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应激状况的有效应对

2020-12-08廖秀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8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状况因子

廖秀英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重庆)

0 引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及中国多地持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病例,国家卫健委将COVID-19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作为甲类管理[1-2]。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衰竭等,甚至死亡。基于流行病学调查,COVID-19潜伏期1-14d,潜伏期具有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3-4]。随着肺炎疫情的不断蔓延,全国各地医务人员纷纷加入抗击疫情的行列中,驰援武汉,控制疫情。由于COVID-19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与密切接触进行传播,医务人员稍有不慎即面临职业暴露风险,加之疫情突发,传播速度快,参与支援的医务人员可能因准备不充分出现心理危机。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参与COVID-19的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应激状况的调查,了解其对面对应激状况的应对方式,为改善心理健康状态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参与COVID-19救援的临床一线医务人员53名。男7名,女46名;医师11名,护士42名;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37.22±3.39)岁;工龄2-30年,平均工龄(16.38±2.32)年;内科12名,外科18名,重症监护室3名,急诊科2名,呼吸科4名,感染科13名。护士6名,护师12名,主管护师22名,副主任医师2名,医师2名,主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4名;已婚36名,未婚6名。所有医务人员学历均为专科以上,均参与救援10d以上。

1.2 调查方法

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53名医务人员应激状况进行评估,发放问卷时,向医务人员介绍调查问卷的目的、意义,征得其同意后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遇到此类突发事件第一事件的想法、心情以及感受等。采用现场调查,现场回收,本次调查共发放53份问卷,有效回收53份,有效回收率100%。问卷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SCL90),该量表共90个项目,采用10个因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项目,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各项均采用1-5级评分法,分值90-450分,分数与心理应激程度呈正相关。按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阳性项目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需筛查阳性,进行进一步调查。

1.3 质量控制

问卷调查均于医务人员救援后1周进行,于医务人员集中休息时发放。

1.4 观察指标

分析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及因子分≥2分的分布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医务人员救援后1周内有48名(90.57%)存在心理问题,其中躯体化7名(13.21%)、强迫症状7名(13.21%)、人际关系敏感13名(24.53%)、抑郁3名(5.66%)、焦虑45名(84.91%)、恐怖33名(62.26%),医务人员SCL-90总 分为(158.22±19.63)分。

3 讨论

COVID-19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广泛的特点,常在第一周后病情逐步加重,临床表现以发热、呼吸道症状为主,影像学见肺炎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目前缺乏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以隔离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由于COVID-19疫情具有人传人途径,传播迅速,传染性较强,加之病毒存在变异可能。医务人员可能因缺乏COVID-19的正确认知,高强度的治疗、护理工作以及防护服穿着不适及隔离病区的封闭式管理等因素,加重其对疫情的不确定感,从而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5]。

表1 应激状况情况

心理干预是应对突发公众卫生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预防与监控医务人员的心理问题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次调查研究中,共有48名医务人员在救援1周后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说明COVID-19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可能存在应激状况,易出现心理问题,需加强干预措施,促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应激状况。医务人员面对突发疫情时,由于缺乏对COVID-19的正确认知与判断,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严重的存在恐惧、焦虑等情绪,给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及正常护理工作的进行带来挑战。因此,采取多种应激干预措施进行心理应激状态干预,使其有效应对应激状况,对改善医务人员心理状态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疫情突发,社会公共卫生危害大,加之医务人员可能存在不了解疾病知识的情况,故院内应采用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措施开展疫情知识培训,通过在线学习病毒相关知识,使其充分了解于COVID-19的病原学特点,新型冠状病毒对有机溶媒理化因子敏感,对热、紫外线和常用化学消毒因子均比较敏感,对热有中度抵抗力,75%乙醇30min、热力56℃ 90min,紫外线照射30min即可将其灭活,虽存在人传人、重症感染与死亡病例,但采取严格的消毒与个人防护措施及可较好应对。同时,由于COVID-19主要依靠飞沫传播与接触传播,医疗机构作为病原微生物聚集场所,存在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可发生传播的3个环节,导致COVID-19感染风险较高,增大护理人员感染风险的不确定性,从而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因此,医院相关部门应通过专门途径发布科学、权威的疫情信息,减少医务人员信息过载。可建立院内微信群,向医务人员宣教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疫情,使其了解大部分COVID-19患者均症状较轻,病死率低,以减轻其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感与紧张情绪[6-7]。设立院内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由心理学专家轮流坐班,鼓励医务人员表达面对疫情的顾虑,积极倾诉内心负面感受。指导其学习呼吸放松、肌肉放松、冥想训练等放松训练方法,促使其积极应对不良情绪[8-11]。积极鼓励其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并通过听音乐、看视频等方式保持愉悦心态,促使其以积极的态度接纳负性情绪,有助于正向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效放松身心,改善身心状态,提升生活质量。对医务人员进行疫情支援使命感的宣教,使医务人员了解防控COVID-19不但是其职责与义务,也是光荣的使命。

综上所述,COVID-19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存在一定的心理应激状况,院内应重视其心理健康状况,指导其加强感染防护的同时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心理应对措施,加强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以保证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状况因子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安全感,你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