗽”“哮喘”等范畴。目前,西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多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药[9-10]。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中医药疗法作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的重点,认为其临床疗效值得肯定。中医学认为:咳嗽与肺、脾、胃、肾密切相关,病机为外感失治,邪郁于肺络,导致肺气失宣,肺管不利,气道挛急,属正虚邪实[11-12]。
笔者在对蔡鸿彦教授学术经验进行总结时发现:多数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好食生冷之物或误服寒凉药物,使得阳气亏虚,而阳气具有温煦和推动的作用,是气血津液生成、输布的重要保障,阳气虚则肺卫不足,肺卫不足则易受外邪,肺气不足则宣发肃降失司,导致津液凝而为痰,肝木失制则生风生火。因此,咳嗽多具有内外合邪的特点,脏气虚寒、邪气内郁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因病机之一,正如《素问·咳论篇》曰:“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杂病源流犀烛》曰:“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火不炽。”脾肾脏气不足,肺卫不固,复感风热之邪,邪郁于肺,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气道挛急而发病。蔡鸿彦教授基于脏气虚寒、邪气内郁的病因病机特点,本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和“火郁发之”的治疗原则,采用温补肺、脾、肾,兼顾轻清宣透、引邪外出之透邪法,凝练出温脏透邪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方中干姜温中焦之阳气,散寒;细辛温脏散寒;白芥子利气豁痰,温中散寒;花椒配合白芥子共奏温脏之功;麻黄乃肺经专药,发越人体阳气,同时宣肺平喘;杏仁与麻黄配伍宣中有降;栀子苦寒,清胸膈之郁热;延胡索活血行气。诸药合用,共奏温脏透邪之效。
临床研究[13-14]显示: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是由炎性细胞和炎性介质作用所导致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中TNF-α是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产生的促炎症细胞因子,能促进炎症细胞聚集,增加炎症因子活性,加重气道炎症反应[15-16];IL-6是一种趋化因子,在急性炎症反应中参与急性期反应蛋白的合成,是气道慢性炎症反应发生的重要因子[17-18]。以上两种炎性因子可作为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蔡鸿彦教授之温脏透邪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有较好疗效,能明显改善咳嗽症状,有效降低IL-6、TNF-α水平,减轻机体气道炎症反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