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林业资源的保护及病虫害防治
2020-12-09孙开友
孙开友
(建湖县上冈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江苏 上冈 224731)
1 林业资源保护策略
1.1 依据法律法规加强林木管理保护工作
在保护林业资源工作中,重视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林业资源保护。首先,严格监管破坏林业资源行为,一旦发现乱砍乱伐、毁林开荒、乱占林地等非法现象,严惩不贷。其次,规范林木采伐审批程序,从提出申请、资质审查、督查力度等方面加强对林木采伐监督力度。最后做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项目,重视林木幼苗抚育工作,提高林木成活率,建设生态林业资源。
例如:江苏省林业局召开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专项行动部署会议,全面开展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专项行动,做到全面排查,坚决整治,查治并举,以治为主,并采取有力措施,依法查处非法占用林地行为,对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进一步规范林业资源管理,加强依法治林力度,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守住林地和森林红线。
1.2 加强森林火灾预防
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困难的特点,现价段森林火灾救助技术还有待发展,因此森林火灾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在森林火灾预防方面,首先,提升森林火灾预防工作高度。针对地区林业情况、气候状况等条件,全面分析地区森林防火形势,及时进行森林防火部署,确保林业资源安全。其次,针对林业防火安全隐患,做到及时发现,迅速树立,严格整治,不断完善森林火灾预防环节。最后,应开展森林火灾预防宣传,通过悬挂横幅、开展讲座多种方式宣传森林火灾基础知识、预防手段、自救方法等内容,不断提高森林防火意识。
例如:为了推动森林防火中长期建设,保障林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江苏省林业局下发《全省林业行业森林防火隐患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坚持高位推动、标本兼治、防治结合、科技防火的工作原则,立足江苏森林防火中长期建设和标本兼治,规定健全责任体系、制定防火规划等十个方面的具体行动内容,着力加强森林防火隐患整治力度,化解风险、消除隐患,补齐短板、提升能力,切实解决森林防火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2 林业资源病虫害防治策略
2.1 优化林业布局,建设生态林业环境
江苏省林业资源以人工林为主,存在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一旦爆发病虫害,将对林业资源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相关林业部门应不断提高病虫害防治意识和调整林业资源结构布局。其一,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意识与技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意识与技术培训工作,严格规范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流程,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展开。其二,严抓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监督力度,明确森林病虫害防治责任制度,提高林业工作人员责任感。同时鼓励地区群众参与到森林病虫害防治监督工作中,不断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地区群众林业资源保护意识,尤其强化病虫害防治宣传,进而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效率。其三,加大混交林树种购置力度,结合当地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合混种树种,优化林业资源布局,合理规划林木种植种类、数量,不断丰富当地林业资源生物多样性,平衡林业资源生态机制,提高林木病虫害预防能力,提升林业资源生态价值,建设生态林业环境。
例如:2019年江苏省林业系统在盐城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现场教学活动,前往盐城市黄海森林公园和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深入学习老一辈务林人的“塞罕坝精神”,同时对照先进典型,进一步增强林业人“守初心、担使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林业事业高质量发展。
2.2 全面建立病虫害预防、监控、预警机制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实际工作中,全面建立病虫害预防、监控、预警机制,是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最有效的途径。首先从源头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提高林业检疫工作现代化水平,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林业检疫工作,尤其重视调运检疫与复检环节,减少新型病虫害出现几率。其次,全面提高森林病虫害监控、预警机制现代化水平,灵活运用现代遥感技术,针对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区域,实现对森林病虫害情况全面监控、及时反映。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预警机制结合林木在发生病虫害时不同表现,科学判断病虫害种类及受害程度,及时采取防治手段,防止森林病虫害面积扩大,降低森林病虫害危害度,保护林木健康生长。
例如:2019年江苏省尝试使用“林业植物检疫智能监测”系统,在控制林业有害生物传播蔓延、保护林业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方面加强现代化进程,提升林业检疫技术水平,进而提升林业植物管理水平。利用已有的“国土卫士”视频监控系统和通讯塔站信号传输设备进行林区视频监测和图像的回传,方便工作人员远程检疫取证;并能与国土办公系统“一张图”功能打通,创建智能检疫检测端口,供检疫人员结合系统回传数据进行观测和分析,提高林业无限执法效率,强化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2.3 综合利用多种防治手段,提高防治效果
在传统森林病虫害防治手段中,使用化学药剂是最常用手段,具有使用方便、见效快的特点。但随着林业环境建设不断推进,化学药剂使用弊端愈加显现。无法分解的化学药剂随着雨进入土壤,对林业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影响其他林木生长和其他生物存活,不利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并且随着化学药剂使用次数的增加,大部分病虫害逐渐产生抗药性,需要加大化学药剂剂量保证防治效果,增加污染程度和面积,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保护珍贵林业资源,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应遵循“物理、生物防治手段为主、化学防治手段为辅”、“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手段,提高林业环境生态性”的原则,大力推广生物、物理防治手段,谨慎使用化学防治手段,开展多样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扩大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实现森林病虫害科学防治。
2.3.1 物理、生物防治手段。物理和生物防治手段具有不污染林业环境、防治安全性高等优势,有利于促进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生物防治手段是指利用寄生性真菌、捕食性昆虫、益鸟等防治森林病虫害。例如在江苏林业地区常见的天牛防治工作中,在加强检疫措施,防止天牛通过植物调运而扩散和传播之外,可采用一定的生物手段进行防治。天牛具有许多寄生、捕食性天敌及益鸟天敌,如:肿腿蜂、蒲螨、花绒寄甲、啄木鸟、喜鹊等。具体操作为将放有50只花绒寄甲虫卵的卡片,结合林木实际情况在林木虫口附近释放并固定1~2张卵。或将放有肿腿蜂的小管倒置悬挂固定在林木虫口处,视林木危害情况酌情方式2~4管即可。
物理防治手段是指结合病虫害发生特性,应用各种物理因素和器械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手段。能够降低幼虫成活率,减少成虫密度,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例如:刺蛾幼虫以树叶为食,严重时造成树冠光秃,危害性大,同时繁殖能力强,易成为虫灾,在江苏林区较为常见。针对幼虫期刺蛾,可结合红外线观测技术,及时发现携带虫卵及幼虫叶片,并进行摘除处理,降低危害面积。同时可利用刺蛾趋光性,采用人工诱杀手段,在刺蛾成虫羽化期间安置黑光灯进行诱杀。
2.3.2 化学防治手段。首先,利用化学药剂对树苗进行处理,有利于提高树苗自身抗性,减少病虫害危害几率,促进林木健康生长。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病虫害发病及生长成因、周期、特点等因素,合理选用化学试剂,并按照固定比例及时进行喷洒灌溉,合理混用、交替使用、安全使用化学试剂,降低林业环境污染。最后,针对抗药性及污染问题,不断开发新型低毒化学试剂,在保证化学药剂防治功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林业环境的危害程度。
例如:在对林业第一号危险害虫——松材线虫进行防治时,结合松材线虫发病规律,在侵染前,用丰索磷、乙伴磷、治线磷等内吸性杀虫和杀线剂施于松树根部土壤。亦可将丰索磷注射入松树树干,预防松材线虫侵入和繁殖。同时针对媒介昆虫进行化学防治。结合林木媒介昆虫分布情况,以3%浓度杀螟松、150倍稀释保松灵、50~150倍虫线清、每株200克克线磷的比例进行防治,并及时处理病木周边土壤,降低传染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