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教育从“心智启迪”时开始
2020-12-08赵继光
赵继光
陕师大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一、时代背景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年版)自2018年秋季正式实施以来,以“立德树人”为统领理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育人目标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步入深化阶段,并向义务教育阶段进一步辐射。特别是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出台,已把新时期我国青少年教育贯彻“全面育人”理念提升至国家的战略高度。
二、心智启迪的内涵
如何在育人活动中发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实效呢?本文认为,坚持“五育并举”育人理念贵在秉持与之相适应教育思想。早在19世纪,德国著名民主主义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就曾提出“教育必须符合人天性及其发展规律。这是任何教学首要的、最高的律令。”在此之后,20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教育家伯特兰·罗素更是对“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一教育“最高律令”用“心智”一词作了学理性概括,并强调,“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
三、心智启迪的案例举隅
(一)健康的饮食观
健康的饮食是成就青少年学业发展根基。青少年偏食、挑食和厌食倾向性越发明显,突出现象之一便是用垃圾食品替代正常用餐。不良饮食习惯造成身体危害是无法弥补的。笔者以快餐食品“麦当劳”与学生分享:2005年,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之最佳记录长片获奖影片Super Size Me忠实记录了由导演作为“实验者”,一日三餐都在麦当劳,连续30天。与实验前健康体检结果相比,这位导演体重飙升30磅,脂肪率上升并形成脂肪肝,血压升高且致使其患心脏病几率增加了2倍。原因何在?经过进一步调查,原来世界超级快餐公司是这样饲养家畜经过改良后,品种鸡的腿和翅膀超大,鸡头却很小,为了让它们在狭小空间内飞速长大,必须喂食抗生素和增强剂等添加剂饲料;再看看超级公司的薯条,放在桌子上三个月后没有变质,原因何在?学生获此信息后,一片哗然。这个真实纪录片告诫我们中国青少年,可口的未必是健康的。
(二)有益的娱乐观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适当娱乐活动和方式能够调节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然而,在信息技术高度革新当下,包含微博、微信、直播平台、视频APP等泛娱乐应用智能手机已成为影响学生学业发展核心诱因之一。智能手机诞生、发展与普及是科技进步重要标志,但是这也给当代青少年带来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即手机依赖症,影响学业。笔者与学生作归因分析:为方便与孩子联系部分家长为孩子配备智能手机,也在无意间成为青少年患上手机依赖症帮凶。只要为孩子寄宿开销提前做好预算,他们能够适应寄宿生活。亲人牵挂往往会成为额外负担,过度嘘寒问暖反而会分散学生精力,对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是不利的。很多时候,电话、微信传递信息都是人为制造的,而且互发微信语音之后,往往会复听该语音,如此循环往复。更有误入歧途者,沉溺于网络游戏与吸食“电子海洛因”无异,最终不可自拔。手机的亮屏、辐射还会导致睡眠障碍、损伤脑神经等,都是无形的伤害。
(三)正确的成才观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李白在《将进酒》中高亢而又豪爽的一句励志名言。诗句中“千金散尽”一词被笔者一位出口“老气”又懂得社会“套路”的学生解读为“送礼、送礼、再送礼”。信息如潮时代,部分青少年有着成年人观察力和行事套路。他们不仅给人感觉老气横秋,厌世、厌学心理状态更是教育工作者重要课题。尽管从不同角度,不同人会作出不同程度解读,诗仙李白这句慷慨之叹旨在启发我们要有百折不挠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启示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端正学生成才动机是我们第一要务。美国教育心理学索里和特尔福德指出“过分地感到悲观或自我怀疑,都是未能发展适当自主性造成的”。为此激发学生成才的动机,很重要一点就是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精神和挑战意识。通过亲身参与挑战一次小小成功,虽“不知名”,但颇可“自娇”,据此逐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一次解题展示,一次粉笔字板书,一次满意成绩都是一个好开端。
四、结束语
校园里,教学是学校中心工作,学生的中心任务。以“立德树人”为统领目标的大背景下,应把青少年全面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而启迪学生心智,就是找准了“立德树人”核心意义所在,抓住了“五育”牛鼻子,这也与心智多维内涵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