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生态修复的侧重点分析
2020-12-09李军
李 军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山管理处,江苏 徐州 221009)
基于山体生态修复的特殊性,在修复过程中,应当对修复原则和修复方法有正确认识,应当结合山体生态修复的特点和修复的具体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山体生态修复的有效性。为此,我们应当按照山体生态修复的具体需要,研究修复方案并掌握修复的侧重点。
1 山体生态修复,要做好林木补种
1.1 因地制宜选择树种
山体生态修复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山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山林的观赏性。因此在山体修复中,树种的合理选择至关重要。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在选择引进外来树种时应考虑是否适宜当地气候、土壤的酸碱性等。通常都选择适宜度较强的变色树种交叉栽植来美化山体,观叶观果,提升山体的观赏性,如栾树、三角枫、女贞树、朴树、石榴等。为防止山体滑坡的出现,可选择生长周期快,根系发达,能迅速成林,而且耐恶劣土壤环境,保土性较强的树种,如紫叶李、本楠、法青等。通过实施山体的生态修复既保护了山体的水土流失,又提升了山体的观赏性,所以合理选择树种能够改善山体面貌、保护山体自然生态及锁水护坡的作用。同时结合生态修复栽植果树类,如山楂树、柿子树等来弥补山林植物的不足,促进生态平衡。因此,因地制宜选择树种是山体生态修复的关键。
1.2 按技术要求做好林木栽植
树种选择完成之后,应当根据季节制定实施计划及载植方案,确保树木的种植能够达到树木的种植要求,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同时,还要确定树木的种植时间,保证树木的种植能够符合控制规律,避免树木在种植之后,因成活率低导致树木种植之后无法成活,浪费种植成本,应当根据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土壤情况采取有效的种植方法,提高树木的种植效益。通过对树木种植的调整以及种植措施的细化,使树木种植能够在成活率、种植质量和成长方面达标,使山坡的树木密度得到持续提升,为整个山体边坡的锁水防护和防止山体滑坡的产生提供有力支持[1]。
2 山体生态修复,要做好植被种植
2.1 选择锁水效果好的植被
为了保证植被种植能够达到锁水防护的效果,在植被的选择过程中,应当选择锁水效果好的植被,同时保证植被的种类和植被的种植难度符合种植要求,同时,还要根据植被的特点以及植被的具体情况,先根据山体内现有的植被进行补植,然后选择适宜当地土壤的植被,使植被在种植过程中能够符合土壤的要求和特点,避免植被选择不当,影响植被的成活率,在植被选择过程中,应当与树木的树种选择综合考虑,使植被能够与林木形成相互搭配[2]。
2.2 做好植被种植
植被种类选择完成之后,应当按照植被的特点和种植需求确定种植时间,并采取大面积种植和间隔种植的方式,使植被种植能够形成与树种的配合以及植被之间的配合,通过植被的有效搭配,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形成对山体边坡的有效防护。例如,扶芳藤、夹竹桃科的络石、常春藤等。通过植被的种植,解决山体边坡中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因此,做好植被的种植,既要掌握植被的种类和特点,同时也要根据植被的种植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种植计划,保证植被种植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植被种植效果。
3 山体生态修复,要合理划分重点修复区域
3.1 合理划分修复区域
基于山体生态修复的实际需要,在修复过程中应当按照山体的自身特点,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合理划分修复区域,掌握不同区域山体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按照实际需求进行生态修复,通过修复区域的划分能够明确修复目的,根据不同的区域采取有针对性的修复措施,提高山体生态修复的针对性,避免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出现修复措施不当,浪费修复资金的问题。同时,通过划分修复区域也能够针对不同的区域,制定不同修复方案,对解决山体生态修复问题具有重要作用[3]。
3.2 按照重要度等级确定修复顺序
为了保证山体生态修复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修复效果,除了要合理划分修复区域之外,按照修复等级确定修复顺序,对于问题相对严重以及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进行优先修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快修复步伐,使整个山体生态修复能够按照先后顺序和重要度进行修复,提高修复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保证山体生态修复能够达到要求,确保山体生态修复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4 结论
通过对山体生态修复的了解,在修复过程中既要掌握修复的特点,并明确修复目标,同时还要制定有效的修复策略,通过树木的补种、植被的修复以及重点区域的划分等方式,确定合理的修复方案,并在修复过程中予以有效实施,保证山体生态修复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山体生态修复效果,确保修复过程中提高修复的有效性。可以采取做好树木补种、做好植被种植以及合理划分重点修复区域等措施,为山体生态修复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