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红歌融入思政课教学现状及路径研究

2020-12-08顾芳

魅力中国 2020年39期
关键词:红歌红色思政

顾芳

(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问题的提出

(一)红歌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背景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栋梁,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做好高校思政教学工作,不仅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在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背景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改革创新,利用优秀文化资源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构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已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和重要目标。

红色文化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一脉相承,又是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的结晶。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政治理想、家国情怀及道德诉求,与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标、价值维度不谋而合。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是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的需要,也有利于增强思政教学的说服力、亲和力和针对性。

红歌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定历史时期,蕴含着鲜活的历史素材,以简单明快的旋律、激昂高亢的基调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而贴近大学生的心理。因此,将红歌纳入思政教学轨道,既能发挥红歌的道德教育功能与价值引领作用,又能丰富思政课的教学方式。

(二)研究动态

目前,国内学界关于红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红歌的界定、红歌的价值与作用。关于红色歌曲的价值,李哲认为“红歌具有经济开放价值、社会教育价值”,关于红歌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研究方面,曾嵘在研究90后大学生对红歌的认知现状中指出“目前红歌在大学生中的认知度分为两种,一种是认为红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改变传统式教学方法;另一种则局限于当下的流行音乐,对红歌的历史性和正面精神持忽视冷落态度,甚至怀有抵触情绪”。在红歌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路径方面,胡自爱从思政课堂、校园文化建设、公共教育三个方面做了探讨。金香花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提出了利用红歌设置情景进行教学导入、在教学内容中根据需要插入红歌教学增加教学效果、教学总结时利用红歌深化教学主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关于红歌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面的研究,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研究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度;二是在融入路径和方法上大多从宏观层面探讨,缺乏操作层面的可行性,在融入思政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理性与趣味性、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上缺乏有效地论证。本文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红歌融入思政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探讨既能利用红歌创新思政教学,又不影响思政课思想性与学理性的路径。

二、红歌融入思政教学的现状

从调查结果来看,近十年来,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红歌融入思政教学的过程中,整体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学生对红歌的认知状况、对红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可度以及红歌融入思政教学的程度和效果都较为认可。但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继续发挥以红歌为代表的红色资源服务思政教学的作用,还值得进一步探索。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4.26%的学生表示对红歌“比较了解”、有18.27%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在学习红歌的意愿方面,偶尔聆听或学习红歌的学生占到了51.67%。经常主动去听或去学的学生占到了29.67%。在红歌融入思政课教学必要性方面,有86.2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对于红歌在思政课教学方面的作用,“激发爱国情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传承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三项分别占比27.44%、24.58%、24.58%,是学生普遍比较认可三个方面。关于“教师在红色歌曲融入思政课教学方面做得如何”的调查中,只有29.86%的学生认为做得“好”,认为“较好”和“一般”的分别占到了34.77%和30.45%,还有4.91%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在红歌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入度方面,56.97%的学生表示有一定的融入,但很有限;有13.16%的学生表示“没有融入”。

总之,无论是学生对于红歌的了解度和学习意愿而言,还是学生对红歌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的认识而言,将红色歌曲融入思政课教学都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同时就甘肃农业大学红歌融入思政教学的调查现状来看,虽有一定程度的融入,但整个工作还缺乏顶层设计、配套措施的支持、持续性和长期性,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还比较有限。

三、红歌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红歌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总体现状来看,教师们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红歌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程度和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仍然比较有限,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红歌资源的思政教育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红歌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定历史时期,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其本身即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但是,在利用红歌服务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大多还停留在通过红歌调动课堂氛围层面,深度解读红歌的爱国情感、历史价值以达到思政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教学目标方面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因此,如何通过红歌历史背景的挖掘、红歌中爱国精神与家国情怀的解读,使红歌真正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还需要思政课教师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二)单向灌输,学生参与度不高。在红歌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从红歌的融入形式到组织实施,大多以老师为主,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向讲授,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被动、机械,存在着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的问题。青年大学生们对于红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多少存在着时间上的鸿沟与情感上的疏离,一时难以通过冷冰冰的文本感受到红歌背后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深刻的家国天下情怀,更不用说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了。

(三)定位不明,方式单一。在红歌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设计中,整体定位和目标还不够明确,缺乏深入地思考。同时,缺乏与教学内容的有效糅合,有一定的植入感与生硬感,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四)停留在表面,与教学内容没有有效融合。由于思政课程具体学科的差异性,红歌要更好地融入,必须选择合适的知识点,注意红歌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从调查和具体访谈的结果来看,教师或作为教学导入的素材,或泛泛提及,因此,学生对作为导课素材的红歌或随口提及的红歌缺乏共鸣与认同感。

(五)没有做到学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将红歌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推动思政课教学创新的集中体现。但是,在融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强调趣味与创新,削弱了思政课的政治性、学理性;二是强调思政课的学理性和严肃性,缺乏创新。总之,在红歌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四、红色歌曲融入思政教学的路径思考

(一)营造“红歌”传播的校园环境

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歌是爱国情感、革命精神与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利用校园广播、学校官网与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营造红歌传播的文化氛围,有利于为红歌融入校园生活和思政课教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提升思政育人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因此,学校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园广播传播优秀的红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红歌比赛、红歌赏析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

(二)红歌与案例教学结合

通过挖掘红歌产生的历史背景、歌词中的史实与精神内涵,不仅为思政课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是进行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题材。

当然,在利用红歌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四门思政课程的差异性。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突出其以历史阐明理论的特点,在讲清国史、讲透国情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有情感张力、主题深刻的红歌作为典型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近代以来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

(三)红歌活动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相结合

甘肃农业大学在推进思政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红歌会”也被纳入实践教学的轨道。10年来,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举办红歌会5场,每场演出人员达600人,共有3000多人次参与该项活动,有力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传承了优秀的革命传统。同时,也为“红歌”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但是,要切实通过将红歌融入实践教学提升思政课育人效果,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1.提升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红歌作为一种舞台呈现效果较强的艺术形式,要推进红歌融入实践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对红歌这一艺术形式、红歌产生的背景、歌词的内涵有一定深度的把握,还需要实践教学能力。可以说,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参加者,又是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评价者。教师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多重角色和关键作用决定了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2.拓展红歌与思政课教学实践结合的渠道。在红歌融入思政实践教学中,既可以通过“红歌会”这种相对独立的形式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也可以在“大学生DV大赛”、“大学生讲红色故事”、“红色诗词朗诵”中加入“红歌”元素。当然,无论是红歌为主的方式,还是作为“元素”加入其他实践教学的方式,都是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吸引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政课铸魂育人为目标。

五、结语

总书记曾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为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作为红色资源、红色基因、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红歌融入思政教学不仅是利用红色资源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集中体现,也有利于强化青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要将红歌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需要顶层设计、评价考核体系、平台建设、经费及保障措施的有力支持,还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做好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和评价者,从而真正提升思政教学的育人效果,以期符合时代和国家发展的需要,符合青年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

猜你喜欢

红歌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下)——《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上)——《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红歌串串烧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