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诱导前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静注及术中持续泵注对冠心病(CHD)择期非心脏手术心肌保护作用
2020-12-09王俊国
王俊国
(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北 邯郸 056300)
随着近年来罹患CHD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多,接受非心脏手术的病例也呈现逐年增多趋势。受到疾病、麻醉、手术创伤等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较大,导致心肌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影响手术安全性,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对CHD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而言,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本文选择在本院择期进行非心脏手术的CHD患者76例作为研究样本,现评析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择期进行非心脏手术的CHD患者76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依照随机排列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8例。甲组22例男,16例女,患者年龄在40~75岁间,平均值(54.8±6.2)岁;其中15例骨科手术,7例胸部手术,16例腹部手术;乙组21例男,17例女,患者年龄在41~76岁间,平均值(55.3±6.1)岁;其中14例骨科手术,6例胸部手术,18例腹部手术。自然资料行比较,2组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对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连续监测ECG、HR、SpO2、MAP等;将静脉通道开放,按照10 ml/(kg•h)的速度进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输注;麻醉诱导予以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300 mL静脉注射,经桡动脉进行穿刺置管操作,并对有创动脉压进行监测,右颈内静脉需进行穿刺置管,对CVP进行监测;诱导麻醉予以维库溴铵0.1 mg/kg、舒芬太尼0.5 μg/kg、依托咪酯0.25 mg/kg行静脉注射;予以气管插管并连接麻醉剂予以机械通气,将潮气量设定为8~10 ml,呼吸频率设定为12次/min,呼吸比设定为1:2;异丙酚靶控输注,血浆靶初始浓度设定的是3~4 μg/mL,按照0.5 μg/(kg•h)的标准进行舒芬太尼静脉输注,按照0.04~0.05 mg/kg对维库溴铵进行间断静脉注射。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甲组1 μg/kg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术中按照0.4 μg/(kg•h)的速率进行持续泵注,直到术毕;乙组则按照甲组的方式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
1.3 观察指标
记录围术期2组的心肌缺血、心动过速、高/低血压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评析
在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22.0处理所有数据,计数资料使用(%)行表示并予以x2检验,P<0.05代表的是数据差异显著。
2 结 果
甲组出现心肌缺血2例,高/低血压1例;乙组出现心肌缺血4例,心动过速6例,高/低血压2例。组间数据的比较上,甲组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7.89%较乙组31.58%低,有显著性差异(x2=6.7279,P=0.0094)。
3 讨 论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由于此类患者的心脏储备和代偿能力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改变,实施非心脏手术治疗过程中,气管插管会对咽喉部和气管黏膜内感受器产生刺激性,再加上手术操作会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血压升高且心率加快,会对循环功能稳定性产生影响,增加心肌缺血发生危险,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直接性威胁。基于此,CHD患者开展非心脏手术治疗和麻醉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性[2]。
右美托咪定属于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之一,其显著性特点为高选择性、高效性,具有良好的交感神经抑制、镇静、镇痛、神经保护的功效。临床研究证实[3],本品可使儿茶酚胺水平有效降低,并对围术期应激反应进行有效缓解,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使心脏负荷明显减轻,降低呼吸抑制发生率。
此次实验中,甲组的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乙组行比较,具备明显差异(P<0.05)。可见,CHD择期非心脏手术选择麻醉诱导前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静注及术中持续泵注有利于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有效保护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