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高校国防教育实效
2020-12-08郭媛杜涛
郭媛 杜涛
(衡水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高校是抓好新时代大学生国防教育,为国家输送优质国防人才的主流阵地,对培育广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担负有重大历史使命。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既是对国家军事理论政策的学习,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扬与体现。
一、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有效载体。在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程以及大力推行国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国防意识,其核心更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和助力。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存在的根基和精髓。国防教育的整体内容都是从如何让警钟长鸣、如何保家卫国、如何维护民族安全和尊严等角度去教育大学生,引导大学生能够自觉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人民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大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因此,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有利于强化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
(二)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是强化忧患意识、维护民族安定团结的重要途径。国防教育的历史是一部国家发展史的体现。自古以来,一个国家国民的国防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其能否实现民族安定团结、实现国家主权独立。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有利于强化民众的忧患意识,从而更好地维护民族的安定与团结。
(三)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是打造高素质人才、提升国防实力的现实所需。国防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武器装备的换代升级,更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创新意识都较强,易于掌握高新技术武器知识。同时,高校青年大学生是国防兵员的主要来源,要想实现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就必须有具备一定军事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武器装备的人才做支撑。因此,为提升我国整体国防实力、输送高质量人才也是国防教育的重要使命。
二、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现状
(一)高校大学生国防意识淡漠,责任意识差。当代大学生都生活在和平年代,环境优越,从小缺乏艰苦生活的历练,吃苦能力差,历史观念淡薄,而且从小学到中学,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辅导机构和各种考试,与国防相关的信息接触甚少,甚至有学生认为国防只是是军人的事情,保家卫国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从而导致自身国防意识薄弱,对自己肩负的使命认识不到位。
(二)高校国防教育内容单调、路径单一。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国防教育内容过于陈旧和单调,主要以课程讲授为主,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偏重从军训、军队等角度进行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的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被动接受枯燥的理论,难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而且,现代国防并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新形势下的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国家防卫能力的强弱体现在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现阶段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在整体上与国防建设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存在一定脱节。
(三)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薄弱,整体素质不高。当前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多为其它学科教师兼任,专业素质有待加强。凸显出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专业素养不是很高,受专业知识的局限,不能很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二是课堂教授形式单一,多为照本宣科、理论灌输,不能很好地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将知识学以致用,将爱国主义情怀真正厚植入心。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高校国防教育路径探究
(一)创新高校国防教育形式。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军事理论课要进一步提升课堂质量和授课效果。从时代发展和学生受教育规律出发,不断改革课程设置,更新课程知识体系,让学生时刻了解最新国防动态。通过课程学习,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国热情。与此同时,积极组织国防教育讲座、开展国防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国防教育平台和载体,丰富国防教育形式,并将国防教育纳入学分考核,增加学生参与国防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强化国防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国防教师是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弘扬爱国主义的传播者,是军事技能、军事科学知识的授业者。因此,加强国防教师队伍建设是增强高校国防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重视国防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要在改善高校国防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以及年龄结构上下功夫,不断吸纳青年教师,引进高层次国防军事人才加入到国防教育中来,并为国防教育教师提供充足的科研资金、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政策,提高高校国防教育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从而为增强高校国防教育实效性提供坚实基础。
(三)加大国防宣传教育力度。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宣传网站建设,及时更新国防军事政策、新闻、知识。军事理论教研室要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开设国防教育网上公开课,增强军事理论课的感染力。此外,充分利用国庆节、全民国防教育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组织国防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亲身体会国防教育的魅力,感悟国防的重要性,培育爱国主义情怀。
三、结束语
总之,高校国防教育旨在让大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军事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不断为国防事业提供人才支撑,促进国防事业不断发展,保障国家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