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河南省传统武术衰落的浅析与探讨

2020-12-08史鹏飞

魅力中国 2020年39期
关键词:拳种门派传统武术

史鹏飞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1464)

传统武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冷兵器时代,传统武术在社会生活和军事上的作用显而易见,也确实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形态以及人们意识形态的转变,传统武术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和繁荣景象。传统武术的发展,面临着外来武技和竞技武术双重挤压的困境。随着老一辈拳师的相继离世,传统武术的拳种正在缩减,有的拳种已经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专家学者一直呼吁要保护传统的事物,可是实际行动上却相当有限。本文在这个大的环境下重点着眼于河南省传统武术的生存与发展,对其进行探析和研究,最终达到探明传统武术在河南省真实发展状况的目的。

一、传统武术在河南省的发展状况

河南省作为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传统武术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和发展。曾几何时民间一直保持着优良的习武传统,传统武术在河南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河南省不但是少林拳、太极拳、形意拳等三大拳种的发源地,而且在全国129个武术拳种中,河南就有40余种,占到全国拳种1/3之多。但是现在,因为种种原因,昔日我省的一些“武术村”渐行渐远,一些拳种也处在濒临失传的尴尬境地。让人堪忧的是,一些拳种已经基本失传或后继无人,部分拳种的生存环境也在急剧恶化。2010年《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报告》显示,河南省三大拳种的学习者和练习者众多,但是其他的一些小拳种则因知名度、影响力小而日趋消亡。开封的查拳、汤阴的岳家拳、安阳的弹腿、豫东的洪拳、淮阳的六步拳、长垣的六合枪、滑县的虎尾镰、鹿邑的跤术等已经基本失传,其他一些拳种的传人,也只是在苦苦支撑。发源于沈丘县老城镇、大邢庄乡一带的两仪拳,被国家定为濒临灭绝的拳种。发源于博爱县月山寺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八极拳,又称“月山八极拳”,如今,因习武者和继承者甚少,月山八极拳几乎失传。具有中国文武双修的梅花拳,曾经的练习者和求学者趋之若鹜。但是随着一些老拳师的相继离去,致使内黄梅花拳传承脱节。现在部分人在表演时,增加了许多表演性套路,也致使梅花拳原生态内涵受到破坏。发源于河南陈州的伏羲八卦拳也曾风靡一时,但是由于不轻易收徒传艺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导致该拳流传面较小,也将濒临失传。有专家指出,我省武术传承落后于发展,流失速度快于传承速度,武术整体在萎缩,一些有名的老拳师相继离世,致使一些拳种后继乏人,个别拳种濒临失传。

二、对造成河南省传统武术衰落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武术自身影响力不够

多数传统武术练习者对于其知识的了解比较狭窄,只是局限于自己所练的拳种内容,从而也制约了各个门派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武术知识的传播。受众较大的电视媒体在这方面做得也不是很到位,在省内举行的一些传统武术比赛,很难通过电视传到大众的视线里。相比之下其他体育项目的宣传和造势要比传统武术好的很多,公众的眼球更多的被球类、游泳等比赛所吸引。传统武术很难通过广阔的途径展现到公众面前,也很难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样就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以至于传统武术只是在自己的圈子里自娱自乐着,它的好与坏,兴盛和低迷、继承和失传似乎都与公众无关,这使得传统武术要发展和提高自身的影响力更是难上加难。

(二)群众基础不高,传统武术难以整体发展

目前在河南省内,除了像太极、少林、形意等少部分拳种的群众基础还可以维持其发展之外,其它的拳种则很不乐观,甚至有的拳种已经后继无人了。在经济社会的大环境中,传统武术很难作为一种谋生的途径维持和发展,很多武术爱好者乃至传统武术的继承者为了维持生计纷纷改行成立跆拳道馆传授跆拳道,很多传统武术的继承者幼时练武到长大弃武,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武术的传承者尚且如此,更别提学习者和爱好者了,纵观省内城市的公园、广场、健身场馆等能够看得到传统武术身影的场所,只有少部分人在练习传统武术,拳种也主要以太极拳为主,局限性显而易见。没有了这样的基础,传统武术也很难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出路堪忧,武校生源紧张

在就业压力相当紧张的今天,武术馆校的学生以及职业练习传统武术的人则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不但是普通院校面临的问题,也是传统武术馆校的真实写照,一些武校在招生时承诺的保证就业最后也大多落空,而且大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基本与武术无关。从历年来毕业的学生看,大多主要从事保安、巡防和武校教练等工作。目前,很多武术馆校大都面临着生源缺乏的困境。嵩山少林武术学校在河南来说算是最成功的武术馆校了,兴盛时河南嵩山少林寺的武校有30多家。但是进入2000年以后,武校随即遭遇到办学瓶颈,有的倒闭,有的转型。目前,嵩山少林寺体育局登记备案的少林寺武术学校数量不超过20家。生源的不断锐减,应经严重的影响了传统武术在省内的空间和规模的扩展。

(四) 宣传不到位,受政府的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在河南省内缺乏传统武术宣传和推广力度,虽然武术已经列为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大纲,但是严格实施的却不是很多,高校中也主要以二十四式太极拳为主,其它的传统武术拳种却很难见到,武术的宣传和推广却显得相形见拙。省内传统武术在民间受重视的程度远远高于政府组织和媒体宣传,这也充分说明了传统武术来于民间而又长于民间。近几年来,尽管河南省政府对于传统武术的发展做出了努力,但是并没有大刀阔斧改变传统武术的低沉面貌。在大型的武术比赛场上,竞技武术占据了很大的空间,观众看到更多的还是套路与事先编排好的对练演练,真正能在舞台上进行实际对抗的传统武术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五)门派众多,思想保守,缺乏统一标准

河南省内共有40多种传统武术拳种,而这些拳种之间都各自为战,大多数门派都强调自身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长时间的门派之争,不仅有内部和外部拳种之争,即使同一拳种,也会有正统与否之争,各门派互不服气,互相排挤,门派之间缺乏真正的交流合作。门派的独立发展,交流较少严重影响了传统武术的整体发展。在拳种的传承方面,由于保守思想严重,许多拳种一线单传,一些人授徒还要留一手,所以已经造成部分拳术失传。这些拳种的继承和发扬也就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困境,因此,没落和濒临失传似乎也已经成了无可挽回的现实状况。

三、建议

(一)提高传统武术拳种的影响力

作为影响力较小拳种的有关负责人应该多组织一些本门派与其他门派组织交流的机会,组织一些本门派技术较高的人士在公园、广场等习武场所展示自己拳种,向传统武术练习者介绍本门派拳种的相关理论知识,使其能够真正的体验一下本门拳种特点,培养习武者对本门功夫的兴趣和爱好。传统武术拳种要发展,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走出家门,重点宣传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自己的拳种才是关键所在。将传统武术真正实施到全民健身的行动中去。利用政府和社会的力量进行干预、协调,多建立一些社区传统武术点,类似于传统武术社团,以便有组织的练习以及与其他武术社团的合作、交流。

(二)加强传统武术与其他特征与其相近运动项目的对比研究

传统武术可以从中借鉴跆拳道的宣传和发展模式,向别人学习绝不是生搬硬套,一方面有必要对河南省传统武术再做一次挖掘和整理,并制定出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现有的武术拳种。另一方面,支持和监督传统武术比赛在省内的举行,派遣有关专家莅临指导,保证比赛的公正、公平、公开。另外政府应该对于传统武术的应届毕业生进行积极的指导,使毕业生走向社会时能够学有所值、学有所用。

猜你喜欢

拳种门派传统武术
《逍遥情缘》门派绝技 掌门的不传之秘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以“模件”思想解读中国武术拳种与流派规模化产生的机制
《逍遥情缘》转门派转角色系统正式上线
给动物分一分“门派”
技术还是技艺:应该如何看待武术
传统武术拳种及传承人保护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