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研究
2020-12-08陈小雪
陈小雪
【摘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当下亟需解决的教育问题,提质是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教育部相继提出了减负“十條”和提质“十条”规定。“减负提质”要求我们“更关注学生天性、更关注学生能力、更关注学生情商”,让“幸福成长”成为教育的关键词。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遵循既定的课程标准,凭借既定的教材和教学手段,优化作业设计流程,有效地减轻学生负担,争取最佳教学成效。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为学生减轻负担的口号已经在教育部门提出多年,但是学生们的负担仍然没有有效减轻。本次“双减”政策的提出也是能否有效落实到位,吸引着全社会的目光。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探究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的优化措施。我们需要聚焦文件精神,找准教学目标,提质增效,真正为学生卸下枷锁,使他们轻装上阵。本次双减政策的落实关系到学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实践和精力研究如何科学设计作业,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教师会教、学生乐学”的目的,保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只有对教学过程不断优化,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快,学得更多,才能把发展、兴趣、灵性、睡眠还给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师的组织、设计、评价、引领及反思,学生的学习、合作、自主、讨论、提升、反馈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立足于其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工作。比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经过因材施教和反复推敲等过程,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理清语文课程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摸清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前预习作业。此外,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内容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引导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课堂上的作业练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学习语文理论知识,提高课堂吸收率,进而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二、优化作业设计流程
教学改革纲要曾指出要提倡学生创建乐于探究、主动参与的学风,改变机械式的训练现状,重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不能随随便便,而是要经过精心设计,布置的作业量要科学适当,具有启发性和探讨性,还要制止学生之间的抄袭现象。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的关键在于优化作业设计,这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优化作业设计,一方面,作业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针对学生学习问题精心设计,实现练有实效、任务合理、目的明确。比如,在进行《白杨》的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戈壁滩感觉比较陌生,所以可以提前布置查阅白杨、戈壁滩知识等的预习作业,让学生能够做到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另一方面,将作业立足于学生生活中去,根据能够使用的条件,进行作业创新,在学生的生活中涵盖语文作业,从而拉近语文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比如,在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儿子或者高尔基角色,布置给父亲或者儿子写一封信的作业。此外,教师所布置的作业要满足不同能力阶段的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要求,调动不同能力层面的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比如,对于基础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基础整理性的作业,强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布置探究性、思考性的作业,进行提优。
三、科学评改作业
作业评改是每一位教师的日常工作,是进行师生交流互动的主要途径,是学生获得作业反馈的基本方式。而在现阶段作业评改过程中,教师由于批改任务繁重或者没有建立作业批改重要性的意识,导致许多教师做批改作业的时候流于形式,只是简单地进行对错勾画等方式,在写评语的时候也仅仅象征性地使用“优良中差”等评语。有的甚至只给一个分数简单了事。采用这种批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判断答案对错、评定作业的效果,但是欠缺中肯、格式化、激励性低等问题。现代教育比以前的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更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这也就对评价体系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轨迹不断发生变化的当下,评价机制不应该继续保持一纸试卷的模式。教师作为直接与学生联系的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学生的平日里所展示出的综合能力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分,作为重要的评价参考。再有就是科学评改作业,更应该注重实践,或者在情境下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下对作业进行展示,评价者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给出作业完成效果上的评分。
结语
面对小学语文作业负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通过提高课堂效率,优化作业设计,科学评改作业等途径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新慧.小学语文作业高效减负探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4):132-134.
[2]白玉红.关于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的点滴思考[J].学周刊,2020(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