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毛乌素沙地不同植物群落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研究

2020-12-08杨毅秦治强

种子科技 2020年20期
关键词:陕北影响

杨毅 秦治强

摘    要:目前,对人工林土壤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土壤的理化属性,而对生物属性研究非常少,且不同植物群落由各种物质构成,这就使得土壤会有各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构成,造成各种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基于此,探究了陕北毛乌素沙地不同植物群落对土壤结构的影响,以此提升土壤的质量,并指导造林树种的合理选择。

关键词:陕北;毛乌素沙地;植物群落;土壤结构;影响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20-0016-02       中图分类号: Q948       文献标志码: B

1   不同植物群落对土壤结构影响的背景

沙漠化防治过程中通常采用植被的保护、恢复和重建,既能实现防沙作用,同时还能提高经济效益。在种植植被的过程中,植被与土壤间的彼此影响、彼此作用,又成为另外一个思考要素[1]。当前,土壤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等方面,并且已成为土壤肥力的生物指标。作为毛乌素沙地,该地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属于我国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在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影响下,风沙活动较为剧烈,土壤肥力十分差[2]。随着国家深入推进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工程,陕北毛乌素沙地就成为治沙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段。

2   陕北毛乌素沙地的概况

陕北毛乌素沙地地处陕西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间的冲积平原凹地上,介于北纬37°30′~39°20′、东经107°20′~111°30′地理位置,总面积约为4.22万km2。该区域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地带,中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6.0~8.5 ℃。涵盖天然植物772种,主要区域性植被有踏郎、花棒、柠条、沙棘、沙柳、沙蒿、沙米、五星蒿、沙拐枣等[3];乔木固沙树种主要有樟子松、油松、黑松、红皮云杉、河北杨、旱柳等。从其植被地带来看,以西部边缘的荒漠草原亚地带、中东部的干草原地带、东边缘的干草原地带——森林草原过渡地带构建成;从植被类型来看,梁地上有草原和灌木植被,半固定、固定、沙地上有沙生灌丛植被,滩地上有草甸、盐土和沼泽植被;从地带性土壤来看,因受到局部地形和母质影响,东北向西南由淡粟钙土变成棕钙土,南部为沙黄土。

3   研究方法

3.1   样地的选择

根据毛乌素沙地植被群落调查与分布情况进行分析,选择研究对象为:15年樟子松、25年踏郎、25年花棒、25年花棒×踏郎混交林、13年河北杨和15年杏树林地;研究区域:4个研究区,20个研究样地。每块样地建10 m×10 m的灌木样方。3个20 m×20 m的乔木样方,并以流沙地为对照。

3.2   样品的采集和试验

每块样地使用S形5点采样措施,得到0~5 cm、5~10 cm、10~15 cm、15~20 cm、20~25 cm、25~30 cm、30~35 cm、35~4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并测定土壤的水分、容重、有机碳、全碳、全氮含量。测试方式都以1 g土壤24 h后来表示,蔗糖酶活性使用Na2S2O3滴定方式,24 h后消耗0.1 moL/L Na2S2O3,表示为:mL/(g·d);土壤有机质测定使用重铬酸钾滴定方式,脲酶活性使用苯酚钠一次氯酸钠比色方式测试,表示为:mg/(g·d);过氧化氢酶使用高锰酸钾滴定测试,以30 min消耗0.1 moL/L KMnO4的体积(mL),表示为:U;碱性磷酸酶活性使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方式测试,表示为:mg/(g·d)。同时用牛肉膏进行细菌养殖。

在土地取样时采用四分法,取出500 g后,及时去掉植物的根须,并分成2份送到室内,一份用于测试土壤化学性质与酶活性,先进行土样暖干,再粉碎成沫,使其可通过1 mm和0.25 mm筛选机,另一份用于测试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暖干的土样可以过孔径1 mm筛选机,并在4 ℃温度中保管。

3.3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使用的是LSD法。该方法能够检验各种植被样地土中有机质和生物学属性的显著差异,统计分析使用SPSS12.0软件。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植物群落对土壤有機物含量的影响

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0~5 cm土层中都有了显著提升,显著高于其他土层。最高的是花棒×踏郎,其次是踏郎和樟子松,流沙最低,花棒×踏郎、踏郎和樟子松分别是流沙的19.2倍、11.19倍和8.92倍。在有机质量方面,花棒×踏郎、踏郎和樟子松也比其他树种高。随着土壤层的增加,有机质含量都有所下降。但是样地在0~5 cm、5~10 cm、10~15 cm、15~20 cm、20~25 cm、25~30 cm、30~35 cm、35~40 cm土层中有机质含量都没有显著差异,流沙地的土层间有机质含量也没有显著差异。

4.2   不同植物群落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不同植物群落下,各树种在0~5 cm土层中土壤细菌数量均有显著增加,数量最多的是花棒×踏郎,其次为踏郎与和河北杨,流沙最少。花棒×踏郎、踏郎与和河北杨分别是流沙12.91倍、9.27倍、11.99倍。与其他样地相比,花棒×踏郎、踏郎与和河北杨都是最高的。但是样地在0~5 cm、5~10 cm、10~15 cm、15~20 cm、20~25 cm、25~30 cm、30~35 cm、35~40 cm土层中,流沙相对变化不规律,其他所有植物的样地土壤中细菌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2O~40 cm土层中,踏郎的土壤细菌数要低于其他土层,其他植物在每个土层里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在0~5 cm同一样地的土层中,花棒×踏郎,踏郎的土壤放线菌数显著高于5~10 cm、10~15 cm、15~20 cm土层,随着样土的加深,直到40 cm时,土壤放线菌数无明显差异,并且随着样土的加深,土壤放线菌数会逐渐减少。在土壤真菌方面,花棒×踏郎与和河北杨增加显著,其他土壤并没有显著增加,同时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真菌数量不断下降;在0~5 cm同一样地中,只有踏郎的真菌数量高于5~10 cm、10~15 cm、15~20 cm土层的数量。河北杨、花棒和樟子松在5~10 cm、10~15 cm、15~20 cm土层中真菌的数量要高于20~25 cm、25~30 cm、30~35 cm、35~40 cm土层数量,其他在同样深度数量并不显著,杏树、流沙在各个土层中土壤真菌数量均无较大差别。

4.3   不同植物群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从土壤蔗糖酶活性看,在0~5 cm各样地中,花棒×踏郎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其是流沙的79.21倍。其次是河北杨和踏郎,其是流沙的61.18倍和51.21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是杏树和流沙并没有降低,其土壤蔗糖酶活性在各个土层间差异并不明显,只有踏郎和河北杨5~10 cm、10~15 cm、15~20 cm土层土壤蔗糖酶活性大于20~25 cm、25~30 cm、30~35 cm、35~40 cm土层,其他样地的土层土壤蔗糖酶活性差异都不明显;从土层土壤脲酶活性来看,在0~5 cm各样地中,花棒×踏郎的土壤脲酶活性最高,其他都不明显,并且除花棒、杏树和流沙外,土壤脲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看,在0~5 cm各样地中,花棒×踏郎的活性最高,是流沙的5.01倍。其次是樟子松、河北杨和杏树,是流沙的2.68倍、2.51倍、2.28倍。除流沙和杏树外,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看,在0~5 cm各样地中,花棒×踏郎、踏郎和河北杨的活性最高,其是流沙的3.15倍、2.21倍、1.27倍。杏树的活性最差,花棒×踏郎活性并没有受到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其他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递减现象。除花棒和流沙外,其他样地5~10 cm、10~15 cm、15~20 cm、20~25 cm、25~30 cm、30~35 cm、35~4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都无明显差异。

4.4   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关系

有机质在酶的催化下结合微生物分解,矿质养料释放出,能够供植物可吸收利用,因此有机质、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必然有着一定的联系。从统计分析得知,有机质和土壤酶活性表现明显的正相关;土壤放线菌数与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出正相关,还和脲酶活性呈现正相关;土壤细菌数和脲酶活性表现出正相关;土壤真菌数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也有着极大的相关,和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还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

5   结论

首先,有机质和土壤酶活性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土壤放线菌数与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出正相关,还和脲酶活性呈现正相关;土壤细菌数和脲酶活性表现出正关系;土壤真菌数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也有着极大的相关,和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还表现出一定的正相關。这说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细菌、放线菌、真菌数表现出的正相关,可用微生物数量确定土壤的肥力标准。其次,不同植物群落对土壤结构的影响,在0~5 cm各样地中,花棒×踏郎的有机质含量、细菌数、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都非常高,这表明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及其生物学性质,更加适合沙区营造多样性丰富的混交林。其次是踏郎和花棒纯林,最差是樟子松,这说明樟子松并不利于对土地的改良作用,容易使得养分流失,植被覆盖下降。那么在流沙地种植植物时,可以在0~5 cm土层中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以此来提高不同植物的生长质量。或者在营造樟子松时,应同时混交花棒、踏郎作为改良土壤的林下植物。

参考文献:

[ 1 ] 李刚,阎雄飞,刘永华,等.毛乌素沙地东南缘蝶类资源调查及区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6(19):102-109.

[ 2 ] 郭壮武,李玉飞.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模式及生态功能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5(17):99.

[ 3 ] 曹艳萍,庞营军,贾晓红.2001—2016年毛乌素沙地植被的生长状况[J].水土保持通报,2019(2):29-37.

猜你喜欢

陕北影响
明清之际陕北民间信仰与自然灾害调查研究
陕北方言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现状研究
陕北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艺术特征
《陕北老人》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余音袅袅的陕北民歌等二则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