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德树人努力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
2020-12-08周利华
周利华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1120)
一、立德树人任务下制约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
(一)对“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重要性重视不够
1.领导层面:学校党委及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工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少数职能部门个别领导并非发自内心真正重视,甚至有意无意轻视“思政课”教学工作。如在课程建设方面,把“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并列考虑,没有充分彰显“思政课”是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重要地位与关键作用。对“思政课”相同课时同为考查课科目的考核计分办法界定方面不统一、不规范,有的二级制,有的五级制等。
2.教师层面:因学校一些职能部门在制定评优评先评聘职称等政策方面对教学工作有意无意的轻视,导致一些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不高,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深挖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加工、提高解读教材重难点内容的能力等,从而把更多时间、精力转入科研领域,致使“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3.学生层面:因高职学生生源来源多样,学习起点参差不齐,大部分学习基础差,部分职高生先前学习中没有系统学习政治理论,缺乏最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目的模糊,学习习惯差,缺乏自觉性,对“思政课”目的意义认识不清,加之上述原因导致部分高职生不喜欢“思政课”,对学习“思政课”的动力不足,上课不主动,不专注,不思考,不配合,分散注意力,课后很少有预习、复习及拓展视野学习环节的相应行为意识,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二)教学改革中有把“思政课”讲“浅”讲“低”的问题
“思政课”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主干渠道和关键之举。近年来,为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实现“思政课”内容“三进”工作,尤其是进高职大学生“头脑”,广大“思政课”教师围绕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语言表达艺术、新媒体的使用等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的实践探索,解决了“思政课”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成绩显著,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如:一些教学改革过于注重教学手段忽略理论讲授的问题,偏重于艺术包装呈现表演化倾向的问题,过于注重丰富教学内容出现教学素材堆积的问题,甚至有个别教师直接以活动代替理论讲授的问题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有把“思政课”教学带入“形式主义”改革之中,从而导致把“思政课”理论深度讲“浅”,把育人要求高度讲“低”的问题,进而导致把“思政课”地位和作用降低的危险。
(三)课堂实践教学多注重形式实效性不强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既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的目的。理论讲授与课堂实践相结合,是开展好“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解决好“从普遍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从历史到现实的转换问题”,[1]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突破点。为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之实效,实现德育实践育人,广大“思政课”教师不乏大胆尝试,开拓创新,整合资源创新形式,一些形式新颖、构思巧妙的课堂实践教学的确深受高职大学生的喜爱。但也存在一些课堂实践教学目的不清、内容设计不符合实际不接地气、教学方式方法单调、忽略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悉心指导与科学管理,从而导致课堂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不足等问题。
二、坚持立德树人努力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的新举措
(一)努力构建党委统摄,各部门齐抓共管,马院具体落实,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协同工作模式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工作格局、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支持保障等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各级党委的顶层设计。因此,发挥各级党委在 “思政课”建设中的统摄作用至关重要。但仅发挥好各级党委的统摄作用还远远不够,因为,办好“思政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马院负责具体落实以外,还需要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及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因此,必须努力构建党委统摄,各部门齐抓共管,马院具体落实,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协同工作模式。
(二)着力推动 “思政课”改革创新,坚决避免把“思政课”的理论深度讲“浅”把育人要求高度讲“低”的现象
“思政课”改革创新应注重内涵式发展,融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为一体,而不是忽略思想性理论性把主要精力投放到方法等外延的创新上。在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课堂教学须做到“八个统一”时,尤其注意:
1.牢牢把握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性。“思政课”是一门具有鲜明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性的课程,是高职院校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教育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主渠道、主阵地,在育人的问题上,“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思政课”教师必须旗帜鲜明地讲准、讲透、讲活、讲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彰显“思政课”特有的政治属性和价值引领属性,必须强化“底线不能突破、红线不能触碰”的政治意识,以防止把“思政课”育人要求高度讲“低”的问题。
2.凸显思想性与理论性。“思政课”作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肩负着“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使命。在面对急剧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对“思政课”育人的影响,“思政课”不能失声,更不能失语。这意味着“思政课”不仅要解决亲和力针对性问题,更要解决好思想性理论性问题。要在遵循高职大学生认知规律、成长规律基础上,对丰富的教学素材(尤其是热点难点疑点)进行思想理论上的深加工精加工,选取凝练加工过的典型素材引入教学之中,融“事理——道理——学理”为一体,融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为一体,实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目的,从而避免把“思政课”理论深度讲“浅”的现象。
(三)深入推进“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切实增强实践育人的实效性
1.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组织。针对课堂实践实效性不足问题,建议建立健全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在用足用好实践教学专任教师队伍同时,聘请企业行业全国劳模、大国工匠担任兼职教师,完善评聘、考核、考核制度,保持“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稳定性。
2.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针对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不符合实际问题,建议坚持与时共振,选取最新热点话题。如将2020中国战疫制度优势题材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引导高职大学生深刻认识疫情防控彰显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深刻认识疫情防控彰显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四个自信”,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3.丰富拓展实践教学形式。针对“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手段形式单调等问题,坚持以高职大学生为主体,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如采取化整为零,开展“微”实践教学模式学习、设计专题分小组进行研讨式学习、典型示范激励高职大学生主题宣讲、利用新媒体技术鼓励高职大学生自制短视频学习等。
4.编写实践教学手册。针对“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指导管理放任松散等问题,通过编写“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手册,严格遵照实践教学手册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对实践教学的指导作用。
三、结语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作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思政课”,必须破解制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之德,“树”民族复兴之时代新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