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二道河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条件分析
2020-12-09李云刚
李云刚
(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1 区域地质背景
内蒙古二道河锌多金属矿地处内蒙大兴安岭中段东南坡,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伯利亚板块(Ⅰ级)、西伯利亚板块东南陆缘增生带(Ⅱ级),东乌珠穆沁旗~扎兰屯火山型被动陆缘Ⅲ级构造单元,次级构造为查干敖包~扎兰屯古生代增生陆缘;成矿带属大兴安岭中段华力西、燕山期铁、锌、钨、金、铅、铬成矿带,博克图~朝不楞钨、铁、铅、锌成矿带,苏呼和~八十公里铁、铅锌成矿带,带内发现的苏呼河铁铅锌矿、八十公里铁铅锌矿、塔尔其铁矿等属矽卡岩型矿床。
区域上岩浆活动强烈,区内构造活动较为频繁,中生代以来,燕山期构造变动最为强烈,主要表现为断裂作用,在继承和发展基底断裂构造的同时,形成了一些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和北西向横张断裂构造,北东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1]。
2 矿区物化探综合异常
矿区内发现的主要矿体位于地球化探异常、磁异常及激电异常套合较好地段。其中地球化学异常元素组合为Zn、Pb、Ag、As、Sb、Cu、Bi、Mo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与矿体对应较好,为中低温热液多金属成矿元素组合;异常呈条带状北东向展布为主,与矿区主要控矿构造一致。激电异常上表现为低阻高极化异常特征,总体呈北东向,与岩石中黄铁矿化发育密切相关;磁异常强度一般,呈北东向,与岩矿石中发育磁黄铁矿与磁铁矿有关。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地层特征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奥陶系中上统裸河组(O2-3lh)粉砂质板岩、变质粉砂岩夹大理岩透镜体,侏罗系中统塔木兰沟组(J2tm)安山玄武岩、安山岩、流纹质角砾、晶屑、玻屑凝灰岩。其中裸河组大理岩被中二叠世花岗闪长岩侵入形成的矽卡岩带为矿区主要赋矿层位。
3.2 岩浆岩特征
矿区侵入岩主要有中二叠世灰白色花岗闪长岩(P2γδ)、晚侏罗世闪长岩(J3δ)、晚侏罗世中细粒钾长花岗岩(J3ζγ)及早白垩世花岗斑岩(K1γπ)。脉岩主要有闪长玢岩脉(δμ)、花岗岩脉(γ)、花岗斑岩脉(γπ)、石英脉(q)、流纹岩脉(λ)及流纹斑岩脉(λπ),总体走向北东,其次北北东向或北西向。
3.3 构造特征
矿区断裂构造发育,以北东向为主,其次为北西向,其中北东向断裂构造(F2、F5、F12)控制区内大多数矿体。
3.4 矿体特征
矿区以1号及2号银铅锌矿体为主,二者约占整个矿区铅锌总量的87%左右。矿体赋存于矽卡岩、大理岩、碎裂花岗闪长岩内,受燕山期侵入岩(闪长岩、花岗斑岩)影响,矿体多出现分枝复合、尖灭再现。
矿体中心地带边部为矽卡岩,向边部沿破碎带过渡为蚀变岩,外带为大理岩。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分带不明显。
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其次有少量磁黄铁矿、黄铜矿、辉银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绿泥石、绿帘石、石榴子石、绢云母、方解石、透辉石、阳起石。
成矿阶段划分为:Ⅰ矽卡岩期、Ⅱ石英硫化物期(石英~闪锌矿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a、石英~黄铁矿阶段Ⅱb和石英~碳酸盐阶段Ⅱc)和表生期Ⅲ,其中Ⅱa阶段为主成矿阶段[2]。
4 找矿条件分析探讨
内蒙古二道河锌多金属矿地处博克图-朝不楞钨、铁、铅、锌成矿带,带内已发现多处矽卡岩矿床,区内地层、岩浆岩、构造等特征为成矿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地层及岩浆岩特点:矿区内奥陶系中上统裸河组(O2-3lh)大理岩多呈透镜状分布,中二叠世灰白色花岗闪长岩(P2γδ)后期侵入,接触带上形成的绿帘石矽卡岩及石榴石矽卡岩为主要赋矿层位。
地质构造标志:矿区总体构造线为北东向,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北西。倾角一般30°~80°。断裂地带的方向和倾斜角度,特别是断裂中心汇聚地带。
地球化学异常标志:在AP9号化探综合异常内发现了二道河矿床,综合异常长轴走向北东向。综合异常元素以Pb、Zn、Ag、As、Bi为主,同时伴有、Sb、Cu、Mo等元素。
同时在地球化学异常与北东向地球物理异常相套合地段为找矿有利部位。
综上,矿区位于大兴安岭地区,第四系覆盖严重,地表基岩出露极差,地质找矿难度较大,利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手段利于找矿。
5 结语
内蒙古二道河锌多金属矿成因为矽卡岩型及热液充填型叠加矿床。
前人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晚侏罗世细粒闪长岩(J3δ)及可能存在深部隐伏岩体[3];在勘查过程中,发现晚侏罗世细粒闪长岩(J3δ)及早白垩世花岗斑岩(K1γπ)与矿体接触界线截然、矿化蚀变弱,认为其后期侵入矿体使矿体出现分枝或尖灭,认为中二叠世灰白色花岗闪长岩(P2γδ)与成矿关系密切;矿床形成时代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对内二道河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条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述了目前该区矿产资源的地质特征,能够为今后当地的开发提供借鉴性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