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勘查工程的要点及合理布置研究
2020-12-09张祥,赵昇
张 祥,赵 昇
(江西省地矿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30)
近年来,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被提出较高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勘查结果精确度,势必要掌握工程要点,以及工程布置方法,以此提高矿产资源开采率和利用率,为我国经济常态发展助力。基于此,本文针对这一论题展开分析,希望为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促进我国矿产行业健康发展。
1 矿产资源勘查的意义
矿产资源丰富程度对所在地区经济实力有重要影响,然而勘查工程实践情况对资源价值化利用起到关键性作用。新时代背景下,应客观掌握矿产资源勘查工程要点,探索工程合理布置技巧,这既能对自然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又能从整体上提升矿产资源勘查工程质量[1]。如今,相关部门及勘查人员意识到矿产资源精确勘查的重要性,并大量采购所需设备及技术,以期缩短施工周期,从整体上提高工程施工有效性[2]。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极大地调动了设备、技术研发人员的工作热情,这为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建设与发展提供可靠支撑。随着勘查活动大范围开展,绿色勘查理念广泛普及,使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区域民众的环保意识循序式增强,这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进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总结可知,矿产资源勘查对工程自身、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
2 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基本现状
2.1 资源勘查率较低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但现有勘查工作低效进行,主要是因为现有勘查技术、勘查设备存在不足之处,再加上,勘查队伍缺乏专业性,导致大量矿产资源处于待开发状态,这无疑会阻碍经济发展。此外,采矿、采矿发展非同步进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布置效率。
2.2 管理方式较单一
矿产资源勘查由多个环节组成,各环节紧密联系、互相影响,对于管理主体来说,应加强统一管理,尽可能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实际上,勘查工程管理方式较陈旧,管理过程中存在随意勘查现象,这既会降低管理效率,又会影响工程布局效果。
2.3 勘查资金匮乏
勘查工程要想顺利进行,势必要提供充足资金,否则,勘查活动将被迫中止,进而延长施工时间和开采时间,致使矿产行业非良性发展[3]。之所以资金供应不足,主要是因为勘查单位资金总量匮乏,或者资金分配不到位,长此以往,会制约勘查设备更新、勘查技术引进,不利于提高勘查工程质量和效率,最终降低矿产资源利用率。
2.4 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矿产资源勘查阶段,为了规范勘查行为,顺利完成勘查任务,应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引导勘查人员协同协作,确保勘查阶段的资源合理调配,使阶段性勘查目标及时实现。当前,勘查工作涉及多个部门,但现有管理体系不够优化,一旦出现勘查问题,相关负责人互相推卸责任,进而降低工程勘查有效性,日后勘查工程布置及矿产资源开采难以规范化、有序化进行[4]。
3 当前矿产资源勘查工程要点
3.1 原则要点
要点一,提前预设。矿产资源开采活动以统筹设计为前提条件,然而预设环节考虑多项要素,如自然规律、可持续发展观念、勘查实际等,从具体情况出发,逐项细分勘查要点,全过程控制勘查活动,以此防控安全风险,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实际上,预设实践对勘查实践起到方向指引作用,推动勘查工作顺利开展。要点二,侧重性勘查。资源勘查由多环节、多部分组成,为及时完成勘查任务,应在自然规律遵循基础上明确勘查工程重点及次重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勘查分析,以此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工程施工有效性。具体而言,以绿色勘查理念为指导,并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内外工程因素结合提高勘查准确性和合理性,实现环境保护、低成本施工,真正提高工程综合效益。要点三,领域拓展。逐渐扩大勘查范围,意味着绿色发展理念在勘查工程中有效渗透,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破坏,全面提高工程综合效益,使勘查目标及时完成。
3.2 技术要点
勘查工程实践阶段应遵循技术要点,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运用勘查技术,以此提高勘查质量,为勘查工程实践提供价值信息,使勘查活动顺利进行。勘查技术选择时,坚持科学实用性原则,确保勘查技术在矿产资源信息获取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期顺利实现资源勘查目标。新时代下,物化探技术、卫星定位技术、超深综合钻探技术联合使用,真正获取可靠的资源勘查信息,为矿产资源有效开采做足准备工作,使开采任务在技术支撑下高效完成[5]。对于勘查人员来说,应动态把控各项技术要点,在勘查领域灵活使用现代化技术,从整体上优化勘查工程质量。当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后,勘查人员主动学习、深入钻研,将勘查技术在勘查工程中有效投用。
4 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合理布置分析
4.1 注意事项
矿产资源的勘查不能一蹴而就,实际上勘查工作较复杂,勘查进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勘查工程布局阶段,应坚持科学化、合理化原则,使勘查活动稳步推进,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第一,资源勘查过程即了解大自然、测量大自然的过程。对于勘查人员来说,应树立全局意识,客观总结资源分布特征。同时,在勘查经验总结、专家学者意见汇总的前提下真实获知自然信息,大致掌握矿产资源分布规律。为规范勘查行为,应渗透绿色发展理念,并适当更新勘查设备、引进先进技术,使勘查工程得到可靠支撑,直到顺利完成勘查任务。足以见之,资源勘查期间做足充分准备,尽可能减少遗漏勘查、重复勘查等现象,确保勘查实践达到规范、标准化要求,从整体上提高工程综合效益。第二,矿产资源勘查方式推陈出新。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矿产资源勘查要求动态变化,基于此,应与时俱进创新勘查方式,以此缩短资源勘查时间,大大提高勘查效率。勘查工程布置的过程中,应用最新勘查方式了解区域环境,使勘查任务又好又快完成。对于勘查人员来说,应动态关注勘查方式的更新情况,运用前沿勘查方式高效开采矿产资源,使工程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4.2 布置方法
布置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时,工作人员应掌握一定技巧,确保勘查实践顺利进行,将施工风险最小化。从实际情况来看,全面分析法、分项布置法、科学勘查法较常用,但各种方法的应用要点不相一致。全面分析法即对矿区岩层、地质、水文等要素展开分析,据此得知岩层组成、地质稳定性、水文状态,当准备工作逐步落实,能缩短勘查工程施工时间,并且施工效率明显提高。分项布置法即分解整体矿产资源勘查工程为若干部分,据此细分勘查小组,明确各组工作目标,待分项目勘查任务完成后,则矿产资源勘查工程的整体目标顺利达成。在此期间,实施统筹管理原则,在分工程质量保证的前提下,推动分项布置处理活动顺利进行。科学勘查法以可行性勘查技术为支撑,当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布置环节运用勘探线剖面法,意味着勘查特性明确化,并且员工能够将已有经验与勘查技术结合,以此优化勘查质量,推动勘查工程专业化开展,使勘查工程布置水平提升到新阶段。为真正提高技术实用性,勘查人员之间加强交流,为勘查工程布置问题处理提出建设性意见,这既能丰富布置经验,又能集思广益,将勘探线剖面法应用优势全面发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使工程效益最大化[6]。
4.3 布置策略
4.3.1 树立环保理念
矿产资源在地质环境中存在,一旦地质环境被破坏,那么资源再生速度会受到影响,并且资源质量降低。布置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时,应强化环保意识、树立安全理念,进而规范勘查行为,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勘查活动开始前,客观评价矿产区域环境,通过试验性钻探来验证环境开发条件,参照相关政策以及环境保护机制布置勘查工程,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资源勘查工程布置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那么勘查工程施工实践无意义可言,并且日后资源开采活动会遇到重重阻力。足以见之,在环保理念引导下完成资源勘查任务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4.3.2 提高勘查综合能力
勘查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工程布置效果,对此,面向勘查人员培训教育,以此丰富员工知识储备、锻炼员工业务能力,使其在工程布置中充分利用理论知识,保证布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为个体勘查员力量有限,所以让勘查员协同协作,推动勘查工作稳步进行,使勘查任务规范化、高效化完成,最终矿产资源能够达到标准和要求,为资源调配奠定基础。为降低工程布置失误率,实施岗位责任制,以此强化勘查人员责任意识,当分项勘查工程任务落实到个人,那么单项工程质量能够得到保证,使得整体质量显著提升。
4.3.3 检查地质条件
预设环节合理布设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即结合地质条件规避并处理工程难点,尽可能保证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如果勘查领域分析不够细致,那么勘查结果真实性和全面性受到影响,进而开采方案缺乏实用性和合理性,工程施工中存在安全风险。从中能够看出,全面、细致分析地质条件十分关键,大致了解岩石性质、岩石结构稳定状态、水文地质条件,遵循勘查结果分析、要素把控这一流程,据此细化勘查工程布置原则,确保工程布置工作有效开展,为后续矿产开采方案执行起到铺垫作用。
4.3.4 创新勘查方法
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布置的过程中,既要考虑资源开采需求,又要从综合效益角度进行分析,选择适用性较强的勘查方法,以此优化工程质量。勘查设计细分两个阶段,一般来说,前期设计中使用勘探剖面法,后期设计中多次检验勘探线布局的优缺点,待论证结果符合规范施工要求后,大范围推广勘查方法,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工程顺利施工,循序式提高工程布置水平。立足勘查实际,勘查人员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宜勘查方法,以此提高勘查结果参考价值。
5 结论
综上所述,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鉴于我国在资源勘查方面存在经验不足、管理方式单一、技术水平偏低、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应创新资源勘查工程布置方式,从而推动国内矿产资源勘查水平迈向新台阶,并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的距离。通过树立环保理念、提高勘查综合能力、检查地质条件、创新勘查方法等策略来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工程质量,更好的服务于矿产资源使用对象,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