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软式棒垒球推广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2020-12-08刘镜伟
刘镜伟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天伦学校,广东 广州 511300
在小学校园中推广棒垒球运动,能够改变传统体育运动中存在乐趣缺失、动作枯燥、安全性低等方面的缺陷,在较小的运动空间内,利用有限的条件开展多种组合式的运动,能够更好的满足小学生好动、贪玩的天性,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天性,促进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提升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校园软式棒垒球推广所面临的问题
(一)整体认可度较低
虽然软式棒垒球运动进入我国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在教育部门和体育运动协会的共同推动下,在部分地区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推广,在部分中小学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教学和赛事体系,但是就整体发展而言,软式棒垒球在我国的整体认可度还比较低,与这项运动在国际体育市场中所具有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二)场地器材设施受限
虽然软式棒垒球在场地和运动器械上相对于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运动形式要求大为降低,活动的组织形式也较为灵活,但是就目前我国中小学建设水平来说,在场地方面的要求还无法完全适应软式棒垒球推广的需求。在目前中小学开展这项运动时,大多是借助于足球场或者篮球场来进行,场地的不规范性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和训练的重视程度。
(三)教学力量严重不足
师资教学力量是推动软式棒垒球推广的直接力量,建立一支具有高技能水平、高业务素质、流动性低、结构合理的棒垒球教师队伍,是确保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推广力度不断增大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目前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活动开展中,具有棒垒球专业教学技能的师资力量极其有限,大多数学生的软式棒垒球老师都是属于兼项状态,无法确保教学效果真正达到教学要求。
(四)赛事组织水平较低
高水平的赛事组织是确保中小学软式棒垒球推广力度保持相应水平的重要力量,小学生群体对于新型运动形式容易产生强烈的兴趣,但是在兴趣保持方面缺乏持久力。软式棒垒球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统一性的赛事体系,大多是以区域性的赛事组织体系为主,由于赛事规模较小,社会关注度较低,难以吸引具有实力的赞助商开展各种类型的支持活动。
二、提升小学校园软式棒垒球推广水平的措施
(一)强化相关层面的认识程度
做好小学校园的软式棒垒球教育推广工作,教育主管部门要能够充分认识体育教学活动对中小学阶段学生身心成长起到的促进作用,以地市级教育主管部门为主体,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学校层面要能够加大重视力度,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建立起完善的软式棒垒球教学体系,加大在场地和师资方面的投入力度,将软式棒垒球教学与目前体育课的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要加大家长层面的宣传认知,通过加强家校联系、“大手拉小手”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软式棒垒球教学和比赛活动中,提升家长的认知程度。
(二)加大场地设施的支撑力度
受到中小学校园建设范围的限制,拥有标准软式棒垒球球场的学校数量极少,同时受到学校在经费投入方面的限制,学校在器材方面的投入也无法满足教学活动及赛事组织的需要。对于场地方面的支撑,学校应当在现有场地基础加强设计工作,尽量基于专业场地的要求在有限的范围内规划出适合学生学习和训练的场地。对于教学器材来说,除了加大相应的经费投入外,还可以引导教师和学生通过自制器材的方式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三)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强化中小学在软式棒垒球教学师资方面的培训力度,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由区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统一的短期培训,通过聘请专业教练或运动员对运动技能进行强化讲解。二是由国家级体育主管机构和协会加大合作力度,完善软式棒垒球慕课教学平台,并通过线下考试或其他形式对教师的成绩水平进行认定,不断强化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三是要建立合理的合作交流机制,加强中小学与高等教育机构及社会团体的合作,通过多种交流方式引导高技能人才走入课堂。
(四)科学组织相关赛事
为了确保棒垒球的推广力度满足学生体育锻炼和教学体系运行的需要,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赛事组织体系:一是将软式棒垒球的课程教学体系化,引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每周开展一个课时的教学。二是建立班级队伍,建立以联赛运行体系为基础的赛事运转体系,并对其中成绩领先者采取必要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三是加大教职工队伍和家长代表队的建设,通过教职工与家长的共同参与,不仅提升了小学生参与软式棒垒球的积极性,还通过多种形式强化三者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家校关系的提升。
三、结束语
软式棒垒球进入我国的时限较短,但是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已经在各阶段的学校中得以推广,为提升我国学生群体的身心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一线教育工作者而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弥补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欠缺之处,不断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为促进软式棒垒球在小学校园的推广水平做出贡献。