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塘工业化养殖“黄优1 号”黄颡鱼试验总结

2020-12-08唐忠林

水产养殖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水槽工业化净化

唐忠林

(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36)

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是将主养品种集中在流水槽设施中进行养殖,利用气提式推水设施产生循环水流,提高水体溶氧量及鱼类生长速度,配置吸污装置及水质净化生物区,实现水体的原位修复的健康养殖模式。近年来,各地先后开展了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的不同品种、不同密度以及不同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以探索提升该系统养殖效益的方法。该试验以自育“黄优1 号”黄颡鱼1 龄鱼种为养殖对象,在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禄口科研基地开展池塘工业化养殖生产试验,以期为“黄优1 号”黄颡鱼新品种在该系统的养殖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材料均为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自育的“黄优1 号”黄颡鱼[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新品种,2019 年获得农业部审定新品种]1 龄鱼种,平均规格约14.2 g/尾,体表完整,无伤无病。

1.2 池塘与配套设施准备

池塘面积1.3 hm2,建有池塘工业化养殖水槽2条,水槽养殖区面积220 m2,长宽均为22 m×5 m,水深2 m。放养前池塘清塘,每1 hm2用生石灰1 500 kg消毒,杀灭野杂鱼和敌害生物,曝晒20~30 d。放养前7 d 加水,水深1.8 m。

系统配备6 台功率为2.2 kW 罗茨鼓风机,为底部增氧机1 台、气提推水机2 台及漂浮式推水设备3 台,其中气提式推水机常开1 台,其它设备常开。集污区采用3 m 的单轨道集污方式,配备1.5 kW吸污泵1 台。配备自启式应急发电装置,系统运行中若发生停电情况,可立即自动启动应急发电设备,切换应急电源。

1.3 苗种放养

2019 年4 月18 日拉网捕捞、打样,将“黄优1 号”黄颡鱼苗种按照不同密度分别放养于1#和2#流水槽。净化区套养白鲢、花鲢、青鱼、草鱼及鳜鱼,配养水生植物四小块,面积16 m2。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

表1 水槽及净化区放养情况统计表

1.4 饲料投喂

养殖全程投喂黄颡鱼浮性膨化饲料(粗蛋白质含量41%),饲料粒径1~3 mm,具体随鱼体生长适时调整。采用投饲机驯食投喂,每天投喂2~4 次,为6:00、9:30、l3:00 和16:30,养殖前期及后期投喂早晚2 次,养殖中期投喂3~4 次。按照体质量的1%~2%进行投喂,每次投饲时长约为40 min,具体根据天气、季节、水温、水质及吃食情况随时调整投喂量,发现水面抢食鱼数量明显减少时即可停止投喂。投喂开始时加快投喂速率,保证大量黄颡鱼上来抢食时的饲料量,而后逐渐减小投喂速率。在水槽后端设置拦饲料漂浮杆,防止饲料漂出水槽。

1.5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巡塘,观察水质、鱼的生长、摄食及死亡等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适时补水,保证水槽养殖水位1.8 m 左右,透明度25 cm 以上。每天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气提式推水增氧设备及底增氧设施24 小时连续开启。每次投喂后2 h 之内开启吸排污泵,每次吸排污时长10~20 min,具体根据污水量情况而定,直到排出清水为止。每天清洗水槽前后端隔栅,防止隔栅网上污泥过多,影响水质及水流速;经常检查水槽隔栅和防鸟设施,发现破损立即修补。定期修剪净化区水草,清除发黄或过量的水草枝叶,保证其生长茂盛。每周运行发电设备1 次,检查发电机的运行情况,做好应急发电准备。

1.6 病害防治

“黄优1 号”黄颡鱼在放养进入水槽前,用浓度1%的盐水消毒10 min 左右。做好病害预防工作,投喂高峰期每月使用EM 菌、芽孢杆菌等水质调节剂2~3 次,每月拌喂维生素C、保肝护胆中草药和免疫增强剂1 次。在养殖过程中,“黄优1 号”黄颡鱼未发生严重疾病和大量死亡情况。

2 试验结果

2.1 收获情况

2019 年10 月26 日,对2 条槽“黄优1 号”黄颡鱼的进行拉网捕捞销售,随机抽样测量,2 条水槽养殖的“黄优1 号”黄颡鱼平均体重分别为120.5、126.0 g/尾,成活率分别为83.7%、88.5%;养殖产量分别为6 069、5 503 kg,饲料系数分别为1.80、1.84,平均产量分别为55.1、50.0 kg/m2(表2)。表2 结果分析显示,池塘工业化养殖“黄优1 号”黄颡鱼的平均成活率为86.6%,饲料系数为1.82,平均产量为52.5 kg/m2。

表2 养殖收获情况统计表

2019 年11 月1 日,对2 条水槽的净化区拉网捕捞,经统计,共收获花白鲢、青鱼、鳜鱼及草鱼分别为2 912.5、1 191.5、206 及245 kg,总计4 555 kg。

2.2 养殖效益分析

2.2.1 水槽养殖效益 该试验生产投入包括饲料费、鱼种费、渔药费、人工费和电费等,饲料单价7.4元/kg、苗种费用22 元/kg、人工费3 000 元/槽、电费3 293.7 元/槽、药品费500 元/槽,汇总统计,2 条槽总成本共计为18.3 万元;2 条槽的总产量为11 572 kg,平均出售价格为21.11 元/kg,总销售收入为24.4 万元;2 条流水槽获得净利润6.1 万元,其中1#水槽3.56 万元,2#水槽2.55 万元。

2.2.2 净化池塘效益 净化区捕获成鱼总计4 555 kg,总收入59 465 元,总成本约57 375 元,净化区总利润为6 400 元。

综上分析,2019 年池塘工业化养殖水槽2 条,总面积1.09 hm2,总收入30.3 万元,总利润6.7 万元。

3 分析与总结

3.1 放养密度与养殖效益

经过5 个月的水槽养殖,“黄优1 号”黄颡鱼平均规格从14.2 g/尾增长至123 g/尾,生长速度较快,且期间未发生严重病害,养殖成活率较高,单条水槽的平均净利润达3 万元,是一种适合池塘工业化养殖的高效品种。分析2 条槽不同放养密度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放养密度更高的1#水槽(60 120 尾)养殖产量显著高于2#水槽(49 300 尾),1#的养殖效益达3.5 万元,比2#水槽高多出1 万元。因此,池塘工业化养殖“黄优1 号”的放养密度建议在6 万尾以上。

3.2 溶氧控制

溶解氧高是池塘工业化养鱼模式的最大优势之一,但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一旦发生溶解氧不足,会导致水质变差及水槽鱼类死亡等问题。因此该养殖模式下,建议24 h 开启底增氧系统,配合气提式增氧机,保障水槽水体的溶氧,减少水槽内污物沉积。该试验过程中,配备应急自动发电装置,并配套水质在线监测和报警系统,实时监控水体溶氧状况,可有效避免断电缺氧事故的发生。

3.3 疾病预防

“黄优1 号”黄颡鱼抗病力强,在池塘工业化养殖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病害,但从实际养殖结果分析看,养殖成活率不足90%,这主要与放养初期的应激反应、拦鱼密网去除过早及高温期间水质不稳定等因素有关。因而,在池塘工业化养殖“黄优1号”黄颡鱼过程中,应落实以下几项措施:①放养时泼洒维C,降低应激反应;②由于“黄优1 号”黄颡鱼雌雄生长差异较大,在水槽两端设置2 片拦鱼网栅,其中密网应等8 月后根据雌鱼规格再适时去除,防止鱼逃出水槽养殖区影响成活率;③高温期间,在水槽上面增设遮阳网,降低水温,适当换注新水,增加泼洒微生物制剂及拌喂免疫增强剂次数,防止水体亚硝酸盐及氨氮等指标偏高,有效预防重大疾病的发生。

3.4 净化区产出

合理利用净化区是提高池塘工业化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该试验的净化区净利润不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效益仍是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之一。目前研究结果表明,落实适宜放养品种及密度、种植有经济效益的可食用水生植物及在净化区发展休闲垂钓渔业等措施,均可有效提高净化区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水槽工业化净化
臭屁净化丸(中)
可升降折叠的饮水机水槽
可升降折叠的饮水机水槽
前工业化的市场和市场行为:考古学视角
为什么水槽管要做成弯曲状
身心净化
水槽过滤片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
多功能净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