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合理维持与提高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途径

2020-12-08孙梅

种子科技 2020年20期
关键词:人工林途径

孙梅

摘    要:人工林资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人工林普遍存在总体质量不高、生长量低、保存率低及生产力低下等问题。为了保持我国人工林的长期生产力和提高森林质量,探讨了人工林生产力退化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维持和提高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途径,实现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

关键词:人工林;长期生产力;途径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20-0109-02       中图分类号: S75       文献标志码: A

在过去几十年的人工林经营过程中,由于过分重视短期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而导致人工林区的生物多样性、林分抗逆性严重下降,破坏了人工林生态系统对人为干扰的恢复和适应能力,使得人工林林地的地力衰退和土壤退化[1]。如何合理地维持与提高人工林长期生产力,是森林经营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中心任务。本文探讨了影响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维持和提高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多种途径。

1   影响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因素

森林生产力是单位林地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生物量,长期森林生产力是指森林生产力在一定时间尺度内的维持,常用林分轮伐期进行衡量,通过对若干个林分轮伐期间的森林生产力水平进行比较,可以得出长期森林生产力的大小。

1.1   林分群落结构

人工林树种与立地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离不开群落结构[2]。林分结构单一是导致林地水土流失和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人工林造林树种单一,且过分针叶化。同时,为获得短期经济效益,林分密度过大,群落结构过于简单,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群落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差,这对于维护林地肥力极为不利。基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群落的保卫机制,天然林因具有多样的物种能产生稳定的群落结构。因此,改善林分群落结构,对于促进林下植被发育、提高林地生物小循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林地清理

林地清理是人工造林的第一个过程,不同的清理方式对土壤肥力影响极为不同。采伐迹地的清理方式主要有火烧法、散铺法和堆腐法3种。其中,为了造林或使森林更新,把山上的杂草、灌木或采伐剩余物用火烧掉,谓之“炼山”。这种清理方式最为经济方便、省时省力,但是会导致严重的有机质及养分流失和水土流失。研究表明,“炼山”虽有激肥效应,但雨季后水土流失严重,且土壤速效养分会因淋溶而迅速流失,直至幼林郁闭肥力才趋于稳定。据研究,“炼山”林地8年的水分流失量、土壤流失量分别是不“炼山”林地的2.64倍、16.81倍[3]。可以说,在同一林地上周期性“炼山”是导致地力衰退的主要原因。

1.3   多代连栽

多代连栽是指在营林地连续多年栽种同种人工林,这是一种不利于地力维护的育林措施,会导致土壤肥力和长期森林生产力下降。一方面,由于在同一立地上长期种植单一树种,导致土壤中某种或多种养分元素过度消耗,极大地降低了土壤养分库存量,成为树木生长的限制因素。另一方面,这种不合理的经营制度会破坏林地土壤物理结构,造成土壤养分流失、有机质下降、土壤功能不完整,使得地力衰退,从而影响人工林生产力。

1.4   营林措施

通常营林措施包括森林抚育、林分改造、护林防火、病虫防治、副产品利用、采伐更新等各项生产活动。其中,抚育间伐是森林經营的重要手段,指的是在未成熟的森林中定期地重复伐除部分林木的森林采伐方式,可以为保留的林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其生长发育,还能同时获得一些木材。通过间伐可以达到调整林分组成、降低林分密度、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等目的,但林分间伐也使得林木总株数减少,降低了林分总的生物量[4]。

抚育间伐最重要的目的是调整林分密度,合理的林分密度可以减少生存竞争,提供给保留木足够的营养空间,使其获得充足的水分、阳光、土壤养分等,从而促进林分生长量的提高。此外,间伐还能改善林内小气候条件,有利于提高林分的质量和生产力。

1.5   立地条件选择

立地是指森林生长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立地生产力指立地生产植物生物量潜力的量化估计指标,包括立地潜力和现实生产力(对于一个既定林分所能实现的部分潜在立地生产力)[5]。立地条件的选择是人工林营造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林木的生长状况通常取决于综合立地条件,立地条件越优越,林木生长越好。例如:花岗岩、砂岩形成的沙质土壤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养分损耗大,不利于林木生长发育。但由板岩形成的土壤抗侵蚀能力强,一般水土流失少,养分损耗小。

此外,我国造林树种常常和造林地立地条件不相适宜,所以需要着重考虑通过“适地适树”措施提升人工林立地生产力。

1.6   树种

树种对人工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主要通过根系及凋落物对土壤作用而作用。凋落物是土壤养分的重要来源,不同树种凋落物所含的营养元素不同,所以,造成了不同地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不同,影响了立地生产力。此外,凋落物的分解速率还受到树种特性、生物群落、地表状况及其他植物叶片的影响。一般来说,使得人工林地力衰退的树种多为速生树种,因为速生树种轮伐期短,大量吸收一种或几种养分,凋落物归还土地少,使得系统养分入不敷出,从而降低了人工林生产力。

1.7   整地方式

许多试验表明,范围广而干扰土壤多的整地方式是引起水土流失与土壤养分淋溶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通常采取的整地方式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两种,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两种。其中,全垦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这种方式对土壤的干扰较大,使得水土流失严重,养分损失相对较多。在造林工作中,通常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择适宜合理的整地方式。

1.8   短周期经营

追求短轮伐期的人工造林,也可以称为集约经营的工业人工林,即把树木当作农作物一样进行栽植,这种方法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培育周期短。一般来说,短周期经营通常采用速生树种及其无性系,因其轮伐期短,能多次收获,但采伐单位木材带走的养分多,而全树收获又极大地减少了枝条和根系归还林地量,导致养分补给不足,进而阻断了生物小循环,使得连栽的地力下降程度愈发严重。

2   维持和提高人工林立地生产力的途径

2.1   持续良种化

可以通过遗传改良的方式提高树木对养分的利用效率,从而维持或提高立地生产力,例如,不断调整树木对土壤养分的需求,或不断提高树木耐瘠薄能力等。并且加强良种选育,大力推广优良种植材料,使得良种广泛应用于林区。

2.2   改善人工林群落結构

调整人工林群落结构,促进其林下植被发育,有利于地力维护。还应发展多树种造林,调整树种林种配置,形成“乔-灌-草”的稳定群落结构,增加群落的抗逆性。并且要合理管理林下植被,通过采取降低林分密度、提高林下植被覆盖度、种植绿肥植物等措施,促进生物小循环。

2.3   经营混交林

我国针叶纯林多,而针叶纯林对地力的维护能力低。近年来,营造混交林作为提高人工林立地生产力的措施逐渐受到重视。混交林通常具有多层结构、稳定性强,不仅能够促进枯落物的分解释放养分,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在具体造林工作中,可以通过阔叶林与针叶林的相嵌分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进而维持或提高人工林的长期生产力。

2.4   科学施肥

施肥是指将肥料施于土壤中或喷洒在植物上,提供植物所需养分,并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农业技术措施;也是现代森林培育中提高造林地土壤肥力、增加长期森林生产力的关键措施之一。特别是在人工林的培育中,通过科学施肥增加林地养分投入是维持长期生产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可采取科学诊断施肥技术,针对土壤中养分元素的损失程度,及时定向地补充快速消耗的矿物质养分,以维持土壤养分平衡,进而维持或提高立地生产力。

2.5   科学收获

全树收获使林地的养分缺失,带走林地的大量生物量,所以改善森林的收获方式,如采取部分收获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使采伐剩余物还于林地,减少对立地的影响,进而提高人工林的立地生产力。

2.6   合理的育林措施

一方面,通过不同树种、林农等的轮作经营方式,可以避免单一养分或几种养分过度消耗,增加林地的物种多样性,改善林地肥力状况。另一方面,通过禁止“炼山”,尽可能将采伐剩余物返还林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归还量,促进生物小循环。这些合理的育林措施,有利于维持和提高人工林的立地生产力。

参考文献:

[ 1 ] 楼一平,盛炜彤.人工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研究概述[J].世界林业研究,1998(5):3-5.

[ 2 ] 盛炜彤,范少辉.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机制研究的背景、现状和趋势[J].林业科学研究,2004(1):106-115.

[ 3 ] 马祥庆,黄宝龙.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综述[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2):79-84.

[ 4 ] 贾忠奎.我国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维持技术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2(1):49-54.

[ 5 ] 朱光玉,康立.森林立地生产力评价指标与方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6):275-281.

猜你喜欢

人工林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几个途径
汤原县林业局有林地面积的特点与分析
贵州喀斯特山区典型人工林土壤矿质元素特征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峰林场桉树人工林与其他树种人工林之间土壤差异分析及对策
落叶松人工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南宁地区灰木莲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