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背景下农家书屋助力文化扶贫

2020-12-08解敏于海生刘原颖张磊张松岩

魅力中国 2020年28期
关键词:农家书屋管理员

解敏 于海生 刘原颖 张磊 张松岩

(1 承德医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2 承德市医疗保障局,河北 承德 067000)

一、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1]。2007 年3 月,《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一经发出,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建设农家书屋的热潮。

二、精准扶贫

(一)精准扶贫

为了实现我国的共同富裕,扶贫是我国长期进行的一项事业。我国的扶贫经历了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精准式扶贫,"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到湘西考察时提出的重要指示。

(二)文化扶贫

文化扶贫是指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贫困地区以帮助,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尽快摆脱贫困的状况,以文化扶贫助力精准扶贫,为贫困地区特别是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提供了新思路。传统的扶贫主要是从经济物质上给予帮助,让贫困户暂时不再贫穷,而贫困户要彻底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不但要从经济、物质上扶贫,还需要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农家书屋的建设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地区的精神、文化建设。

三、农家书屋现状

(一)农家书屋发展

农家书屋是我国国情特有的文化产物,从1908 年民间自发建设的第一家农村图书馆到现在的每个行政村必有的农家书屋发展迅速,成绩可人。农家书屋也叫乡村图书馆。农家书屋是新型的乡村图书馆;是中国特色的图书馆;是具有农村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是政府扶持,促进精准扶贫,提升农民文化,带动农村发展的图书馆。

我国农家书屋数量及规模庞大,一部分书屋建成后,因读者少,没有专门的管理员,图书更新较少,造成书屋的闲置。而且现在网络信息发展迅速,农家书屋没有跟随发展的脚步,造成农家书屋的止步不前。农家书屋需要与时俱进,将纸质资源以及数字资源、网络资源整合,通过多种途径将高质量的资源和服务传递给农民群众。

1.农家书屋发展带来的成效

农家书屋工程是惠民工程,农家书屋的建设使更多的留守在家的农民能读的起书、读各个领域的好书、能学习到先进的知识,不再为买不起书,无法了解到外面的世界而烦恼。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文化鸿沟,还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让“农民”不再是只会是种地的人的代名词,新型农民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2.农家书屋助推文化扶贫

农家书屋是农民获取知识的源泉,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知识的需求,让农村那些封建的、落后的、愚昧的观念统统被抛弃,让农民生活在充满知识文化的正能量环境中,变成乐观、健康、积极向上、有知识、有文化、有内涵的新式农民,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带动贫困户脱贫,助推文化扶贫。

(二)存在的问题

1.藏书少,更新慢

农家书屋建成之后图书、报刊等资源经常不能按时更新,甚至不更新,而且很多书屋图书丢失严重,导致书屋藏书越来越少。图书的补充和更新成为农家书屋首要面对的难题,资金短缺和专业的管理员的缺乏是其主要原因。

2.藏书结构不合理

农家书屋按照《办法》配备相应的出版物,然而每个行政村都有自己的特征,村民群众阅读需求也不同,很多农家书屋配备的图书都是固定标配,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管理欠规范

农家书屋建立只是开始,管理才是重点。目前农家书屋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书屋管理相当落后,图书没作分类,借阅归还登记也极不规范,多数书屋没有专职图书管理员,书屋的开放也不规律,落后及不规范的管理将严重影响到农家书屋未来的发展以及书屋建设的初衷。

四、数字背景下农家书屋发展策略

(一)农家书屋内容建设

农家书屋,顾名思义,“书”是重点,“农”是方向。农家书屋的选书配书,除了应配的门类,还应多倾向适合“农”的方向。此外,图书还要根据地域特点、留守人员等情况来进行配置。在教育落后、居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偏远贫困地区,多配置视频或音频资料,减轻农民群众的抵触情绪,增加学习兴趣。在居民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多配置些有助于提升自我能力的相关图书资源,从而使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最好的方式是通过调查问卷、现场走访、深度访谈等方式调查农民的阅读需求,以提高农民阅读的积极性,满足农民对信息以及知识的需求,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有助于精准扶贫。

(二)农家书屋网络数字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愈加发达,不能让数字资源、网络资源成为城乡之间的鸿沟,而是应该让数字、网络成为农村发展的机遇。农家书屋的信息化建设亟不可待,农家书屋除了图书馆外还可以配备电视、计算机等,因为电视和计算机通过数字、网络信号可以给大家带来各个方面的内容,消除了纸质图书所带来的制约,农民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收看。

在数字信息时代,争取每家每户实现网络共享,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为农民群众提供数字资源(语音资源、视频资源),督促大家收看,缩小城乡差距。在网络盛行时期,打造正能量的网络环境,引导儿童、学生、农民正确使用网络,看有助于发展的资源,摆脱贫困,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家书屋多样式发展

农家书屋是一个小型的公共图书馆,图书馆不在只是纸质图书、期刊、报纸的收藏室,而是一个集纸质图书、期刊、报纸、电子资源的综合场所。电子资源是把图书、期刊、报纸、音视频等资源收集为一体的网络资源。因农村留守人员的特殊性,很多人不认识字,有些农民即使认识字也是少数,因此对纸质资源及一些理论性的资源不感兴趣,但是农家书屋可以转换思维,找一些成功的农民、专家给大家现场演讲,让大家可以现场互动交流,并把现场演讲录像、收藏,以此作为真人图书,让大家学习,鼓舞大家士气,让在村里留守的人也接触到外面的世界,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四)提高农家书屋管理

农家书屋的管理员欠缺专业技能,多数管理员是兼职的,很多是村长、村支书代管,因工作繁忙,农家书屋是时开时不开,导致想看书的农民因关门看不到书,所以农家书屋需要专职管理员,而且需要培训管理员,让管理员有最新的知识和能力管理好图书馆。农家书屋在管理上也需要实现数字管理,使用软件或是电子系统管理图书,与此同时,专职管理员也可将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大家,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提供更加多样化、精细化的服务。

五、助推扶贫

精准扶贫中文化扶贫又是主要内容之一。农家书屋的建设是文化扶贫的主导力量,所以农家书屋的建设要以精准为原则,以贫困问题为导向进行精准分析,基于地域特点建设适合当地特色的农家书屋、提供特色的图书服务,开展特色的读书活动,传递有意义的数字、网络内容,以实现文化扶贫。

(一)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

农村书屋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组织当地农民、返乡人员和种植、养殖专业户、聘请成功人士、专家,开展分享、演讲活动,利用业余时间为大家“充电”,并可以开展读书相关的趣味活动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让农民群众从“酒桌”、“牌桌”、“麻将桌”走向书桌,聚在一起谈生活、谈形势、说体会、交流感情,农家书屋逐步成为群众交流情感的纽带,化解矛盾的场所,提升农民文化素质的强力保障,改善农民群众平淡的生活“调味品”。

(二)提升农民群众的自主创业能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农家书屋为回乡创业人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解决了困难,农家书屋在建设之初就要充分考虑本地地域特点,依托资源优势,提供因地制宜的建议,培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创业。

(三)助推精准扶贫

开展精准扶贫是我国的一项历史使命,农家书屋是农村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以精神文明为里,物质文明为表,提高文化资源在扶贫进程中的成效性。以往开展的文化扶贫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贫困目标人群不加以区分,单一的“普惠”模式,对目标人群的文化现状和需求不识别,提供的帮扶项目也不“接地气”,造成贫困户根本不参与或是参与不进去的尴尬局面。所谓精准,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做到“瞄的准”、“打得准”,并且一定要尊重扶贫对象的意愿,不采取强制性的文化输入。农村书屋的合理建设是实现文化扶贫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调研等方式,进行针对性的内容设置、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模式、多元化的推广方法,提供贫困地区扶贫对象“口味”的文化扶贫服务。

六、小结

农家书屋在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家书屋的建设在文化扶贫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农家书屋的建设是一项重大工程,从2007 年开始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们需要让这项利民的工程长期开展下去,并且一直跟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将传统的农家书屋成功转型成数字化模式,为农村生活增加新的文化活力,提升农民的文化软实力,助推精准扶贫。

猜你喜欢

农家书屋管理员
农家笑
我是小小午餐管理员
篽箖·上野书屋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我是图书管理员
我是图书管理员
农家笑
春回农家
可疑的管理员
梦幻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