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县花椒产业发展浅议
2020-12-08张麦芳吴普侠任宏涛武建超
张麦芳 吴普侠 任宏涛 武建超
摘 要:从调整产业结构、强化产业差异化、规避产业风险的角度入手,提出白水县发展花椒产业的策略和丰产园栽培管理技术,为加快推进白水县周边地区花椒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花椒产业;发展;丰产园;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20-0106-03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志码: A
白水县地处渭北旱塬腹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是花椒、苹果、核桃的天然适生区。近年来,为发展壮大苹果、花椒、核桃等特色经济林产业,白水县统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目标,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累计建成苹果基地3.7万hm2、花椒基地0.4万hm2、核桃基地0.5万hm2,初步形成了以苹果产业为主导,花椒、核桃产业相辅助的复合性产业体系,对调整县域产业结构和促进林农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过程中,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土地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产业发展差异化,有效规避产业发展风险。据调查,白水县花椒栽培历史悠久,农民栽植花椒的积极性较高。但受县域苹果产业发展的制约,花椒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广大林农在花椒品种选择、建园选址、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灾害防控等丰产园栽培技术方面了解不深,导致产业发展动能不足。为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林产业布局,大力推进白水县花椒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地提出白水县花椒产业发展策略和丰产园栽培技术,对加快该县乃至整个渭北地区花椒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坚持高位推进
充分认识花椒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把发展花椒产业摆到县域特色产业结构调整的突出位置,强化组织领导,精心谋划布局,创新扶持政策,统筹涉农资金,搞好宣传发动,促进花椒产业健康良性发展。
1.1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花椒产业发展组织领导,成立花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研发机构,出台发展花椒产业的扶持政策,统筹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近期和长远发展目标,坚持高标准建园和试点示范推广,持续高位推进,解决产业发展“人、地、技、钱”等关键问题。
1.2 强化资金保障
认真研究白水县花椒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不足,制定出台支持花椒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发展花椒产业。强化资金保障,打通涉农资金、小额信贷等资金渠道,解决花椒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1.3 抓好技术服务
整合花椒产业服务指导资源,与省市花椒产业发展业务部门、科研院所建立技术服务指导协助联动机制,实施花椒产业发展包乡(镇)、包村(组)计划,及时准确地为种植户提供优质服务指导。线上利用新媒体、线下采用田间地头实地培训,广泛宣传花椒产业发展政策、前景、销售等信息和丰产栽培技术,确保花椒产业发展政策、信息和栽培技术深入人心。
2 坚持高标准建园
科学、高标准建园是花椒早产、稳产、高产的关键,是生产优质商品果实的基础。如果建园标准不高,不仅成活率不高,而且产量、品质等都会受到影响,导致收入大打折扣,后期补救成本高、效果差。
2.1 良种选择
从物候特点、方便采摘、结实品质等多方面考虑,推荐从大红袍种群中选育两个良种,分别是狮子头和无刺椒。狮子头,较一般大红袍可增产27.5%左右,物候期与大红袍相比明显滞后10 d左右,发芽、展叶、现蕾、初花、盛花、果实着色推迟10 d左右,成熟期晚20~30 d。无刺椒,较一般大红袍可增产25%左右[1],物候期与大红袍一致。
2.2 栽植地选择
花椒树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荒坡、地埂、路边和房前屋后均可栽植。花椒树耐旱、喜阳,选择阳坡或半阴半阳坡向为宜,谷地或洼地的下部易积聚冷空气,引起霜害,不宜作椒园。
2.3 栽前整地
栽植前半年或一年进行整地,特别是栽植过苹果、梨等经济林的地块,土壤要全面消毒。采用全面整地、带状整地、穴状整地均可,全面整地深翻30~50 cm,带状整地深翻60~80 cm,穴状整地以挖1 m×1 m深坑为佳。整地时施入适量农家肥,提高栽植地肥力。
2.4 科学栽植
春季、雨季及秋季均可进行栽植,以春季栽植为主,春季干旱时可在雨季带叶栽植。秋季栽后立即截干埋土防冻,次年春季及时去土。选择顶芽饱满、侧芽和枝条无损伤、根系完整、须根较多、整株无病虫害的一、二级苗进行栽植。一般情况下,花椒栽植株行距控制在3 m×4 m为宜[2],但不可太密。栽植时对苗木根系进行蘸泥浆、植物生态调节剂处理。栽植后整理成漏斗形树盘,浇足水,再覆膜或覆少量草保墒,尽最做到挖大坑、施大肥、栽大苗、浇大水。
3 坚持科学管理
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精心的管理是花椒树健康生长的保障。白水县年均降水量为577.8 mm,花椒种植区大多立地条件较差,迫切需要通过精细的科学管理弥补自然条件的不足。
3.1 水分管理
花椒根系较浅,夏季遇干旱落椒严重,要结合实际条件,切实加强水分管理。积极推行蓄水滴灌技术,解决干旱水分不足问题,为连年豐产打下坚实基础。没有灌水条件的地区,可采用硬埂水平阶、反坡梯田、鱼鳞坑等技术加强蓄水保墒,也可在椒园内覆盖经过粉碎的约5 cm厚的农作物秸秆保墒。花椒树怕涝,如果遇连续降雨积水时,应及时排除水分。
3.2 施肥管理
每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开挖施肥沟,施农家基肥和少量化学肥料,以后逐年按同样方法沿沟向外扩展。一个生长期追肥两次,第1次在花椒花蕾形成期,以氮肥为主、氮磷肥结合;第2次在花椒成熟前45 d左右,以氮、磷肥为主,并施入少量钾肥,雨前施或施后灌水均可。生长期还可通过叶面喷肥和土壤追肥改善树体营养。叶面喷肥的4个重要期,分别为4月中下旬开花坐果期、5—6月果实膨大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果实成熟采摘期、9—10月营养期,不同时期喷施不同的肥料。
3.3 田间管理
松土、除草根据花椒园情况而定,目的是使树盘内外无杂草、土壤疏松,破坏病虫害发生环境。在花椒树郁闭前可实行间作,以豆类、蔬菜、瓜类和绿肥作物等为主,不间作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间作时在树盘周围留80 cm左右营养带。冬季对树干进行涂白,可杀死部分越冬虫卵、病菌,并能预防树体冻害,常用的涂干剂有涂白剂、石硫合剂、林木长效保护剂等,涂白剂使用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
3.4 整形修剪
合理进行整形修剪,能调整花椒树体结构,使枝条分布更加合理,空间、光照和营养应用更加充分,提高花椒产量和质量,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整形修剪原则是少动剪子多动手、能用抹芽解决的问题尽量不采用短截。整形修剪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两种,冬季修剪最佳时间在每年的1—2月,多采用短截、疏剪、缩剪、甩放、撑、拉、别、盘、垂等方法,以调整树体结构为目的;夏季修剪使用的方法有开张角度、抹芽、除萌、疏枝、摘心、扭梢、拿枝、刻伤、环剥等,目的是调节养分的分配运转,促进坐果和花芽分化[3]。
4 坚持灾害防控
病虫害、冻害和干旱等灾害直接影响花椒的产量和品质,要积极做好预防和控制,通过肥水管理、及时清园、整形修剪等及时阻断病虫害的发生,增强树体抵抗力。灾害防控要做到“治早、治小、治了”[4]。
4.1 病虫害防控
加强花椒园管理,及时把病虫为害的枯枝、落叶、杂草等清理干净,集中烧毁,避免病虫害传播蔓延,特别是利用秋冬季施基肥机会,全面清园并深耕椒园,以破坏有害生物越冬场所,消除病虫源;对多年生老树裂皮要刮除,以消灭病虫越冬场所;对蛀干害虫为害的椒树,用药黄泥堵塞树洞,降低越冬虫基数;对流胶的椒树,要及时刮除流胶部位,清理工作结束后,可全树喷施石硫合剂,或用生石灰树干涂白,增强树体抗冻能力,杀死树体越冬病虫,降低来年病虫为害程度[5]。花椒生长季节发生大面积病虫害时,科学喷洒化学农药进行防控。花椒果实成熟前30 d禁止使用农药。
4.2 冻害防治
花椒冻害有冬季冻害和春季冻害两种,冬季冻害主要是指绝对最低温度过低且持续时间较长,造成根系、树干、枝条和花芽等部位受害,预防措施主要有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合理修剪,促进树体健壮,提高树体营养和积累,增强冻害抵抗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冬季来临前适时灌水,做好树体涂白或树干包草等,可预防冻害;对幼树整株培土,可有效预防冻害。春季冻害主要是由霜冻和“倒春寒”造成的,预防要做到群防群治,预防措施主要是在强寒流来临时,在花椒园迎风面和园内点火发烟,防止霜冻为害。冻害发生后,要及时喷施速效氮肥、水分,补充营养,适时剪除受冻枝条,促发新枝,增强树体长势,减轻冻害影响。
5 坚持品牌战略
发展壮大花椒产业,关键在于龙头企业的培育,在于市场品牌的创建,在于产业链条的延长,为此需积极借鉴做强做大“白水苹果”品牌经验,培育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不断做强做大“白水花椒”品牌,倒逼花椒快速發展。
5.1 培育龙头企业
把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作为提升花椒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适时出台具体的龙头企业扶持政策,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开展生产经验,破解土地、资金等方面制约因素,切实加强服务指导,尽快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从而带动白水县花椒产业快速发展。
5.2 创建市场品牌
积极支持相关企业开展花椒系列产品自主研发,加大自有品牌创建,加大品牌宣传和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企业知名度,做大做强企业和品牌。用创新提升花椒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能力,持续推进花椒系列产品研发,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最终提升收益水平。
5.3 做好产业融合
积极推动花椒产业一、二、三产联动发展。通过统一技术种植、统一标准加工、统一渠道销售,配套建设花椒分拣、包装、仓储、烘干、加工等设施设备,形成产、储、运、销一体化经营格局。鼓励龙头企业对接市场,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及有能力的人创新市场销售渠道,通过电商、直播带货等新销售模式,解决花椒系列产品销售问题。
6 结论
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花椒喜干旱、抗瘠薄、好栽培、易管理、耐储藏、用途多、市场需求量大。发展花椒产业,不仅可以带动山区群众增收致富,而且对加快推进生态空间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白水县花椒产业发展面临动能不足、管理粗放等困难和不足,确需通过高位推动、良种栽培、科学管理、龙头带动等系列措施,解决当前花椒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 1 ] 鲜宏利.花椒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图例[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 2 ] 梁尚武,孙水利,云丰民.渭北旱塬花椒实用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7,24(12):88-90.
[ 3 ] 原双进.花椒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06(1):29-31.
[ 4 ] 赵俊侠,李忠宏.陕西渭北旱塬花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14(2):40-43.
[ 5 ] 李彩玉,邓丽侠.花椒的无公害防控[J].陕西林业科技,2015(1):62-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