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型生产线钢板桩生产工艺优化与设备改造

2020-12-09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辊道成材轧辊

李 亮

(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型钢厂,山东 菜芜 271104)

型钢厂现有大型、中型、小型和异型四条H型钢生产线,其中异型生产线是落实国家钢铁产业政策,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落实“两化”战略目标而自主改造的单体工程项目。该产线为连铸—冷送冷装—连轧短流程生产工艺,主要生产钢板桩、门架槽钢、欧标槽钢、双头球扁钢、电力角钢以及少量H型钢等异型产品。其中钢板桩产品是带有锁口的一种型钢,其截面有直线形、U形及Z形,有各种大小尺寸及联锁形式。其优点为:强度高,容易打入坚硬土层;防水性能好,可在深水中施工;能按需要组成各种外形的围堰,并可多次重复使用。

1 现状分析

1.1 钢板桩生产的成材率低

统计异型生产线两种钢板桩规格自2017年下半年生产的成材率。PU400*125钢板桩平均成材率为88%,PU400*170钢板桩平均成材率为89.01%,相比津西钢铁等国内同类产品的成材率还有较大差距。进一步统计分析,成材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中间废和锁扣超差。中间废包括两类:精轧堆钢与BD废钢,两者都能造成整支轧件报废;锁扣超差直接判废,是轧后检废的主要原因。

1.2 单套轧辊轧制量低

根据数据统计和经验摸索,异型生产线轧制SPU400钢板桩时轧辊粘钢、老化现象严重,轧制量到500t时轧件表面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只能通过采用在线修磨轧辊的方式适当延长单套轧制量。2017年钢板桩轧辊实际消耗量为210元/t钢,轧辊消耗同比国内同类规格生产明显偏高。

1.3 轧辊在线修磨时间长

钢板桩生产期间为确保轧件表面质量,需要定期对精轧轧辊进行在线修磨,统计2017年下半年精轧轧辊在线修磨时间为120min/套。以平均每月轧制10套计算,轧辊月度在线修磨时间达到1200min。

2 优化及改造方案

2.1 工艺优化

2.1.1 修改BD孔型,减轻后期道次切分不均匀产生的中间轧废

BD1孔型由箱型孔与切分孔组成。首先在箱型孔中对320x410方坯进行高向压下,然后送入切分孔切分出两条均匀一致的腿,但在方坯咬入切分孔时,坯料下腹板变形剧烈,使得方坯在孔型中晃动从而产生扭转,无法再进行后续轧制。因此,将BD1的箱型孔改为集开坯与切分双功能于一体的预切分孔,在下辊增加一个高度20mm的凸台,既保存了开坯高向压下的作用,又增加了预先切分料型的作用,使得轧件在咬入切分孔时,正好卡在切分孔的下辊顶部,从而将轧件正确地咬入孔型,保证了两侧腿的一致性,减少了因两侧料型不均匀造成的扭转轧废。

2.1.2 优化压下规程,减轻轧件扣头造成的中间废品

在BD1轧制第3道次时,出现严重的扣头,不仅对设备造成极大的损伤,也会对下道次的咬入造成影响。针对这个问题,通过减小该道次压下量,增大前后道次压下量的方法,减轻轧件扣头现象。

2.1.3 规范调整方法,减少废品量

针对现场不同的轧制状况分别制定相应的调整思路,减少废品量。

钢板桩锁口大是钢板桩最主要的尺寸缺陷,通过分析锁口大产生的主要原因为:BD来料切分不正导致一侧料大一侧料小;精轧机组堆拉关系不善,轧件拉钢造成锁口大;轧制规程设定不合理,压下量分配不均;轧机装配缺陷,一侧辊缝大,一侧辊缝小;轧辊异常磨损。规范调整方法:保证轧件在BD切分孔中正确被切分,并保证料型充满度好。改善轧件在精轧机组的堆拉关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微堆轧制。适当压下延伸孔压下量,放开控制孔辊缝。适当压下最后一道次辊缝。单侧锁口大时,可调整前面道次轴向或者放开BD2最后一道次、S1和S2压下量,保证两侧料型不致偏差太大。改善轧辊冷却条件,加大上、下辊侧壁冷却力度。

锁口凹坑是钢板桩生产频繁出现的表观缺陷,一般出现在两侧锁口底部,沿轧制方向分布,呈通条出现,形状不规则。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为:辊系轧制线过低,或中间辊道设定高度高;轧件扭转,导致锁口底部剐蹭中间辊道。规范调整方法:调整中间辊道高度,或在入口处加护板。修磨结成瘤子的中间辊道。调整压下规程和轴向,减轻或消除轧件扭转。

2.1.4 固化加热制度与轧制管理规定,减少低温钢造成的中间废品

由于BD2末道次轧制负荷及精轧机组负荷较大,加热炉按照1300℃上限进行控制,确保轧制顺行。其他加热工艺制度和停轧降温制度按照Q345B钢种执行。炉温允许波动±10℃。

针对该规格轧制负荷大造成断辊问题,车间下发生产管理规定,严禁轧制低温钢,在生产节奏、剔钢条件等方面明确了相关的要求。

2.2 设备改造

2.2.1 优化推床开口度,保证轧件咬入准确

BD推床是开坯轧机重要的辅助设备,具备辅助轧件咬入和微矫正轧件的功能,推床开口度是其主要的工作参数。如果开口度过大,会造成轧件咬入不正和无法矫正轧后产生的侧弯,如果开口度过小,会造成入口推床夹住轧件和轧件撞击出口推床,因此设定合适的推床开口度对轧制出正确的料型至关重要。通过现场跟踪,逐步优化各个道次的推床开口度,最终实现轧制的稳定。

2.2.2 完善辊道自控系统,确保轧件输送能力充足

在钢板桩生产时,往往在BD1第三道次时出现辊道运不动轧件的问题,这时需要操作人员手动干预,以辊道的最大速度才能将轧件喂入轧机,如果发现不及时很容易因钢温低而不得不剔除轧件,对产线的指标提升和生产的顺行造成很大的影响。为此,对辊道速度自控系统进行优化改造,由原来的统一速度设定改为分道次独立设定,实现了每道次的抛钢速度修改,降低辊道担钢的风险。

2.2.3 加大辊道面与辊道盖板高度差,减少辊道担钢产生的中间废品

钢板桩为异型断面型材,轧制时不均匀变形很容易造成轧件翘扣头,这样就使得辊道不能完全接触轧件,自然形成辊道带不动轧件的现象。因此,采取降低BD1机后延伸1辊道盖板高度,将其与辊道面相对高度差由原来的20mm扩大到50mm,即使轧件有翘扣头现象也不妨碍辊道与轧件充分接触带动轧件,有效降低了弯曲轧件端部担辊道盖板的风险,避免BD中间废钢。

2.2.4 精轧导卫盒子升级改造

针对钢板桩轧制时精轧咬入不正出现堆钢的问题,对精轧机进口导卫进行改造:在现在的导卫系统基础上,在进口导卫盒内下卫板上加装一个小导卫,赋予其一个对来料内侧壁导向、热矫双重功能,实现精准导入,避免轧件咬偏。

2.2.5 轧辊冷却系统优化改良

通过现场跟踪每套下线轧机的轧辊磨损情况,发现精轧孔系两侧磨损严重不均,不能满足正常的轧制,这也是轧件扭转咬腿堆钢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各个轧辊的形状对原有通用轧辊冷却水管进行改造,将原来的部分冷却系统升级为全面冷却系统,保证轧辊磨损的均匀性;同时,安装轧辊刮刀,及时清除轧辊表面的粘钢,减小轧辊摩擦力,防止粘钢加剧磨损不均。

3 实施效果

通过修改孔型、优化压下规程、规范调整方法、固化加热制度和轧制管理规定等工艺优化手段,优化推床开口度、完善辊道自控系统、导卫升级改造及改良轧辊冷却系统等设备改造技术,成功达到了钢板桩生产的成材率和单套轧辊轧制量大幅度提升,轧辊在线修磨时间为零的效果,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辊道成材轧辊
材料作文“成材与成功”写作导引及佳作评点
一种用于棒材厂出炉辊道调控的系统
冷轧辊材质及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链传动输送辊道装置的优化设计分析
到底要不要成材?
高速钢轧辊在唐钢不锈钢1580 的使用与发展
废旧轧辊再制造新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用于辊道输送机的清扫装置
铝热连轧轧辊选用和控制浅析
三门厂址废物处理设施辊道系统工艺流程和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