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中央权威构建的逻辑理路

2020-12-09宋美桦

山东社会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共中央权威党中央

宋美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中国共产党为完成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所进行的奋斗实践不是单单体现个别民族利益和个体独立意志的分散活动,而是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中国人民集体意志的联合活动。“联合活动就是组织起来,而没有权威能够组织起来吗?”(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75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成就及经验表明,构建中央权威并将其巩固好、维护好,对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的良性运行和顺利推进十分必要。新时代中共中央权威的信任感厚植于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逻辑、勇于自我革命的内在逻辑以及重视制度建设的制度逻辑。

一、为人民谋幸福: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构建中央权威的价值逻辑

世界上不同政权组织之间因各自代表不同利益群体而存在着阶级属性的差别,这种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政权组织建构政治权威的合法性来源。中国共产党中央权威最深层、最根本的动力在于整合力量、集中意志为人民解忧谋福。为人民谋幸福作为中共中央权威赢得认同和信任的重要法宝,同样也是中共中央权威在新时代语境下得以构建并得到恒久维护的合法性根基。

第一,解决人民现实利益问题与构建中共中央权威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

权威的力量是把分散的个体意志集中起来的重要保证。“如果不行使一定程度的权威,任何统治系统恐怕都难以存活,因为单独用权力进行统治需要巨大的强制性资源,而这是无法持续的。”(2)[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的密码》,吴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3页。行使权威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就是权威客体对权威主体意志的坚定认同和自愿服从。一个没有权威的执政党组织难以及时发现、理性回应并有效解决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的现实利益问题。恩格斯曾直言:“问题是靠权威来解决的。”(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75页。作为中国人民整体意志的执行者,中国共产党通过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来赢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基本信任,构建起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的合法性、合理型中央权威。中国共产党七十年的执政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党中央有权威,党就有力量;如果党中央没有权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可以随意不执行,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73页。。中共中央权威作为解决中国人民现实利益问题的核心依靠,各种影响中共中央权威公信力的负面因素尚未消失殆尽,“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5)本书编写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8页。。

解决人民现实利益问题与构建中共中央权威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为人民利益坚持不懈的奋斗史。”(6)王洛忠、李帆:《中国解决民生问题的路径选择与改进方向》,《科学社会主义》2014年第1期。用马克思主义语境下民主与权威对立统一的辩证逻辑观照和审视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和必须维护中央权威的政治旨趣,依然能够发现一些需要澄清和解释的问题。比如: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突出强调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的极端重要性,是否与其治国理政实践中所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逻辑相悖?这种疑问之所以产生,就在于部分人没有真正领会中国共产党党性与其人民性之间高度统一关系的深刻意涵,从而将构建中共中央权威与解决人民利益问题割裂置于相互对立的位置。在执政运行场域中,如果只知维护党中央权威而对人民最需要解决的现实利益问题置若罔闻,无疑会对人民群众的理性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产生消极影响,由此衍生出的政治冷漠后果将严重束缚人民民主的发展,将导致对党中央权威的信任走向弱化。但是,如果只看到人民现实利益问题而不注重维护党中央权威,可能会导致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全国上下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和满足,同样会影响对党中央权威的信任。也就是说,无论以上哪种现象出现,都有可能引发党中央权威的信任危机。所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必须谨防以上任何一种现象出现,既要通过切实解决人民现实利益问题进一步巩固党中央权威的合法性基础,又要通过维护党中央权威来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第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与维护中共中央权威之间有内在耦合的逻辑关系

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虽说“实现美好幸福生活是每一个‘现实的个人’、人民群众乃至全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7)宋美桦、张荣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幸福赓续奋斗的历史考察:从马克思“人民的现实幸福论”的视角看》,《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7期。,但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社会条件不能满足之间的博弈拉锯始终存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实践中,对中共中央权威能否得到恒久维护具有重要影响。从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经验来看,为人民谋幸福离不开中共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但中共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得到全党上下的充分认同和坚决服从,就需要不断巩固并提升自身的权威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多次对“维护党中央权威”作出明确指示和具体要求,但国内仍有部分党员和群众在维护中共中央权威这个本应毫不动摇的问题上还心存疑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在维护中共中央权威与为人民谋幸福之间的关系问题上还存在认知壁垒。从字面上看,维护中共中央权威与实现人民美好幸福生活之间似乎并无必然联系,实际上并非如此,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品格和阶级本性让二者之间具有了内在耦合的逻辑关系。

一方面,维护中共中共权威是实现人民整体意志支配下美好幸福生活的内在要求。美好幸福生活是民心所向。中国共产党不断满足人民整体意志支配下更高层次的美好幸福生活需要的过程,就是一个赢民心、聚民心的过程。但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人民整体意志支配下美好幸福生活的实现可能会受到独立个体意志支配下美好幸福生活具体样态不同的影响。“当人们要追求某一目标而因意志分散遭到破坏时,人们便产生了对权威的强烈的要求,人们宁愿服从于权威而使意志集中以期达到目标。”(8)李景鹏:《权力政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1页。简言之,人民整体意志支配下美好幸福生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党中央权威。另一方面,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幸福生活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巩固其中央权威合法性基础的根本保证。中共中央权威的构建及其维护既依靠人民又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一成立便把为人民谋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让中国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从此成为党在近百年历史中坚持完成的历史使命和不曾忘却的奋斗目标。美好幸福生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指向不同的具体目标。事实证明,中国人民整体意志支配下的美好幸福生活目标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引领下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引领“规避了生活样式创造与变革进程中所可能导致的实践无序之风险,保障了新时代美好生活目标的确定性与可持续性”(9)项久雨:《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样态变革及价值引领》,《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11期。,从而能够增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党中央权威的信任感,使党中央权威得到更加坚定地维护。

二、勇于自我革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构建中央权威的内在逻辑

中国共产党作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诞生并发展壮大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革命精神在其近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以贯之。“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10)习近平:《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6日。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党进行了一场对党内突出问题的大检视,凭借敢于刀刃向内的勇气剜除各种侵蚀党肌体的“毒瘤”,“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11)习近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1月6日。,使党中央权威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构建成效显著。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是自我革命语境下构建中央权威的首要保证

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史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从初步探索到深入开展的过程既渗透着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思想光芒,同时也闪耀着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品格。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革命维护其中央权威的合法性与稳定性,首先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对党中央权威予以高度认同和充分信赖。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的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突出地强调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明确要求“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2)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年版,第27页。。与此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相应的理论供给和政策安排,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自我革命维护好中共中央权威提供了思想政治保障。

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革命维护其中央权威,首先要抓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符合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范式的内在规定。这是因为,一方面,讲政治既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也是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13)姜洁:《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 推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人民日报》2017年2月14日。。2019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总要求,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路线图”。有了科学合理、目标清晰的“路线图”以后,抓好落实是关键。把这一“路线图”转化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实践和工作实效,必须时刻注意防范政治风险,不断增强全体党员的政治意识,使党的政治立场、政治品格、政治使命、政治追求内化于党员心理进而外化于党员的实际政治行为,确保全党上下在政治上做到合格并能始终保持先进性。这是强化全党对党中央权威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忠诚进而提升全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高度自觉性的首要之义。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有了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就有了正视自我、净化自我的意志和毅力”(14)甄占民:《全面从严治党和自我革命精神》,《学习时报》2016年11月28日。。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立根固本、行稳致远的可靠保证,是中共中央权威得以建构并得到恒久维护的精神因素。伴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正乘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快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公信力和说服力,这不仅对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塑造正确“三观”提出了严峻挑战,更直接影响到了全党上下对党中央权威的思想认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全国各级党组织必须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置于现实语境去探寻契合具体实际的实践理路,增强全党上下积极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的自觉性、协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强化中共中央的思想领导力,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能够在思想上对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不仅重要而且必要这一问题达成更加广泛的共识,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通过自我革命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思想保证。

第二,始终坚持正风肃纪是自我革命语境下构建中央权威的应有之义

党风正、党纪严承载着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与期待,时刻注意正风肃纪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一贯秉承的自我革命传统。党风党纪因具有攸关全党形象、人心向背、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意义,从而使正风肃纪成为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革命构建并维护中央权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党中央权威,简单说就是党的组织架构中最高机构的威信。”(15)齐卫平:《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逻辑》,《红色文化学刊》2018年第4期。中共中央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权力机构,通过自我革命树威立信并非一蹴而就。构建中共中央权威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而正风肃纪是这一长期历史过程中的有力武器。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以切实强化正风肃纪来维护党中央权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这并不意味着维护党中央权威的任务已经大功告成。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一些仍在党内顽强蔓延着的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以新的载体和形态呈现出来,使得中国共产党通过正风肃纪来维护党中央权威依然任重而道远。

首先,党风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革命构建中央权威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能否保持清正廉洁将直接影响到中共中央权威合法性基础的巩固和维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党要赢得民心,党中央要有权威,必须廉洁。”(1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90页。廉洁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素养,党内腐败问题产生之因虽说错综复杂,但大部分是由党员干部肆意滥用公共权力引起的。作为党中央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个别党员干部在全面从严治党高压态势下依旧罔顾党纪国法,顶风滥用公共权力谋取一己之私,既让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受到了极大损害,也让中国共产党人的廉洁形象遭到了严重破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在构建其中央权威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障碍。所以,在党内各种腐败问题不断以新的形式存在的情况下,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心底无私,正确维护党中央权威”(17)姜洁:《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 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人民日报》2019年1月12日。,就必须以清正廉洁的实际行动保证党中央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中的权威性。其次,党内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革命维护党中央权威的独特优势。建构及维护中共中央权威需要严明的党纪规制。党内纪律严明有助于全党上下统一意志和行动,但如果“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2页。。严明党内纪律与维护党中央权威之间是呈正相关的关系。历史经验表明:党内纪律严明时,党中央权威能够得到坚定维护;党内纪律松弛时,党中央权威就会遭到严重削弱。在构建和维护中共中央权威的过程中,严明党的纪律特别“要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53页。,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上形成更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保证党内团结统一是自我革命语境下构建中央权威的力量支撑

目前,中国共产党承担着革命者、领导者、执政者三重角色,每一重角色背后都蕴含其理应担当的责任。在把责任切实付诸于治国理政实践的过程中,“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2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88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的要求时高度重视发挥党内团结统一的重要作用,在强调“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44页。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团结是党的生命,不团结什么事情也干不成”(22)《做合格党员专题案例选编》编写组:《做合格党员专题案例选编》,台海出版社2016年版,第269页。,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内团结问题认识的深化与升华。全党团结统一能够为维护好中共中央权威提供最广泛的力量支撑,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规定,“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23)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5页。全体党员认真履行这项义务,推动实现全党上下齐心一意、团结统一,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增强党的组织力量、维护党的中央权威、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延续党的执政生命的基础性保障。

全党团结统一可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集中意志和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和实力的信任感,能够增加党中央的信服力和权威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全党同志必须团结在中央的周围,任何破坏团结的行为都是罪恶”(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3页。。其一,党内团结统一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在统筹推进中国各项事业向前发展和有效稳定全国局势之间的动态平衡中构建党中央权威。一个国家的执政党是否具有权威,不仅要看它能否统筹推进所在国家的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同时也要看它能否有效确保所在国家的社会局势长期全面稳定。实现中国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局势长期全面稳定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的实践追求。“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团结”(25)江泽民:《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1月2日。,稳定的局势需要广泛的团结。以党内团结统一促进全社会伟大的、广泛的团结,是中共中央权威之所以能够牢固树立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二,党内团结统一有助于强化广大党员的身份意识并且激发他们认同、服从、维护党中央权威的自觉意识。保证党内团结统一与维护党中央权威之间相得益彰。中国共产党构建中央权威不是以其权威地位去“居高临下”地统治广大党员,而是在广大党员平等享有党员权利和平等履行党员义务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普遍认可的统一的和指导性的意志,以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能够团结协作、引领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向前发展。“没有这种统一的和指导性的意志,要进行任何合作都是不可能的”(2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2页。。同时,这种统一的和指导性的意志如果没有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之间的团结统一也是难以形成的。目前,党内存在的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等各种破坏全党团结统一的现象屡见不鲜,都在弱化和消解着中国共产党业已形成的这种统一的和指导性的意志,所以构建和维护中共中央权威仍有赖于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团结起来的自觉意识和一致行动。

三、注重制度建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构建中央权威的制度逻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把“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27)《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列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新时代构建和维护中共中央权威的制度思维。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各项制度的一个重要指向就是确保各项制度的精准有效性。十九届四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中国共产党运用制度思维维护中共中央权威,应该精准把握三个基本向度,即制度完善、制度执行和制度监督。

第一,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精准完善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制度形式与内容

亨廷顿认为,“对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来说,影响政治秩序的不在于制度的形式,而在于制度是否有效”(28)[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制度形式与制度有效之间并不是天然对立的关系,二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政治秩序的运行。根据唯物辩证法范畴体系中形式与内容之间所具有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原理,维护党中央权威各项制度形式的合理设计应利于内容的高效落实。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接踵而至的新挑战、新问题,中国共产党要从制度层面增强全党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坚定性,必须以解决各级党组织对维护党中央权威各项制度理解不到位、传达不准确、完善不及时等实际问题为着力点,将形式和内容纳入新时代维护党中央权威各项制度完善的总体架构体系中统筹谋划,在不断推进制度设计的科学化、民主化的过程中确保全党对维护党中央权威各项制度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均有正确认识,全面实现构建和维护党中央权威有制可依、有制必依。

第二,坚持执制必严与内在约束相结合,精准健全维护党中央权威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机制

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完善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各项制度,中国共产党都不是为了将其“束之高阁”,而是为了加强对党中央权威运行风险防范的内在约束,使现有维护中共中央权威各项制度的实际应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充分发挥维护中共中央权威各项制度实际应用价值的关键在于执行。有效执行维护党中央权威各项制度的一个重难点在于如何把握执制必严。目前,由于全国党组织数量众多、党员队伍分布广泛且素质参差不齐,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弱化中央权威的常见问题与突发问题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其特殊性,导致它们在执行维护党中央权威各项制度的速度上有迟疾之异、力度上强弱不一、效度上高低有分,甚至还存在有制难以落地见实效或无制就不作为、不敢为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全党必须坚持执制必严与内在约束相结合的执行机制,这背后所体现的是全党在执行维护党中央权威各项制度过程中遇到一般性问题与特殊性、突发性问题时应然作出的理性研判与切实考量。也就是说,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在执政实践中运用闭环思维严格落实现有维护党中央权威各项制度的同时,还应从地方实际出发增强制度执行的协调性、适应性,及时出台与之相关配套措施,精准健全有效执行机制,实事求是地推动维护党中央权威各项制度落地、落细、落实。

第三,坚持把监督嵌入到完善和执行维护党中央权威各项制度的全过程,解决监督失位、失衡、失范、失效等问题,全面提升监督质效

在新时代完善和执行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各项制度的过程中强化监督,有助于提高完善和执行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各项制度的质量和效能。但长期以来“党内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不愿监督、不敢监督、抵制监督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监督下级怕丢‘选票’,监督同级怕伤‘和气’,监督上级怕穿‘小鞋’”(2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85页。,这不免会影响到各监督主体在监督完善和执行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各项制度时的积极态度和责任意识。在对完善和执行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各项制度进行监督时,任何敷衍塞责、悲观懈怠、故意推辞、逃避退缩甚至是干扰破坏的消极态度或异常行为都将弱化中共中央权威凝聚力、感召力、公信力。如今伴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入推进,维护中共中央权威的制度化诉求愈加强烈,完善和执行维护中共中央权威各项制度对监督在场的需要也越发迫切。为防止在监督完善和执行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各项制度时出现监督“特区”“死角”“漏洞”“盲区”,就需要构建一套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全面监督与重点监督相结合、常态监督与长效监督相结合的全方位、全时域监督体系,同时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优势,有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AI、区块链、5G等新信息技术驱动监督转型发展,确保完善和执行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各项制度的监督机制、监督程序、监督方式的细化、优化、现代化,增强监督完善和执行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各项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公开性。

猜你喜欢

中共中央权威党中央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第十九届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权威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