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台有什么值得学习的?

2020-12-08初志伟

商周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烟台营商环境

初志伟

烟台的营商环境又在不知不觉中走在了全国前列。

在公众视线被青岛疫情牵动的这一周内,被誉为山东“老三”的烟台低调发布了前三季度的经济数字。

工业领先增长,呈逐月回升态势,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全国2.8和1.4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增长23.6%,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0.4%……

烟台是一个被媒体忽略的城市,在诸多解码城市的文章里,很少见到烟台的身影。

也难怪,近几年,烟台GDP从20名左右滑落到25名左右,怎么让人总结成功经验?

但是想要唱衰烟台也不容易。

前段时间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在经济活跃城市的营商环境综合排名中,烟台名列第三。

在山东省第二届儒商大会上,烟台以879位注册嘉宾数位列全省第一,其中包括97名世界500强企业嘉宾,53名中国500强企业嘉宾,205名行业领军企业嘉宾以及148名初创企业嘉宾。

烟台的营商环境又在不知不觉中走在了全国前列。

山东邹城党政代表团去烟台学习归来后接连发文,号召在新旧动能转换、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向烟台学习。

络绎不绝的取经者和第三方的高度评价,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在招商路数、营商环境等方面,烟台到底有什么值得学习的?

对照世界银行标准,对标先进城市

号召向烟台学习营商环境,可能很多人对此并不买账,因为烟台营商环境以前的确不拔尖。

官方数据可以证明。烟台市发改委发布,2018年山东省营商环境评价工作结果显示,烟台排名最好的“办理纳税”指标在全省排到第8位,企业开办、申办贷款、不动产登记、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五项指标均排在8名以后,要放在全国对比那就更难说了。

其次,“好”“坏”是一个主观感受,往往是长久以来的观念先行。现在各地都在宣传自己的营商环境好,实际上企业都跑了还在自吹自擂。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提供了十大指标,衡量了从企业开办到破产,各个环节的便利程度,被公认为是最权威的标准。

2018年,国务院采用“国际可比、对标世行、中国特色”的原则,在全国开展营商环境评价。

烟台专程去山东省发改委对接,对“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企业投资吸引力”“体现监管与服务”三个维度的18个一级指标和87个二级指标,进行逐一分析、解读。掌握营商环境评价的具体方案。

就像一本“考试大纲”,被烟台拿过来针对性的学习、攻克。

上海也是这么做的,上海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选取的样本城市,为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上海对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和计分方式,一一进行对比并提出改变措施。

不过,烟台同时还把深圳、杭州、苏州等20个营商环境优秀城市的260多项具体标准拿过来逐一对标。就像一把把有参照意义的标尺,烟台主动对标,在先进城市的基础上再次精简、压缩,确保各项指标优于“尖子生”。

就这样,烟台与全国先进城市相比,做到了审批材料最少、办事流程最简、办理时限最短,打造了一个“双一流”的营商环境,即服务环境一流、政务环境一流。

缺什么,就补什么。哪里不足,就重点攻克哪里。

效果立竿见影。一是烟台2019年位次大幅上升,二是在此基础上烟台形成了自己的营商环境评价方案,用来指导各个县市区、各个环节的营商环境工作改善,最终实现烟台营商环境的大改观,多项指标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居首位。

好的政策在于执行,烟台在“儒商大会”“香港山东周”等活动签约项目落地率达到100%,居全省第一。

2018年,烟台全市合同利用市外资金4421.5亿元,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098.6亿元,引进总投资过10亿元项目154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等三类500强项目75个,占到烟台市改革开放40年来累计引进三类500强项目总数的1/4,创历史最好水平。

同年,烟台因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响好,被国务院子以督查激励。

烟台与青岛一道,成为仅有的连续两年获得山东省“双招双引”考核结果一等奖的城市。

今年1月,烟台实际到位外资9841万美元,同比增长44.98%,分别高出济南、青岛63.62个、33.87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增幅43.12%。

烟台营商环境的改善,不止是在考核中有进步,还有真成效,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找准定位突出特色

如今,“零跑腿”“一次辦好”“多证合一”“市委书记化身推销员”等等营商手段在哪个城市都算不上什么亮点了,单纯的土地支持、税务减免等手段也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了。各地优化营收环境的措施大同小异,很多地方提出的首创措施也多是微创新。这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营商环境是一种比较竞争力,城市招商引资时要找准定位,突出优势,实现相互成就。

烟台的目标定位是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

基于此,烟台重点招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与大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数字创意8个新兴产业,每一个产业都设有专门的招商办公室,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烟台发挥毗邻日韩的优势,号称要“让自贸区成为外商的第二故乡”。借2019年中日韩三国合作20周年之机,通过中日韩青年创新创业论坛、百家韩企烟台行、日韩山东周系列活动等,深化了与日韩合作。

目前,烟台形成了以烟台国际招商产业园、中韩产业园、中日产业园、中德新材料产业园和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保税港区“四园两区”为载体打造全省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桥头堡”。

中韩产业园引进山东首个韩国国家级孵化基地;烟台保税港区2019年完成外贸进出口714亿元,几乎占烟台市外贸总数的四分之一。

这条路上,没有终点

城市竞争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何况大家都在拼命往前跑。

去年,烟台GDP增速5.5%,低于全国增速6.1%。

一步慢,步步慢。

我国2019年17个城市破万亿,泉州、东莞、济南、合肥、福州、南通、西安GDP都在9000亿元以上,基本只差“临门一脚”,烟台虽然位于西安之后,但仅有7600多亿元,实际上中间存在一个断档。

这些城市,几年前还都在烟台身后,现在烟台却以每年被一个城市超过的速度,成了“腰部城市”。

烟台是传统工业的发祥地,但如今知名企业和传统产业存在老化的问题。产业老化,吸引人口乏力,人随产业走,而产业又决定城市兴衰。

烟台城市形象就是“养老”,换句话说是活力不足。烟台往往在“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美丽城市”“幸福感城市”等榜单排名靠前,在经济领域能打的牌,就非常少了。除了34年前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外,只有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之一、山东自贸区三大片区之一、山东国际招商产业园三园之一。

相比济南、青岛,烟台享受的政策非常有限。底子吃光,政策不足。只有深化改革,向改革要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让烟台有新兴产业,让人才来了有奋斗方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可喜的是,我们在烟台看到了变,可贵的并不是变得有多完美,而是烟台看到方方面面的差距弥补不足,敢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即便目前的营商环境不能人人满意,但营商环境的成就和程度实际上远超外人了解。

烟台虽然是腰部城市,也算是腰部城市里的头部,又算是北方普通地级市的第一市,烟台的自我革新对腰部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种求变的新气象新精神,对标一流,敢争第一的实践值得学习。

目前烟台的营商环境是“不断改善”“持续向好”,这就足够了,就像营造营商环境之路,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猜你喜欢

烟台营商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