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与护理价值探讨
2020-12-09金湘怡
金湘怡
(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2)
心跳呼吸骤停是指血流不能自然地流出和流入心脏,病因很多,例如休克、窒息、中毒、心脏病发、电击或者麻醉意外等,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1]。无论是哪种原因造成的心跳呼吸骤停,都必须及时采取急救护理干预,否则很容易导致患者在短时间里发生死亡[2]。为研究急救与护理方法及价值,本文展开分组探讨,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9年2月~2020年4月收治的100例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院前急救患者研究资料来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B1组和B2组各50例,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46.95±12.47)岁。B1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休克所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9例;B2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两组一般研究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家属皆知悉并同意参与本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批准。
1.2 方法
B1组患者采取急救措施,第一步,胸外按压,按压频率为100次/分,按压深度为4~5 cm;第二步,将右手按压与患者的前额使其头部后仰,去除患者口腔和鼻腔中的异物,开放气道;第三步,将患者鼻子捏住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
B2组患者在急救的同时还采取护理干预,在上述急救的基础上实施以下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患者家属大多不能保持冷静的心态来配合和支持急救人员的施救,有可能会错过急救的最佳时机。必须要做好心理护理,及时的消除和缓解家属的悲观等情绪,增强其对急救的主动配合度;(2)呼吸道护理:首先,要第一时间将患者的颈部衣物松开,减少其呼吸阻力。其次,要将患者的头部向后抬起,发现呼吸道有分泌物的时候,要做好吸痰的工作,操作过程需小心,避免对呼吸道形成刺激,使呼吸道保持通畅;(3)急救准备:提前将急救需要的设备和药品备齐,参与急救的医护人员提前做好准备,使患者能够在入院的第一时间就可送入急救室进行抢救。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通过急救与护理,患者的心跳与呼吸恢复正常频率为急救成功,反之为急救失败,患者死亡。
(2)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建立通气时间和自主恢复心跳的时间,用时越短表明其急救与护理价值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纳入SPSS 23.0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对比
B1组患者中,急救成功者有31例62%,急救失败有19例38%;B2组患者中,急救成功者有39例78%,急救失败的有11例22%。相较于B1组患者,B2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更高,失败率更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95,P=0.014<0.05)。
2.2 两组患者建立通气时间各自主恢复心跳时间对比
B1组患者建立通气时间和自主恢复心跳的时间分别为(56.78±8.41)s和(12.39±3.15)min,B2组患者建立通气时间和自主恢复心跳的时间分别为(16.53±6.07)s和(8.02±2.42)min,B2组患者建立通气时间和自主恢复心跳的时间更短,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41/7.779,P=0.001<0.05)。
3 讨 论
心跳呼吸骤停是一种病情极为危重的急症,具有死亡率高的特点,越早采取急救措施越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概率。在1 min内实施急救,其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在90%以上,在4 min内实施急救,其成功率在60%左右,在5 min以后施救,成功率低于50%[3-4]。由此可见,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院前急救的所有措施都需争分夺秒。
针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最有效的急救措施就是心肺复苏术,在第一时间采取急救措施的同时还需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患者家属都很慌乱和无措,难以主动配合施救人员展开急救,延误急救时机,降低患者的生存可能性。要先稳定家属的情绪,使其配合和支持急救行动,在整个过程中除了最基本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之外,还需及时清洗其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争取在患者入院前使其心跳恢复,尽可能的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为后期治疗奠定基础。
对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院前急救患者采取有效的急救与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显著的急救成效,有助于提高其急救成功率,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