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0-12-09戴春兰
戴春兰
(江苏省兴化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江苏 泰州 225700)
在老年精神病患者治疗中,发现其存在诸多心理问题,如抑郁消极、恐惧焦虑、失落孤独、依赖心理等,这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加重了患者心理负担,因此需要给予有效心理护理[1]。本文探讨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应用心理危机干预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从我院精神科择取42例老年精神病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对照组(21例)和研究组(21例),对照组中,男6例,女15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62~82(70.52±2.23)岁;研究组中,男6例,女15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63~84(70.61±2.33)岁;对照两组一般资料发现不存在统计学层面差异,证明本研究对照结果有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行以常规护理,通过知识宣教、宣传图册等方式,增加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知识的认识,使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若患者自理能力较差,护理人员则应特别重视,使其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对其各项生活需求尽量予以满足。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加行心理危机干预:①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建立联系,并结合患者家属提供信息,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包括病史、工作经历、学历水平、经济水平、家庭状况等,对患者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进行了解,给予针对性疏导和安抚,在此过程中应给予患者尊重和鼓励,培养信任感,引导其主诉,对其不良情绪表示理解和同情,改善其不良情绪。②对于老年精神病患者来说,离开家庭是多数患者产生不良心理情绪的主要原因,对于此在正常治疗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允许患者每周回家1天,与家人团聚,享受家庭的温暖。若患者病情不稳定,则应避免外出,可由护理人员联系家属,使患者的家庭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1.3 临床观察指标
焦虑情绪通过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抑郁情绪通过抑郁自评量表评估,这两个量表分别在护理前以及护理后进行1次评估,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s)表达,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通过(%)表达,用x2检验,若P<0.05确认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干预前,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为(55.2±5.3)分、(50.3±4.8)分,对照组分别为(54.9±5.9)分、(51.0±5.1)分;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为(43.6±3.3)分、(41.7±2.9)分,对照组分别为(49.5±5.0)分、(47.6±3.8)分,护理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由于老年精神病患者各项生理器官退化,对药物依从性差,反应迟钝,所以其心理发展存在一定规律,对于此应采取灵活、高效的方式,对其心理症状予以准确掌握,并通过短期性策略,使其顺利度过心理危险期,对其各类心理问题予以澄清[2]。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行以心理危机干预,通过这一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心理应激防御能力,同时也使患者混乱的感情更加有序,对建立心理平衡体系有利[3]。通过宣传方式,加深了患者对疾病、治疗知识的认识,使其生活技能得到改善,与其自身需求更加符合,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克服挫折的能力,更加全面地将自己想法表达出来[4]。因此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应用心理危机干预效果确切,可以改善不良情绪,减轻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